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之路 用勤奋寻求真理,用实践检验真理 8月19日早上,全国百强名校衡阳市八中高二八百多名师生走出教室的小课堂,走向自然的大课堂,开展“用勤奋寻求真理,用实践检验真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目的地长沙柏乐园研学基地,为期两夜三天,同学们将通过亲身体验亲手触摸,促进书本知识与理论的深度融合。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研学旅行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3月14日,衡阳市直10个部门结合衡阳的实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衡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研学旅行是组织学生集体走出校园,通过直接经验,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增进友谊,培养品格 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同学们集体食宿,一起度过户外拓展和红色景点学习的时光。拓展中,有一个项目叫指压板跳绳。分成两组进行比赛,二十人一组,其中二十人中只需选出8个人参加比赛。跳绳不难,在指压板上跳绳很难。指压板表面密布针尖样突起物,站在上面跳绳,既考验耐力,也考验毅力。同学们没有推托,每组主动站出八个参加比赛。呐喊、鼓励、欢呼,尽管有锥心的痛,脸上仍然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通过这些户外拓展活动,对增进友谊,培养优良品格,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游中有学,学中有思 研学旅行和文化本身就是一体的,当教育延伸到旅游的学习形态,就叫做游学。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就是现代游学的始源。参观湖南党史陈列馆时,同学们不禁感慨,“有一种感染,叫身临其境。以前背诵历史动的是大脑,站在这里看历史动的是心。”很多知识,通过实践获得,印象会更深刻,震撼也会更强烈。 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70后、80后家长成为主流,他们对小孩子的教育意识已不再停留于“跳农门”,不是砸锅卖铁也要考上大学的旧观念,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健康的、快乐的、善良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公交车上让座的人往往是中小学生。这次研学旅行中,一位女同学捡到一个手机后,马上交给带队的研学导师,通过广播,很快找到丢失手机的游客。而社会能力,它更加需要实践。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公式,只有从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才能得到。
走进大自然,探索新模式 研学旅行的重要方向就是和学校结合,也是学校探索教育新模式的重要纽带。这种教育创新,将告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培育观念,增强生活常识和社会认知的能力。衡阳市八中龚彩福校长全程参加了这次研学旅行,他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走进大自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饱读诗书、研文习武不是学子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用勤奋寻求真理,用实践检验真理。 |
|
来自: wwm5837 > 《社团活动、研学活动、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