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钟自测天赋,让孩子少走90﹪的弯路

 123修行 2017-08-29

让孩子天赋不再被埋没

来自凯叔讲故事

12:44

  凯叔说

kaishushuo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需要爸妈用心发现和引导。

发现孩子的天赋,首先你得有时间陪孩子。你得知道他爱什么不爱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不喜欢读书,可能很喜欢去大自然摘些花花草草,那你就放下书本,尽情地带他出去玩吧。

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作者 | 周周   主播 | 苏维


从老家回上海的高铁上,

听到邻座一对母女的谈话。

女儿说:“妈妈,今天六个小时火车,

一个小时地铁,到家已经傍晚了。

6点有围棋课,吃好饭还要练半小时毛笔字,

睡前一个小时钢琴能不能换到明天练习啊?


母亲就答两个字:“不能。”

女儿沮丧的说:“妈妈,

我一直都不喜欢弹钢琴,

老师也说我学得很慢……


母亲愠怒:“你就别想着退缩了,

我钢琴都买了,你就得一直弹下去。

你看人家朗朗,

还不是也被老师说过不适合弹钢琴,

却照样成为了钢琴家了。


那女孩大约7岁的样子,

被母亲一番指责加命令,

委屈地将头低到了胸前。


又一个渴望培养全能型人才的父母,

又一个活在了朗朗阴影下的孩子。

但是光凭父母的的强势要求,

孩子的被迫坚持,

就能成功复制出

像朗朗这样优秀的音乐家吗?


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研究表明,

大约有60%的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天赋教育,

孩子因此错失了最佳的学习机会,

甚至还有一些孩子,

在父母的鞭策下离天赋越来越远。

另外一些孩子,因为天赋得以“看见”,

就能自觉在擅场而喜欢的领域里,

坚持耕耘,最终获得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郑洪升:做父母的一定要有第三只眼

 

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

是我非常倾佩的一位父亲。

他不仅独具慧眼,还能不受外界影响,

特别尊重孩子的天赋以及发展规律。


在老大郑渊洁小的时候,因为不循规蹈矩,

又喜欢在课堂上挑战老师,

因此被老师劝退。

郑父从学校领回孩子的时候,

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掷地有声的说了句:

没关系,以后就在家里学,我来教你。


此后郑父言出必行,

真的一直在家里引导郑渊洁自学。

并且,他通过观察到儿子喜欢看书,

因此立出一条家规,就是每当儿子犯错了,

无论错误大小,都以写检讨书来作为惩罚。


郑渊洁从小博览群书,

写检讨书自然得心应手,

后来郑父又发现了儿子的非凡想象力,

因此鼓励他写儿童故事,没想到这一鼓励,

就一发不可收拾,

让郑渊洁走上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之路。

郑渊洁青年时期


但是,一计不可二施,

当郑渊洁已经朝着童话大王角色

在大踏步迈进的时候,

老二郑毅洁却完全不吃读书和文学创作

这一套,他偏偏对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幸运的是,

他这一爱好和天赋也被郑父发现,

他不但不打击儿子不务正业,相反,

还主动拿钱给他买了很多的信鸽回来,

供他饲养以及训练。

如今这一爱好成了郑毅洁的终身事业,

提起国内首屈一指的信鸽大王,

业界公认该头衔非郑毅洁莫属。


郑父曾说,

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长一只眼睛,

去捕捉孩子身上的独特之处,

但要少长一只耳朵,

屏蔽掉外界的杂音和批判。只有这样,

才能心无旁骛的培养出既有自信,

又有卓越成就的孩子。

郑渊洁与父母合影


东野奎吾:小时候我根本不爱看书

 

日本著名的作家东野奎吾,

小时候并没有过人之处,

他的两个姐姐在学校都是优等生,

又爱好阅读,唯独他,

各方面资质平庸又不爱读书,

让他的母亲颇为担忧。


母亲为了提高他的成绩,

培养他阅读兴趣,

没少花时间和心思。

除了买回来很多的书给他,

还与老师一起擅作主张帮他报名

参加了一次阅读观后感写作比赛。


本就对母亲做法有抵触的东野,

看到一堆枯燥无味的书,

更加提不起兴趣。

直到规定交稿时间到来前夕,

才迫不得已将选书的内容提纲

节选了部分抄了上去,应付了事,

当然,这次比赛他没有得奖,

母亲从此对于激发他读书这件事,

彻底放任不管了。


然而,就在母亲放下监督以后,

东野某日从姐姐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

侦探类小说,

头一次看到这类书籍的东野

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借来连夜阅读,

两三天就将书全部读完。


虽然这时东野已经是初中生了,

但这次阅读却打开了他大脑中阅读的阀门,

让他对侦探小说表现出如饥似渴的兴趣,

在大量涉猎此类书籍之后,

他开始自行创作,直到成为日本

乃至全世界有名的侦探小说家。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天赋是一个神秘的东西,

你威逼恐吓未见得能将他

从身体某处呼唤出来,

当你用爱和尊重去安静的等待时,

他却往往会自己跑出来,

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成名后的东野在回忆童年关于读书的

往事时说,我小时候根本不爱看书,

但是当我开始读侦探小说之后,

我的天赋之门就开启了,

好在,一切都不会太晚。


像东野这样的例子很多,早年,

他们的天赋被隐藏了起来,

长大后通过偶然的机会,

突然发现自己具备某项非凡的能力,

从此人生变得大不相同。


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

本是一个农场工人,77岁才开始绘画。

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

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

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

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

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

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

不断地创作让她的晚年生活

充满快乐和满足。


想趁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可以试试这些“捷径”

 

“大器晚成”现象纵然存在,

但是更多家长却对早日发现孩子

的天赋有迫切的需求,

而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研究

的一种“多方面”的测验表明,

其实通过日常观察,

就能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

①  如果孩子在1、8、17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② 如果孩子在6、12、18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③ 如果孩子在3、7、15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可能在数学、逻辑方面有天赋。


④ 如果孩子在4、11、13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⑤ 如果孩子在5、9、14条现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身体动觉才能。

通常运动员和舞蹈家都有这方面的天赋。


⑥ 如果孩子在10、16、20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认识才能。

通常剧作家或者导演会有这方面的才能。


⑦ 如果孩子在2、10、19条表现突出,

代表他很好地认识他人的才能。

这类孩子对自我和别人

都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断和反省,

具有与人交往、沟通、组织方面的潜能。


很多家长之所给孩子报大量的兴趣班,

就是因为本身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

也很少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

以上的表格来源权威,

可以作为一个发掘天赋的指南,

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

而后通过和孩子的沟通,

去重点培养他真正喜欢的一两项即可。


在一个TED演讲中,美国Ken Robinson博士

针对现代教育发表言论,

认为一味追求统一性和一致性,

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丧失自信的原因。

尊重个性启发天赋,

却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对于天赋的解释,他这样说:

我的家乡附近有一个死亡谷,

之所以称为死亡谷,

是因为这个地方常年干旱无雨,

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

但就在2004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雨,

短时间内积水7英尺深,次年春天,

山谷铺满了鲜花。这说明了一点,

死亡谷并非没有生命,

他只是在休眠,地表下潜伏着种子,

待条件成熟,就伺机萌发。


一场大雨让死亡谷出现了奇迹,

而人生的奇迹,

往往是因为天赋的萌发而产生。

我们之所以要让孩子顺应天赋去发展,

并非单纯追其教育意义上的成功,

而是想给他们以甘霖,

让他们遇见繁华灿烂的人生。


作者:周周,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八岁孩子的妈妈,用爱和智慧去理解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