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文化】中华文明南方、北方和西域三大文化体系之间的沟通和沁润(上)

 無情360 2017-08-30


西域文化博览园与“中华西域文明谱系”建构 ——中华文明南方、北方和西域三大文化体系之间的沟通和沁润(上)



新疆重大症结与国家急切需求


为国家边疆治理奠定良好的文明氛围与文化基石是项长久持续的事业,它能有效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及繁荣发展,促使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关怀度深、凝聚力强、包容性大的文明格局。文明共识与文化认同作为社会储备,它难以计量即通过计算评估它的消长,而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其存在。然而,我们分析其中所反映出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文明共识与文化认同无疑凸显了基本社会价值观,而把各族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凝聚力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中国西北呈现巨大的复苏态势,历史遗留下来的宗教观和文化观,加剧了当今新疆社会的文明分裂,催化了极端势力在新疆的迅速壮大。换句话来说,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种子的扎根,成为绕不开的文明创伤,极端势力发起的‘文化攻心战’意味着新疆的团结稳定将是一向长期艰巨的工程。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依旧存在巨大的南北差异,各族人民只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度融合才能达成目标一致,上下同心的社会目标。



文化是新疆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最深刻的社会危机,甚至一直在割裂新疆,影响国家的统一性,它在各种借口引导下形成了匪夷所思的仇视心理,成了新疆社会分裂的巨大根源。文明发展有其二重性,文化正反两方面的社会效应,人们应该反躬自省。一方面,文化具有团结民众的粘合力量,文化认同相比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更为根本和长远;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破坏性和致命性,而无助于弥合社会和民族裂痕。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一旦“接种”到文化价值和个人身上将带来可怕后果,或许人们对与自己有着不同面貌特征的人天生怀有恐惧和怀疑,但文化和教育因素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文化成了新疆民族问题的“死穴”,如今民族矛盾与对立的事态变得难以控制,再不努力解决民族文化隔阂,民族分裂的历史沉渣将进一步泛起。未来不是注定不变,而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扭转颓势,注入正能量成为必然选择。是否拥有共同价值观,是否有共同语言文字,决定了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是否安定和谐,因为国语国文不只传达了价值信仰,也还原了历史语境,它会改变大众的社会心态与价值取向。



在卡西尔看来,“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思想携带或明或暗的意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人无魂,则惰;族无魂,则亡,未来新疆要促使各族群众深度融合,实质加大人心归向的影响力,就必须正视“中华西域文明谱系”建构工程。



虞夏玉帛,殷商青铜、周秦礼制、两汉伟业、魏晋玄风、隋唐盛景、宋季富甲、蒙元拓疆、朱明海兴、满清殿军,伟大时代与悠久文明相交织,不仅为世界人民惊叹,而且让炎黄子孙自豪。然而,元灭宋,清灭明,加上近现代积贫积弱,文化迷失成积重难返之势,而恢复文化自信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只有积极回顾过去,才能清醒立足现实,并真正面向未来,这就好比丘吉尔说的:“你对过去追溯得越久远,你对未来就透视得越长远!”长江流域代表的南方文化体系、黄河流域代表的北方文化体系、塔里木河流域代表的西域文化体系,虽然同属中华文明大系统,但针对中华文化圈的西域文明源流、内涵、结构、特质等进行谱系梳理,将其置于悠远深邃人文环境中予以疏导,才能让新疆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广大民众幡然醒悟,重新回归中华文明的温暖怀抱。






   (编辑:张绍宏  宋亚萍  初审:赵瑞芳  终审:刘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