中国历史悠久,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情况,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躁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印证了中国人民含蓄、秀外慧中的传统美德。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利用玉石最早的国家,近8000年的用玉历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湖北绿松石、辽宁的岫岩玉、河南的独山玉等四大玉石为代表的璀璨的玉文化,从商代的“三礼玉论”到秦代的玉礼制度,从汉代的葬玉文化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的大放异彩,从宋代的玉带制度到明清时期玉器的世俗化玉生活化,无不表现出玉器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温润。最终以其独具魅力羊脂般的色征服了所有爱玉、赏玉、藏玉的国人,承担起了“器以载到”、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 玉取自温润刚韧之材,器精于匠心独具之工。古代中国的的琢玉技术经历数千年的磨练,从针对原材料的因材施艺、精雕细琢,到无巧不施的雕刻图案及其吉祥化、祈福化等都自成体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比拟的,其中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才智与辛勤,更是反映出先祖们自强自立的高尚品质,这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不可以替代的宝贵财富。 玉石行有句古话,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造型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对玉石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但我曾经介绍过有关和田玉佩的含义及寓意,所以,在此,就不一一的再重复了,以下主要是从古代玉质说起。所谓“玉质”就是“玉”“玉石”“彩石”的质地。因为玉质的鉴别是在评判古玉的价值和断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人类纪元时期是从夏代开始,那么,我就从这里简单的介绍: 一、夏代玉器 地域:“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首领“禹”的儿子“启”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曾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县和山西省的夏县等地建立过都城,共传十三代:启—泰康—仲康—相—少康.....帝发履葵。 帝履葵就是“桀”,后被商汤所灭,出奔南方而死。 夏代玉器的研究主要是“二里头文化”上。 “二里头”在河南偃师,遗址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挖掘,曾经发现夯土建筑基址多座,地层堆积层可分四期。 但此处说法众多:一期是:夏文化,二至四期为早商文化;也有专家认为:一、二期是夏文化,三至四期为早商文化;又有些专家认为: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笔者采用最后一种说法,需要补充的是:第四期地层堆积中,不仅仅有夏代晚期文化,也参杂着不少商代早期文化。 夏文化分布范围以河南西部为中心,有郑州洛达庙、洛阳东干沟、陕西七里铺、山西夏县等。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玉质:主要是多色类玉石。 1、独山玉,包括“白独”和“青独”。“白独”主要成分是千帘石”、斜长石和少量的绿帘石;“青独”主要成分是斜长石和辉石。 2、绿松石,主要成分(CuAl6(PO4)4(OH)8·5H2O),三斜晶系通常为隐晶质胶体形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玉之一。 3、玉色:独山玉有乳白色、青色、深蓝色、翠绿色、黄绿等色。 绿松石大多程天蓝色、蓝绿色和带浅蓝色的白色。 4、玉料产地:独山玉主要来自河南南阳市郊独山。绿松石主要来自河南淅川和湖北的郧县,少量来自新疆和伊朗。 夏:玉环,材质:“青独”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玉质青中泛白。器表为纯“黑漆古”沁,在强光下照射看看到青绿色玉质,来自河南独山。 二、商、周、春秋时期玉器 没有实物资料,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我从不说三道四,也不会瞎起名字),所以不再此叙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中国玉器史)。 三、战国时期玉器 区域:战国考古发掘遗址遍及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甘肃、湖北、山东、安徽等地。 年代: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玉质: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常用于配饰件,青玉为主,有部分白玉,也有极少量得的黄玉。 1、玉石:包括密玉、岫岩玉、岷玉、绿松石、水晶、滑石、石髓、玛瑙等。 2、玉色:这类玉大多为青色、青白色,部分有乳白色、灰白色。也有月白色、青色、青白色、黄绿色、黄色、绿色、淡紫色、天蓝色、红褐色。 3、玉料产地:一般情况下都是产自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玉。但也有部分是产自于辽宁岫岩,河南安阳、密县、湖北襄阳、四川岷山和山东、甘肃、河北等地,但玉质各有不同。 玉猪龙 抽象玉龙挂件 双龙双凤挂件 二龙戏珠玉璧形佩 地方玉佩 和田青玉笔舔 四、汉代时期玉器 汉代玉器有时候是战汉难分(汉八刀除外)。因为上述中的战国玉器里面也包含着部分汉代时期玉器,所以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请朋友们斟酌参考对比之吧! 五、隋唐时期玉器 年代:公元581年至公元960年。 区域:隋代考古发掘遗址有陕西西安、北京房山、山东嘉祥、湖南长沙等地。 唐代考古发掘遗址有陕西西安、江苏无锡、河南洛阳、浙江临安、广东韶关、湖北安陆、湖南长沙等地。 玉质:1、和田玉(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和阳起石。 2、玉石,包括玛瑙、水晶、绿松石、珊瑚、琥珀等。 3、彩石,包括汉白玉、东陵石等。东陵石又称“印度玉”,主要成分是含铬云母石英岩,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 玉色:和田玉(软玉)以白色和青色为主,有少量的黄绿色和和黑褐色。 玉石:多有月白色、金黄色、绿色、天蓝色,有少量的带蓝浅白色。 彩石:多为乳白色、灰白色和绿色。玉料产地:软玉产自新疆和田、辽宁的宽甸、河北涉县。玉石产自遗址所在地区,多为“就近取材”。彩石中的东陵石产自印度,汉白玉产自北京、辽宁海城、河北获鹿、山东莱阳、湖北慈利、江苏宜兴、浙江杭州等地。 唐代和田玉飞天 六、宋代时期玉器 年代: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区域:宋代考古遗址发掘有陕西西安、北京房山、江苏吴县、安徽来安、江西上饶、浙江衢州等地。 玉质:1、软玉(和田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 其种类有:和田籽料、山料,青海料之分。籽料主要是以和田白玉、青玉居多。山料:主要杂质少的青白玉或白中泛青的“白果青”玉。 青海料色泽白度与和田玉相似,但硬度低于和田玉,但透明度高于和田玉。 2、玉石:包括玛瑙、水晶等。 软玉(和田玉):多为羊脂白色、乳白色、青白色,青色,有少量黄色。 玉石:多为月白色,天蓝色、淡红色。 玉料产地:软玉产自新疆、青海、甘肃。 玉石:“就地取材”。 宋代和田白玉蝉 七、元、明时期玉器 (描述略) 八、清代时期玉器 年代:公元1616年至1911年。 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里,玉就是“美石”,也叫“玉石”。现代地矿学家认为,古人所谓的“玉石”,其实包含着三种不同的矿物类型。 第一类是“玉”,包括“软玉”“硬玉”。 第二类是“玉石’包括绿松石、青金石、水晶、碧玉、玛瑙、蛇纹石、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 第三类是“彩石”,包括汉白玉、密玉、煤玉、东陵石等。 以上是古代人对玉石的认识和理念。下面还是简单的说一下清代和田玉。 区域:清代玉器大部分都是传世品,分布在全国各地博物馆和民间。 玉质:1、硬玉翡翠,古代称“云玉”,主要成分为钠硅酸盐。由于本文是以和田玉为主,所以翡翠玉在此不赘述。 2、软玉(和田玉):是指呈坚硬块状,并且具有刺状断口的透闪石,或是阳起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和田玉”。 3、玉料产地;硬玉(翡翠)产自缅甸。 软玉(和田玉)产自新疆、叶尔羌。 4、玉石产地:新疆、内蒙、云南、湖南、河北、江西等地。 和田仔玉财神 和田仔玉一品清廉 和田羊脂玉封侯拜相 和田羊脂玉龙凤牌 和田玉观音 和田玉佛手 和田仔玉马到成功 和田仔玉手镯 和田仔玉手镯一对 和田玉手镯一对 和田玉平平安安 和田仔玉四喜娃娃 和田玉福在眼前 和田仔玉福在眼前 和田玉宽大手镯 和田羊脂玉和合二仙 和田羊脂玉簪子 结束语 笔者从夏代至清代玉器说到此就结束了,深入浅出,如果你是一个高古和明清玉和田玉器收藏爱好者,希望你们从中受益。因为,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玉”,从古至今都是以收藏和田玉为主。但当今把许多玉器之类的玉石都划归为“和田玉”,或者说是“和田系”,作为我们行内人不会认可的。和田玉就是和田玉,至于所谓的“和田系”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似乎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想收藏和田玉,就应该从正宗的和田玉籽料、山料收藏(见下图,这是正宗的当代和田玉籽料玉石,这是选自我朋友圈网友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马上删除)。 至于俄料、青海料(目前市场上该料比较多)、韩料还是次之,如果你是个玉石经营者,尽管大量进货销售,因为消费者从来不问是正宗的和田玉,还是和田系玉石。因为,收藏研究和田玉不论你的学历有多高,知识有多丰厚,关键是在于你的实践和实战经验和所上手的玉器有多少,如果和这些“砖家”学习玉器方面的知识,我不说他们把你领到高粱地,最起码他们一定把你带到玉米地里,然后把玉米碾成面粉,再加工成面糊涂,把你的脑子灌糊涂为止;找他们还不如找个摆地摊的!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和实战你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玉器收藏鉴赏家。正像是我的一位陕西宝鸡的老朋友资深收藏家(一件像样的古玉都没有,还吹牛B)评论鸭肠的一篇文章:SFB总裁《谈谈情,说说玉》大家不妨可以在网上搜索,一看就明白了,我无需在此多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