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这个合肥人拆了高官的违章建筑,还让他们丢了官,他哪来的底气?

 无为洪建国 2017-08-29

一说包公,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老百姓遇到啥冤情,就指望有个包青天出来替他们撑腰洗冤。“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没错,就是这首歌中唱的包青天,他的真名叫包拯,包公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但要是你以为包公是开封人,记者可要敲黑板了:记住啦,包公生在合肥,死后归葬合肥,是地道的合肥人。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包公像。咦,是个慈祥的白面书生啊!黑脸包公是传说而已啦。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包公在他任职的那个宋朝就人品大爆发,美名扬天下。举个例子吧,当时有个羌族部落归顺了宋朝,因久闻包公大名,就强烈要求朝廷让他们改姓包,觉得能跟道德模范一个姓,是件非常荣耀的事。

包公逝世后,追他的粉丝有增无减,千百年来,数不清的名人大咖不断在群里吟诗作赋发贴子为他点赞,比如欧阳修、朱熹这样的大腕也都是他的粉丝,后世更有一班说唱艺人和通俗作家,估计是包公的“骨灰粉”,他们按照老百姓的心愿编出了一个又一个曲折精彩的包公故事广为流传,其中的系列包公断案戏都成现象级作品了,使包公成了神一样的传奇人物。

大包村祠堂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到底神在哪?且让我们回到宋朝去认识认识他——

京城大拆违

这里是公元1057年的北宋国都开封府。老天爷似乎一点都不给面子,包拯走马上任开封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不多久,一场洪水就把京城变成了一片汪洋,有好事者还在群里发段子:亲,快来开封府看海吧。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包市长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他一方面组织力量抗洪抢险,一方面深入惠民河两岸视察水情。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包拯很快弄清了水患的症结乃是沿河一些违章建筑阻塞河道所致。

惠民河是开封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两岸风光秀丽,京城的高官们下了班喜欢到这里看看风景或打个太极什么的,但某人(可能跟皇上还沾亲带故的)看着看着就在河边建起了江景房,这个头一开,后面就收不住了。一时间,亭台楼榭、花园洋房一大溜的违章建筑把个惠民河道挤得越来越窄。

其实当初市政部门在做城市规划时,考虑到汛期行洪,留了很宽的河道,在河界的地底深处埋了界石。但这些违章建筑的主人虽然来头不小,但对此并不知情。所以当包市长下令拆违时,他们个个都横得很:“老包,胆子不小啊,我这房子可是土地证房产证齐全的,你要是敢拆了,老子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包拯不动声色地说:“有土地证就好办,都呈上来吧。”看到个个都自信满满交上了土地证,包市长立马带着各色人等来到河边,命人当场挖出深埋地下的界石。这一下,啥都不用说了,事实证据都明摆着,这些高官不仅违章搭建,竟胆敢伪造政府土地公文。包拯毫不客气把这些违章建筑全部拆除,疏通了河道,又把违纪违法干部名单上报朝廷,最终,这些人都被撤职查办。

在开封市长任上,包拯最为百姓称道的是开通了政务直通车。原先,市政衙门设了个门牌司,老百姓要上访、告状什么的,状纸得交给门牌司收转。这门牌司的名堂,你懂的,也就是“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为改变这种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包拯果断撤销了门牌司,老百姓办事告状,可以直接把状纸呈到市长手里,包市长亲自审理了一大批疑难案件,他公正执法,铁面无私,赢得了“包青天”的美名。

包拯还有一个“包弹”的美名。他在谏院和御史台都任过职,台谏皆有监督干部和朝政得失之职责,重要性不言而喻。包拯认真履职,敢于直言,给朝廷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对那些贪赃枉法和平庸无能的官员,他碰上一个就弹劾一个,丝毫不留情面。据统计,被他弹劾的大小官员超过40人,连皇帝的老丈人都被他弹劾了六次。

合肥包公祠的包公塑像,‘’色正芒寒‘四字为李鸿章大哥李瀚章所撰写。

弹劾皇帝老丈人

仁宗皇帝因为宠爱张贵妃,多次开后门帮她的养父张尧佐越级提拔。没什么政绩的张尧佐身兼三个重要职务还不过瘾,又看上了宣徽南院使的岗位。那些天,仁宗上朝前,张贵妃都殷勤地送他出宫门,并娇滴滴地提醒道:亲爱的,别忘了宣徽使哦!看着爱妃期待的目光,仁宗打定主意,不管朝臣们如何反对,都要帮岳父谋到这个职务。但他没想到,这一次的反对声浪是如此激烈,御史中丞王举正竟率领包拯等人与他当场廷辩,包拯在发言中慷慨陈词,说到激愤处,唾沫星子溅了仁宗一脸,满朝文武大惊失色。仁宗气鼓鼓地摆驾回宫,见到诚惶诚恐的张贵妃,他举起袖子擦着脸,没好气地抱怨道:你就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你不知道朝中有个包拯啊,今天我都被他溅了一脸的唾沫。张贵妃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叫她老爹主动退让。

你也许会疑惑,这个直肠子的包拯得罪了那么多人,一点都不为自己留后路,是不是缺心眼啊?万一哪天自己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怎么办?就算他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他敢保证家人、秘书还有司机等等身边人不出一点问题吗?

包拯这样做,可不是缺心眼,而是因为他是个有坚定人格信仰的人。从小时读圣贤书开始,他就立志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为民做主的清官,为国尽瘁的忠臣。

扯袖为洁身 孝亲乃修心

为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包拯学生时代起就洁身自好。当时,他在合肥城内兴化寺的塾馆上学,塾馆边上住着一位大老板,听说包拯和一位李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就备了好酒好菜要请他俩去做客,(估计他有自己的小九九,把这两个优等生当成是潜力股),包拯断然回绝,李同学抹不过面子想答应,包拯马上扯扯他袖子提醒道:他是大老板,不能跟他走得太近,将来我们要是考取功名当了这里的地方官,这种扯不清的关系会给工作添累赘的。李同学觉得包拯说得在理,也就不跟这位老板交往了。后来,他俩真的先后当了庐州知州,因为在这里不欠人情债,不受关系网牵绊,所以都能光明磊落处理政事。

在踏上仕途之初,包拯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他29岁考上进士后即被安排去江西永修当县长,当时父母年迈无依,他就打报告请求组织把他降职改派到离家近一点的地方,最后被安排了和县税务局长的位子,尽管离家不远,但父母还是不愿意跟他一起去。他思来想去,觉得心挂两头也难以履行好为国尽忠的职责,而对父母却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来后悔。于是干脆打报告辞掉官职,回家专心侍候父母。他陪着父母住在合肥城内的凤凰桥巷,以看书写字、养花种树怡养心性,其间庐州太守刘筠成了他的人生导师,刘筠良好的官风官德深深地影响了包公的“三观”。二老相继去世后,包公在父母墓旁搭个草棚守孝三年,年近不惑无牵无挂时,他决定出来倾心为国效力。

作诗为明志 不忘初始心

官场水深,万一把握不住自己就会湿了鞋,包公觉得,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去组织部门报到前,他提前给自己套个紧箍咒,奋笔写下了这样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他把这首表达自己为官之道和做人原则的诗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不论走到哪里,都以此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包拯到京城等待分配时,当朝宰相吕夷简是他的安徽老乡,宰相位高权重,很多人都投奔到他门下求关照。吕夷简听说包拯来京就住在他家附近的旅馆,认为这个老乡肯定会上门来找他套近乎,可好多天过去了,也没等到包拯的影子,一问才知,包拯被组织部门分到天长当知县,早已赴任去了。不攀附权贵,不搞朋友圈,坦荡为人做事,这就是包拯坚守的准则。1040年,他调任端州知州,端州产的砚被时人视为珍品,朝廷每年都要求进贡,但定额有限。历届知州却都以进贡为名,向砚工索取比进贡数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端砚以贿赂权贵,为个人升官铺路。包拯一来就打破这个潜规则,除进贡朝廷的数目,不额外妄取一方,使砚工的负担大大减轻。包拯在端州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离任时,为表达对他的感激,砚工作专门精心制作了一方砚台送他留作纪念,包拯坚辞不受,砚工们就悄悄让他随从塞进行囊,船行至羚羊峡他得知原委,非常生气地把砚台一把夺过来,看也不看就扔进湖里。

外甥有理打得舅

严以律己靠信念,靠修身,但管好身边人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包拯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难题,那是他当庐州知州的时候。庐州就是现在的合肥,听说包拯回老家当父母官了,包家的族人都喜形于色,认为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了,他的一位舅舅竟仗势欺人,被人告到了官府。这位舅舅曾给包拯家很多关照,不仅是包拯的长辈更是他家的恩人。包拯对这个犯了国法的舅舅会不会庇护呢?人们都等着看一场好戏。这场戏的结果是,包拯把舅舅传到公堂公开审讯,并根据他的罪过,依法打了四十大板。看到包拯对舅舅都不留情,其他族人再没人敢乱来了,一个个安分守己。后来,“外甥有理打得舅”变成了一个成语。

史上最严家训

1062年,包拯积劳成疾,倒在枢密院的岗位上。临终之际,他想到的是,自己清廉一生,家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也严格遵行良好家风。但他死了以后,子孙后代会不会做出贪赃枉法的事呢?这是他最为担心的。看着身边年仅五岁的儿子包绶,他是又怜爱又放心不下,于是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写下了临终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包公手书的家训

这应该算得上是史上最严家训了。我们常见的家训都是告诫子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包拯则直截了当警告子孙:你要是贪赃枉法了,就不准进包家的门,不让你做包家的人,死了也不能进包家的祖坟。他还要求把这个话刻到石碑上,砌在堂屋里,让千秋万代人都知道,都来帮他监督包家子孙的行为。

包公家训

后来,包家子孙都严格遵循包公遗志,重名节,轻利禄,讲孝道,形成了包家特有的“孝肃家风”。他儿子包绶和孙子包永年(长媳的继子)后来都当了朝廷命官,他们一生廉洁奉公,多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包绶病死在赴任黄州途中,人们打开他的行囊,竟找不到一文钱,死后16年,两个儿子才有能力将他棺骨运回葬入包公的“大茔”。包永年死后同样没有留下一点积蓄,是堂弟和侄儿出钱给他安葬的。包家的媳妇们也个个恬静寡欲,生活简朴,洁身自好,特别是包公长媳崔氏,在丈夫包繶早逝,遗腹子又夭折的打击中,一心一意把小叔子包绶和继子包永年教育成人,她的嘉德懿行受到朝廷表彰,嘉奖诏书由当时大文豪苏东坡撰写。

包公身后事

包公逝世的消息报到朝廷,仁宗皇帝震惊不已,当即“辍朝一日”,还亲自到包公家吊唁。看到包公家里非常简朴,与他的身份级别一点都不相称,他感慨道:包拯一生公而忘私,从来没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求福禄啊。于是根据包公孝顺父母,严肃处世,清廉刚直,一丝不苟的独特精神,以“孝肃”为他的谥号。

包公的灵柩由他女婿文效一路护送,归葬合肥东郊大兴集。

关于包公归葬故里后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合肥三老”之一的程如峰。程老已93岁高龄,几十年潜心研究包公和刘铭传,把自己的书斋也题名为“二肃斋”,以表达对孝肃公包拯和壮肃公刘铭传的敬意。程老参与了包公墓的清理发掘,他根据翔实的史料和出土文物,撰写了《包公传》一书,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包公一生事迹,他也给记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包公墓的故事

大兴集的墓园其实是包公在世时亲自选定的,他将自己早逝的长子包繶葬在那里。包公的墓则按照宋代二品官的葬制建造了一座地宫,墓志由他的密友吴奎撰写,洋洋洒洒三千余字。墓志盖则由当时的篆书名家文勋书写。包公的子孙死后也葬在他的身边,从而形成了一个墓葬群。但南宋初年,金兵占领庐州,包公墓群遭毁灭性破坏,1199年由地方政府重修。1966年文革开始后,包公墓再遭破坏。1973年,因地处大兴集的合肥钢铁厂要扩建,文物部门即组织考古人员对包公家族墓群进行科学清理,共清理墓葬十二座,出土文物五十余件,其中包公及夫人、长媳崔氏、次子包绶夫妇和长孙包永年的墓志共一万多字的历史资料,记述了包公前后七代共150多年的家族史。

当时因为还在文革期间,包公遗骨辗转搬迁,竟无葬身之地,包公33代孙包义旭与包遵元、包先正等人密谋将之偷葬于包公老家肥东文集乡龙山之麓。 1984年9月,《合肥晚报》发表了赵泉撰写的长篇通讯《包公遗骨偷葬记》,详细记述了包公遗骨的遭遇,时任省委书记黄璜看到报道后立即批示,要求合肥市重建包公墓,迁安包公遗骨,墓地选在包公祠附近。重建的包公墓按北宋《营造法式》设计了神门、享堂等。

包公后人献棺木

在重建包公墓过程中,要复原包公的金丝楠木棺需要长2.2米的板材,金丝楠木为珍稀树种,工作人员找了好多地方也没有找到符合规格的树木,后来打听到福建漳州南靖县和溪乡高山村有片山林的金丝楠木足够长,他们立即赶去,找到承包户一问,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户人家竟然姓包,户主叫包浩源,自称是包公的后代。听说是给他们景仰的祖先做棺木,包浩源赶紧带领全家上山,砍下了22根金丝楠木无偿送给合肥包公墓。对这样千年难遇的巧合之事,有人将之诠释为包公清廉精神的延续,也许是包公死了也不肯占公家便宜,冥冥之中就让他的后世子孙来践行他的心愿。1987年包公墓落成,包公29世孙“船王”包玉刚专程从香港飞抵合肥参加了落成典礼。

包公祠的故事

包孝肃公祠大门

包公去世后,合肥百姓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他坟前祭扫。1066年,当地政府在包公曾经求学的合肥兴化寺建起了包公祠供人祭拜。此后,包公任职过的开封、端州、池州、天长都相继建立包公祠,随着包公戏的风靡,包公祠、包公庙后来遍布全国城乡甚至海外,而知名度最高的当然还是合肥的包公祠。但合肥最早的包公祠在南宋毁于兵火,1157年,当地又在包公故居遗址(现市府广场西南)重新建了包公祠。元朝建立后,任庐州总管的蒙古人拜住把包公祠修缮一新,并捐资1500贯创立包公书院。明朝初年,包公祠右边建立了合肥县学。明弘治年间,庐州太守宋鉴看中合肥城南护城河(现在的包河)中的一座小岛环境清幽,就在岛上建了包公书院,选府中优秀学生在此深造,并借用包公故居边的土墩之名,将这个岛命名为香花墩。明末清初,城内的包公祠被毁,人们便把香花墩的包公书院改为包公祠,包公祠从此由城内移至城外。1771年,清政府在包公祠设奉祀生一员,由包公嫡系子孙担任,世袭不绝。太平天国时,包公祠又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中堂大人敬乡贤

李鸿章碑

1882年,另一位合肥籍重量级人物李鸿章因母亲病故,居丧回合肥,看到自己读书时经常流连忘返的包公祠变成了一片废墟,不禁感慨万千。他独自捐出白银2800两,重建包公祠,并亲笔写了一篇《重修包孝肃祠记》,在合肥留下了“包家祠堂李家修”的美谈。李鸿章死后,家人按他生前遗愿将他葬于大兴集包公墓300米处。1961年,包公祠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遭破坏后,现又重新修缮 。1987年,包公墓迁建于包公祠附近。只可叹,中堂大人李鸿章心心念念想和他崇拜的乡贤做邻居,到头来还是未能如愿。如今,李鸿章墓和享堂仍在合肥大兴镇东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文化包公”在合肥

魅力包河

作为包公故里,合肥市大力弘扬包公文化,1999年,在包公祠和包公墓之间建起了高42米的清风阁。 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和包河组成的包公园现已成为4A景区。从2006年开始合肥每年举办包公文化节,大力弘扬包公美德,传播廉政文化,至今已办了9届。包公园作为纪念宣传包公的重要阵地,现已成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当代人的追捧,成为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活教材。

中国邮政于2015年8月8日发行《包公》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内容分别为掷端砚、铡美案,小型张内容为包公像。全套邮票面值为8.40元。

“中国名片”上的包公形象

《包公》特种邮票的发行,是合肥本地人物题材首次登上国家“名片”。作为合肥形象的重要窗口,合肥地铁1号线把“包公园站”建成包拯主题站,全面展示合肥作为一代名臣故里、包公园作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包拯为主题的地铁站点。合肥公交则选择途经包公园的6路车,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取‘清风阁’中‘清风’为6路品牌线路命名,成为廉文化的流动风景线。

部分图片由包河区包公文化研究会提供

记者黄晓红、钱定果

本期编辑 马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