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须分义不义,厨子且莫和稀泥

 昵称5262476 2017-08-29

战争须分义不义,厨子且莫和稀泥

铜梁厨子说:

“战争有其规则和伦理,侵略行为不一定总与卑鄙挂钩,也可能是正义之举,而抵抗行为也非天然正义,亦可能助纣为虐。即使为治病,是药也有三分毒,战争本身就有原罪,所以啊,我还是那看法:无论是侵略还是自卫,解放还是抵抗,愿人类远离一切战争。”

厨子这一把稀泥和得挺高明,但稀泥毕竟是烂泥,有碍观瞻,东海偷闲代擦一下。

儒家对于战争非常谨慎。《论语·述而》说:“子之所慎:斋、战、疾。”《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和戎都指战争。因为战争难免杀人,死人,而儒家特别慎杀。梁襄王问 “孰能一之?”(谁能统一天下)孟子的回答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又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然慎重是慎重,并非一概反对。盖战争有正义和不义之别。应该反对不义之战,应该支持正义的战争。为了吊民伐罪消灭暴政,敬天保民抵抗侵略,阻止不义之战,都有赖于正义之战。

《司马法》倡导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其《仁本》篇主张:“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老子》认为佳兵不祥,但不绝对反对用兵。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三十一章)迫不得已,不妨一用,只是应该“恬淡为上”, 打了胜仗也不要赞美,而要处之以丧礼,以悲哀的心情追悼战争中的死亡者。

用兵祥不祥,儒家并不一概而论。《大戴礼记》中,鲁哀公问:“用兵者,其由不祥乎?”孔子回答说:“胡为其不祥也?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于天下也;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危国家也。”又说:“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与民皆生,圣人利用而弭之乱,人与之丧厥身。”

人生有喜怒,兵器制作是与生民一同产生,一般人用兵容易丧失生命,圣人则用来制止战乱。后世贪婪之徒用兵,残害百姓危害国家,当然不祥;圣人用兵是为了禁止盗贼残暴天下,岂有不祥?

即使都是不义之战,其中也有区别。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孟子尽心下》)春秋之时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义战。但是,也有某些战争有一定正义性,如齐桓公攘夷之战,“有禁暴救乱之义”,值得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所以孟子又说,“彼善於此则有之矣”。董仲舒亦说:“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讎,奈何以春秋为无义战而尽恶之也!”(《春秋繁露竹林》)。

2017-8-29余东海于南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