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蘇·宫

 小熊家228 2017-08-29

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已有十载,回想当年,从选址到动工,从设计到落成,我尤为关注。十年来,苏州博物馆不断努力,创新发展,在公众服务、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如今,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这座“中而新苏而新”的建筑已经成为苏州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令所有与我一样的关注者深感欣慰。

2014年,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文物展览交流、文物保护科技、文博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各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在协议框架下,同时也在陈嵘局长的积极推进下,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合作建立了故宫学院(苏州),这让故宫博物院与苏州的联系愈加紧密。

苏州与北京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宋代以来,苏州手工业迅速发展,至明代中后期已空前发达,雕刻工艺更是技高一筹,受到了宫廷的青睐,为宫廷造办处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工匠和工艺精品。因此,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大量苏州制作和具有苏州风格的明清雕刻作品。值此苏州博物馆新馆十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经过商议,合作推出了“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从院藏中特别遴选出86套(101件)文物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全面展现了明清两代宫廷御用苏作工艺,彰显了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

“蘇”,是明清江南的璀璨明珠;“宫”,是明清两代王朝的不二中心。紫禁城里的苏州风,于十年之期徐徐吹至苏州,将精巧苏作带回秀丽景致之中,无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期望本次展览能给吴地观众带来一次美妙的观赏体验。

特为之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江南乃鱼米之乡,“蘇”,从草、从鱼、从米,意为万物复苏。明清时期的苏州,物产益多,市肆益繁,商贾益盛,人文益兴,工艺益巧。当是时,苏州手工业门类众多,工细艺雅,琢磨奚劳,精益求精,妙手辈出,佳作不断,以至“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诸如玉雕“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漆器“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织绣“工巧殊过,犹胜于古”,家具“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又如,苏扇“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苏裱“吴装最善,他处无及”,苏灯“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江南曾是明清帝王流连忘返之地,苏作工艺虽出人手,然宛自天开,故渐登宫殿之堂。苏州与宫廷之间千丝万缕,互动频繁。香山帮匠人修建紫禁城后,精工倍他,巧工百出的苏作工艺品,由于皇室的需求,不断输入宫廷,不仅成为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也实际引领了紫禁城内的时尚之风。同时,隶属于内务府的苏州织造,在负责上用、官用丝绸之外还承担了宫廷所需工艺物品的制作和采办。

苏作工艺受到明清宫廷的肯定和赞赏,一方面令其荣耀至上,名声大振,更加助推了苏州手工业的兴盛;另一方面,由于宫廷需用之物制作要求精,技术要求严,工艺要求高,也给苏州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苏作匠人技艺水平不断提升。除苏州当地进贡之外,朝廷还陆续征招苏州名手进入宫廷造办处,专事皇室各类生活、礼仪、赏赐用品。由是,明清两朝,苏州工匠或在原籍承旨奉命,或直接在京城就近制作,为皇家留下了诸多传世珍品。

今年正逢苏州博物馆新馆建馆十周年,感谢故宫博物院的鼎力支持,将百余件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集结回乡展出。这不仅仅是两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是江南文化与宫廷文化的再次互动,同时也是对苏州明清工匠大师的一次集体致敬。

是为序。

苏州博物馆馆长 陈瑞近


进入展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