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要与隋文帝比较,问宰相怎么看?宰相回答隋文帝是一个好皇帝

 贵志山行水 2017-08-29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唐朝正是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帝国,唐朝对世界的影响甚至持续到今天,现在国外很多华人、华侨的聚居区还被称为唐人街。李世民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治国方针分不开。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刚刚继位的时候,秦王府有一些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的将领抱怨,说秦王做了皇帝,对他们也没有高官厚禄的封赏。李世民听说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找来这些人,对他们说:做皇帝,必须以大公无私折服于天下,我和你们的衣食都取之于民众,设置官职并选择贤良之人做官也是为了民众,我怎么能够任人唯亲私自照顾老部下呢?将领们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解释之后,纷纷表示理解。

李世民做皇帝之后,发现朝廷官员出现了贪污受贿的情况,为此非常忧虑。为了查清哪些官员贪污受贿,李世民命人装成行贿者,向一些官员行贿。当时有一个司门令史接受了别人送给他的一匹绢,李世民知道后决定处死这位官员。尚书裴炬听说之后,劝谏李世民说:官员受贿确实不对,但是皇帝陛下派人行贿,让官员落入法网,这种做法难道就对吗?

李世民听了裴炬的话后,非常高兴,对文武百官说,裴炬做事能够据理力争,不因为我是皇上就唯命是从,非常好。如果今后所有大臣都这样做,朕就不用担心国家治理不好了。

这次主动行贿事件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后来有人上书李世民,要他假装愤怒,来试探出哪些大臣是佞臣。李世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严厉的批评了上书的人,他说:皇帝是河水的源头,群臣是大河的水流。源头污浊了却要求河水清澈,不太可能。我假装愤怒欺骗大臣,怎么能够要求群臣梗直呢?我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常常对过去的皇帝喜欢用权谋对待群臣感到耻辱。你的计策虽然好,我也不想采用。

李世民经常读前朝史书,常常感叹隋朝二世而亡。有一次,李世民又在看记载隋文帝的史书,就问身边的宰相房玄龄说:隋文帝和朕相比怎么样?房玄龄想想之后如实回答说:隋文帝勤于朝政,和五品以上的官员一起讨论朝政,吃饭的时候都是卫士送饭。他虽然性情算不上仁厚,也是一个勤勉的皇帝。

李世民听了宰相的话有些不高兴,他补充说到:你们只是了解了表面,其实隋文帝做皇帝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他喜欢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决断,不听群臣的意见。大臣知道了隋文帝的性格之后,都等待皇上的旨意,虽然心里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敢进谏,所以隋朝两代就灭亡了。所以朕绝对不学隋文帝,朕要选择优秀的官职,将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处理,我来听取报告,办得好就奖赏,办得不好就惩罚,谁会不尽心尽力呢!这样就不会担心天下治理不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