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楚北一叶 2017-08-29
微博
Qzone
微信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黑胶实验室 2016-09-04 12:39

一般古典音乐的受众群多数为年纪偏大的人士,而摇滚乐和电音其黑胶受众都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小时候正是港台音乐盛行的年代,渐渐长大后,打口碟和打口磁带的盛行成了他们音乐启蒙,从大牌摇滚乐队入门,慢慢拓展所音乐的类型,最后提升对音乐载体的要求,收藏黑胶。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宋阳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西安长大的宋阳经历过以上步骤的全过程,但他最初开始收藏黑胶的原因却和上面的故事略有出入。

收藏黑胶的藏家千千万万,也许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但不变的都是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我们也相信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最终会让大家的艺术欣赏品味渐渐提高,推动黑胶行业的发展,而随着黑胶唱片发行量增加,也会营造优秀的音乐文化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Q:早期收藏音乐载体的时候有什么故事吗?

收藏音乐是从初二的时候开始,大概1993年吧,那个时候主要还是买磁带,然后和大伙一起翻录广播电台里的欧美音乐,这就是我收藏音乐的起点。那时候能听的音乐其实很匮乏,主要还是港台为主。

当时西安有一个电台叫“欧美流行音乐之风”还是“欧美流行音乐榜”之类的节目,会在里面放一些电视上都听不到、音响店里买不到的音乐,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等大牌明星都会出现,我就拿着空白磁带录下来。

到了1996、1997年左右,西安就能比较容易买到打口磁带了。后来我又有了第一台电脑,因为电脑上有光驱,所以开始买CD。

当时买CD的和买磁带人相比不多,所以CD中会剩下很多没被人挑走的好音乐,并且当时CD的音质实在比磁带好了太多,倒不是追求什么温暖的声音,只是CD清晰了很多,所以开始大规模收藏CD,之后的十年一直以CD为主要听歌载体。

其实当时的盗版CD很多,因为一些冷门的东西不得不买盗版,正版的反而买不到。当时就已经有了现在所谓海外代购的雏形,出国的朋友可以帮带唱片,基本上想买的东西都可以买到,只是价钱的问题,所以那大概就是CD的黄金时期了。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Q:你早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我一开始是从摇滚起步的,七八十年代欧美摇滚的大牌,披头士、滚石之类,之后就喜欢上了重金属音乐,现在也是以重金属为主。当时西安最著名的电台有一个叫“摇滚摇滚”的节目,在2000年前做的,但2000年之后就停掉了,他们每期的内容都很棒,放到今天依旧不过时。

Q:你收藏CD那么长时间,什么时候转向收黑胶的?

其实我家里一直有文革时候留下来的老旧黑胶唱机,但一直没怎么使用。后来在深圳逛电器行看到了黑胶机,就凑过去听,觉得这种声音的确是很温暖、真实,但也没有产生想要收黑胶唱片的想法。

后来我迷上了一个叫英国金属新浪潮的流派,那个时期的一批音乐瞬间爆发但又在短时间内很快被其他形式取代,所以留下的音乐很少,甚至有的乐队很短命,出过一张单曲就不复存在了,这些音乐在网上都很难找到,只好从国外买他们的黑胶,很多作品当然也只出过黑胶。

所以我收藏与他们有关的黑胶,因为自己听音乐的时间也很长了,就开始关注音乐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他们的海报和logo,甚至他们自己写的幽默故事也会写在唱片套里,这也让我觉得收黑胶也许比CD更有意义。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Q:你的第一台唱机是什么时候买的?

说到唱机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我在深圳的时候爱逛旧货市场,发现了一台唱机是外置的唱片设计,也就是说,一般唱机的面积会大于唱片,而它的唱片的面积大过了唱机,我当时纯粹出于好奇,觉得长得像个电锯,特好玩,就买了回来。

买到家一段时间后就想是不是可以放上去一个唱片试试,这就是我的第一台唱机。实际上后来我才知道,现在也有很多厂家在出这个机型的机器。有的还开发了USB接口功能,让黑胶的音乐可以通过USB转录为数码。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Q:你对收藏黑胶有哪些自己的心得?

我现在买的CD很少了,很多我喜欢的音乐压根儿不发行CD了,即使是黑胶也很难买到,甚至需要到网上与其他藏家交流、交换。我现在收的黑胶大概有了上千张,只冲着音乐去的,如果是我不喜欢的音乐,你来告诉我多牛逼,甚至已经绝版了,我也不会去买的。

我暂时不考虑投资,所以也不会理会升值空间,我只会选择我感兴趣的唱片。只要我喜欢,照单全收也是可能的事儿。之前我喜欢一个厂牌的音乐,就把它的唱片都买来收藏。

我并不是最疯狂的,我身边最疯狂的是收古典音乐的朋友。因为我不古听典,所以不知道是哪一些人在收,但我知道他们的购买力很强,购买数量也相当庞大。摇滚唱片不是有特别多的数量供你收,但古典就不同,它的版本似乎无穷无尽。

现在人们都选择收藏黑胶,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毕竟大家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才会去选择收藏。就像以前听歌曲,能听到就已经很不错,还管什么CD磁带还是黑胶。

刚有MP3的时候,一首5M的歌曲,需要下很久,因为网速特别慢;大家愿意收藏黑胶的另一个原因是唱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满足人们的收藏意愿,所以买黑胶的人越来越多,尽管买回去不一定听,但最起码人们愿意为了这个音乐载体花钱。

我觉得收藏黑胶也像集邮一样,收藏邮票的人很少是为了寄信吧?黑胶也是,大家更多是想拥有这个音乐,即使是由数码复刻而来的黑胶,有时卖的也很贵,从乐迷思路看,它只是用来满足大家收藏癖好的,这是一种情结,所以只要拥有就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收藏唱片的年轻人,没必要有太大的收藏量,只要有这个爱好,能长久坚持下去,才是对爱好最大的尊重。没有必要一定扬言在20岁的时候收多少张,或者30岁的时候收多少张。

你可以用心去研究每一张唱片的内涵,花心思去聆听,关注背后的小故事,和潜在的内容,为将来有条件收藏的时候做准备,这样你脑子里有了常年积累下来的收藏知识,等你再收藏唱片的时候就可以有相关的信息来调动,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年轻人收藏黑胶不在于数量,要聆听每一张唱片背后的故事

Q:在西安,收藏唱片的人群多么?西安的音乐氛围怎么样?

西安地区和我一样喜欢一种音乐类型的有,但真正专门收黑胶的人还不是很多。而深圳就不一样了,黑胶设备很容易买到,之前我也和几位大叔级的黑胶藏家聊天,他们也说,黑胶硬件会越来越好买到,音响也会越来越棒,但软件反而越来越少甚至会逐渐消失。

所以他们形容一张好唱片的时候经常会用“绝版”形容,这也让广东人很舍得在唱片上花钱,十几年前就见到为一张唱片花上几百、几千的人。当时的广东资源很丰富,西安没有那么多渠道。我之前在西安真正买到自己喜欢的唱片,只有一次,是一个卖打口CD打口磁带的老板,进了一大批货,其中夹了一些黑胶,无人问津,我就很便宜的买到了好几张。

从消费音乐上来看,西安无论是体育场的大型演出,还是酒吧的小音乐现场,人都非常多,但买唱片收黑胶的人还是很少。我觉得在最近五年之内收藏黑胶的人会越来越多,虽然整个音乐市场没有走向繁荣,但黑胶弥补了其他音乐载体在音质上的空缺,所以我对黑胶的前景很看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