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女传》故事74

 墨香笙樵 2017-08-29
      《列女传》故事74
  田永明
  齐管妾婧
  妾婧,是齐国宰相管仲的小妾。宁戚想见齐桓公,找不到门路,于是便给人做仆人,随车在齐东门外歇息,齐桓公外出,宁戚敲击着牛角,唱着商调的歌儿,非常悲伤,齐桓公觉得奇怪,让管仲迎上前去,宁戚称机说:“浩浩乎白水!”管仲听后,不知道什么意思,接连五天没有上朝,面有忧虑之色,他的小妾进来说:“今见先生五天不上朝,而面有忧虑之色,敢问是为国家的事情呢,还是先生有什么事情?”管仲说:“不是你能知道的事情。”妾婧说:“我听说,不要认为老人老而无用,不要认为卑贱的人见识浅,不要认为年少的人就无知,不要认为弱小的人什么都不知道。”管仲说:“你是什么意思?”妾婧说:“昔日太公望已经七十岁,在朝歌集市上杀牛,八十时成了天子的军师,九十加封齐地。由此看来,老难道无用吗?伊尹,是有(上新下女)随嫁的家臣,汤以他为三公,天下在他治理下达到太平,由此看来,卑贱的人真的就卑贱吗?皋的儿子生下五岁便称赞大禹,由此看来,年龄小就一定无知吗?駃騠生下七天,就会超过它的母亲,由此看来,弱者就一定什么都不行吗?”于是管仲便下席起来感谢说:“我愿意把事情的缘故告诉你。前几日,齐公让我去迎接宁戚,宁戚说:‘浩浩乎白水!’我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因此感到忧虑。”妾婧听后笑着说:“人家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难道你还不知道吗?古代有《白水》之诗,诗中不是说:‘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宁戚这是想出仕治理国家呀。”管仲听后非常高兴,把这个情况告诉给齐桓公。齐桓公于是为他修治官府,斋戒了五天,便前去接见宁子,让他做自己的辅佐,齐国因之而大治。君子说妾婧是可以与她商量大事的人。《诗经》中说:“先民有方,询于刍荛。”说的就是这个啊。
  故事之后的颂文是:
  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大致意思是说:齐桓公遇到宁戚,命令管仲迎他,宁戚说《白水》,管仲忧虑而存疑,妾上前问原因,并为管仲解读其诗,管仲嘉许告诉桓公,齐国得到宁戚,国家得到治理。
  这则故事中管仲的小妾,的确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思想的人。在她的身上至少可以看出有四个方面的才能。
  一是善察人意。当看到管仲五天不上朝,且面有忧色的时候,妾婧便知道他有心事。虽然她不知道管仲是为国家的事情,还是自己的事情,但她还是一眼便看出管仲有心事。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二是善辩能言。虽然发现了管仲有心事,但在管仲看来,她一个小女子,是不会理解他心里所想的问题的,所以,在妾婧问他为什么心烦时,管仲的回答是:“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显然在管仲的心里是小看妾婧的。妾婧知道管仲不想对她说出自己的心事,是看不起她。于是她说:“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就是说,让管仲不要看不起老人,卑贱的人,年少的人,弱小的人。当管仲问她为什么时,她以太公望老而为天子师,最终被封于齐;伊尹虽是卑贱的下人,而成为汤的三公;皋的儿子五岁便知大禹是个贤人;駃騠出生七天便会超过母亲。来说明管仲看不起她,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她用这一系列的例证,说明了管仲看不起她是不正确的。妾婧的虽未明言,但理据充实,理含其中,终于打动了管仲,最后管仲才将他的忧虑说了出来。可见,细听妾婧的一席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三是善揣人心。当管仲告诉他,齐桓公让他去迎接宁戚,而他面对宁戚说的《白水》,不知何意时,妾婧听后,立即告诉管仲说,这是《白水》诗中的一句,如果把其他诗句结合起来,便可以知道宁戚其实是明白的告诉管仲,他想出仕为来治理国家。妾婧所以知道这一点,就是因为他能根据宁戚语言中表达出的蛛丝马迹,揣测到宁戚的心意。管仲听后,立即明白,于是便告诉给齐桓公,齐国果然在宁戚的治理下,天下达到大治。
  四是善思博闻。从整个故事看,妾婧对历史人物非常熟悉,对诗歌也非常熟悉。也就是说,妾婧显然是一个博闻强记的人,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她能用诸多历史人物和丰富的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能把诗歌的内容与现实的人物联系起来。显然是在博闻的基础上,善于思考。正由于她博闻且善思,才成就了她的善于察言观色,能言善辩,善揣人心。所以说,妾婧是一个聪明而有思想的人。
  2011年3月22日
  
  附原文: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管仲曰:“非汝所知也。”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管仲曰:“何谓也?”“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上新下女)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昔日,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管仲大悦,以报桓公。桓公乃修官府,斋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此之谓也。
  颂曰: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