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初年,和周公齐名的召公,感人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岐黄堂中醫 2017-08-29

召公,姬姓,名奭(shì),其生母是周文王的妾。召公是周初政坛上活动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先后辅佐了文、武、成、康四代周王,影响极大,地位和周公不分伯仲。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与宗室,于是将姬奭封在燕地(今北京),目的是让他掌控活跃于燕山南北和辽西等地的戎翟部落。

西周初年,和周公齐名的召公,感人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但姬奭没有前往燕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姬克管理燕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继续辅佐周王室。周武王于是将召地(今陕西岐山西南)封给姬奭,故称召公、召伯或召公奭。

周朝初年,时局动荡,纣王儿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通过表明心迹,打消了召公的疑虑,从此,召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周公共同平定了三监之乱,挽救了危急的周王朝,还将江汉地带扩展成为周朝的疆土。

召公和周公将周朝分为两部分,周公治理陕东,召公治理陕西。在陕县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一个关于召公的动人故事,主要说的是召公推行仁政,体察民情民意,得到人们爱戴的故事。

西周初年,和周公齐名的召公,感人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传说,召公每次去民间巡查,都爱在农田附近办理政务。当地的官员要命令老百姓空出房子以供召公休息,并且给召公煮饭,召公总是当即劝止,他说:“不劳(我)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

一次,召公看到附近的山野中生着一颗棠梨树,便坐到树下休息。他从树上采食棠梨果子止渴,满意地赞到:“这株甘棠树太好了,绿荫遮日,果实又香甜美味,农民干农活疲惫了,刚好可以休息和止渴,所以应该好好的珍惜这株树,莫要砍掉它当柴木烧掉。”

召公坐在棠梨树下,处理民间纠纷,他执法如山,努力做到民无冤情,他所管辖的区域政清治明,经济发达,百姓其乐融融,这就是成语“甘棠遗爱”的来历。

后世人们集体捐款,在陕县城中修建了一座召公祠,祠堂的院中便栽着甘棠树,人们还编成歌谣世代流传,比如《诗经-周南-甘棠》就说:“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西周初年,和周公齐名的召公,感人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后来一代代的诗人都为此感动不已,他们纷纷作诗称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路过陕县的时候,就写道:“天寒召伯数,地阔望仙台。”韩愈也有诗赞道:“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甘棠也作花。”所以,陕县在古代还有“甘棠”的美誉。

到成王、康王之时,周朝的开国元勋太公望(即姜子牙)和周公接连病逝,于是,召公便成为政界泰斗,他声望甚高,所以在政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说,成王康王期间,有四十年没有动用过刑法,社会上呈现了罕见的稳定局势,史称“成康之治”,这一独特的盛世,和召公的辛勤与奉献密不可分。

西周初年,和周公齐名的召公,感人的“甘棠遗爱”的故事

周朝初年,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给西周王朝建立了一套巩固奴隶制政权的体制。但是,召公身为行政部门的最高长官,是种种方针和礼乐制度的实际执行者,也一样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周公去世以后,召公就成为礼乐制度的捍卫者。在召公主政的几十年中,他努力的维护社会安定,为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在西周初期的政坛中,召公与周公并驾齐驱,其作用不分伯仲。到周康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定,召公才逝去。召公一生历经文、武、成、康四代,为巩固西周政权呕心沥血,其不斐的政绩在漫长的岁月冲击下,仍不退色,从而被后世永远铭记。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