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下漫笔话扇,流连忘返赏扇

 憨痴呆 2017-08-30


扇子,在历史的长廊中与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与瓷器、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但在电风扇、空调日渐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扇子的万千形态似乎已被人们淡忘。 轻轻摇扇风自来,扇中自有风骨在。扇子里文人气与烟火气的融合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艺术生活态度。若要清风常在,必有扇扇而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一把扇子,可以是运筹帷幄,可以是轻轻低吟,扇子早已被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随着盛夏的到来,作为纳凉之物的扇子,已悄然退出现代人的生活,但是作为艺术品的扇子却因为其浓郁的文雅玲珑之气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文人墨客在扇子上用笔墨寄情抒怀,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扇面书法是一种古老的书法表现形式,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往来应酬互赠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书画,至今仍是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相传这种书画创作形式,是从书圣王羲之传开。《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王羲之惜扇其少人问津,龙飞凤舞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书画收藏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扇面收藏长久以来处于传统书画配角地位。其实,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



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中论美感时这样说:“人对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形状、外表与块体作出反应:一定事物的形状、外表与块体中合乎比例的排列会引起人的快感。”这种起于愉悦关系的快感就是美感。我们在欣赏历代经典法帖时也有同样的感受。遒丽的线质,变幻莫测的结字造型,丰富的韵律线条所构成的黑白块面对比,跌宕起伏的章法所呈现出的文人意境,无不使人心追手摹,这就是美感。





艺术创造的两个主要源泉:一是,“有动于心”;一是,“观于物”。唐代张璪论绘画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此意。所以文字虽是人类创造,然而塑造文字形象的美,也还须观察大自然。可我们还得注意,漠然的态度去观察大自然,并不能引动我们创造的欲望,大自然的山川崖谷必须惹动了,掺进了我们的感情,才可以成为灵感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