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之道理

 道人唐峰 2017-08-29
《周易》在我们华夏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易经也是目前公开的经典中成书最早的古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易学不仅是帝王之学,在管理国家和文明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古代各个领域中的翘楚必通之学问。在仙道密码系列第十一篇文章《道德经中用到周易知识》中,月足明论述了道家公开流通的权威经典《道德经》中用到了《周易》的知识。此篇文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周易的道理,准确的说是周易二字的意思。

由于易学的广泛影响力,从古至今这方面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你可以轻易找到很多文章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本人也自知学识浅薄,在一篇千字的文章中弩驾不了这么大的题目,所以本文只偏重周易二字的一个道理,也就是道之理。更准确的说本文是想谈谈周易中周之道理,易为解释周的道理起辅助作用。文意所到也是蜻蜓点水,并不想罗列周全,逐一详解,这也超出本人在易学方面的学识能力。本文主要面对的还是对道家仙道文化感兴趣的道友。像仙道密码系列以前的文章一样,注重于原创,说点对研读经典、仙道明理有直接帮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或是没有读过的内容。

话回正题,《周易》中周的意思被广泛接受的有如下两种:
1)普遍、完备。东汉郑玄《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2)周朝。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

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杨地名。《毛诗》云:“周原膴膴”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裡,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

孔颖达和郑玄所论自然是一般符合常理的周易中周之意义的理解,都有其道理,也是被采纳最多容易被接受的解释。

周字在《周易》正文中共出现了三次,全都在《系辞》中。三次在出现语境中的意义代表三种周的意思,一是“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此周是孔颖达所论周朝的意思;二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此周是郑玄所论周备的意思;还有第三种“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此周乃环周之意。也就是周而复始,穷则返本。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中用“易行周流”来解释。此种意思少有人作为周的单独一种解释论及,而此意正是本文想谈的周的另外一个意思。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易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那么结合周的第三种意思,周易就是周而复始的变化之意,或者以环周的规律运化,可以简称环周运化。其实这种道理早在道家隐传的古医书《九真要》中就有系统论述:

《九真要·生之附》:“曰,紀象有其理;曰,易圜有其道;曰,爻文之紊而實有其則也。故聖人錄之,而道傳之。”

所说“易圜”即为周易之道理。环周运化是自然界运行的基本法则,是大道运化的一般规律。《九真要》开篇化要就开明宗义,直书其要旨。

《九真要·化要》:“大化同圜,一而天地止。大要以无,為有之始終。”

除了开篇中的文字,又在《變化闙一》曰:“萬物一化,天地一圜。”《承天則地》曰:“斯圜也,為周也。天物乎,地質乎,人事乎,豈非環而一者耶?觀之能明,敏也。明之能悟,智也。悟之能握,慧也。”
周易之道理

金文环字的中间就是一个环形○,字形如其字之义。
周易之道理

环化之理是仙道古法的一般道理,太极图表示的就是阴阳互根互生的环化之理。天人之环,或无索而立,或自引以绳,或背天回首,以宗阳水之经;运转之环,需明人身机枢之要,先天虚无之地;自环,需知自本自根之道理,人身物理结构的坎离之交互。“天圜其日而治,地周其氣以生,人同其心而活”,是谓天地人之道化。道家所谓周天的原始意义也是从此理而出。
周易之道理

《道德经》中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轮是圆环之形,辐毂是轮转之用,取类比象也。《周易参同契》中“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之喻也是此意,所谓“处中以制外”。《周礼·考工记》曰:“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易也有“日月为易”之解,所以道德经中此说也可以看成是周易之理的一种运用。《九真要·之生要》:“察日月,以洞圜初。”从修道的角度来说,道德经这种直接的比喻更形象。当然,要深入理解道德经这句话,你就要认清此毂是何意何处,此无是什么。“时人若要学长生,先是枢机昼夜行”,此为吕洞宾之说。
周易之道理

道家里有九转还丹一说,九转一般认为是九遍的意思,或是很多次转。那九转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呢?我们看看吕洞宾的诗句是怎么说的,“一阳生是兴功日,九转周为得道年。”很清楚,九转是为了周为,既这个做法是环周的形式。显然,九转并不是转九次的意思,九在这里实际上是指代位置,仙道密码以前的文章中讨论过类似意义。就是从九转或是转到九处,构成环周之还。这么做就是为了得道,就如吕仙诗中所说,这就是九转还丹中九转的真义。“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周易之道理

周易之道理

周易之道理

周易之道理

周易之道理

在环周运化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首尾相接的环形蛇(或是龙)符号,它存在于世界每个古老的文明之中。环形蛇的符号存在于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壁画中,公元前1100年的巴比伦文明的石刻中,也存在于玛雅文明中。中国出土时间较早的文物中,如红山文化、陶寺遗址、妇好墓等,都有环形玉龙形象。环形蛇的形象如文中图形所示,用古经《九真要》中的语言可以很好的表达。
《九真要·灋常一》:“圜宙,要首也。萬物,要身也。夫身之與首,周而同也。”
《九真要·式之治一》:“故周于形,同於時,生而可久。合於道,力致同,歿身不殆。”
周易之道理

环形蛇在英文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Ouroboros,在古希腊文中的原始意义就是吞食尾巴的蛇,衔尾蛇符号大量存在于西方的炼金术中。西方的炼金术相当于我们的道家学问,就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学问,而不仅仅是一般人狭义理解的原始化学,现代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就是著名的炼金士。西方文明中的衔尾蛇符号类似于我们华夏的太极图,已经成为一般自然规律的抽象表达。衔尾蛇代表的意义有很多种,我个人更喜欢自我循环重生这种解释,因为这符合仙道修炼中的妙理,也是古道家崇尚的朴素道理,正如《九真要·之生要》所说:“故大道圜而周,有始始,無終終。無終者,生而不已也。”
周易之道理

在西方,无论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还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及其弟子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还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苯环结构的发现者凯库勒,甚至包括有些物理学家,都研究过炼金术中衔尾蛇所表示的意义。比如,“The All Is One.” 在西方,总体来说真正的神学和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局面。

对于爱好方仙道的读者来说,不仅需要明白环周运化的周易之道理,还要结合天地人的环化关系,慢慢学会在方方面面中运用。

本文中大量引用了《九真要》中的句子,是因为本人实在喜欢这本最近几年才公开的方家古经。又逢此适当话题,就直抒一下胸臆。马王堆出土的部分帛书,现在叫做《黄帝四经》的古籍,就有《九真要》外篇中的内容。个人认为,从价值上来说《九真要》和《道德经》不分伯仲。最后还是此经收尾,以全首尾之应:

《九真要·周之龢一》 :“大化圜闊,周之同一。啟天灋治,則地以行,是謂周而龢一。周者,疎而不失其精,皦而不遺其灮。不見其繩而約,未置其道而自環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