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初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苏州人。少年时,曾跟吴宽学习写文章,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对诗也颇有研究。后来,他又在沈周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在吴中已经小有名气。年长,又与诗人徐祯卿结识,互相唱和,在当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一直到其五十四岁时,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由于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但由于不是科甲出身,在进士成堆、状元成行的翰林院里受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加之官场中的党派之争,使其认为还是洁身引去为好。于是,连续三年上了三道请求致仕的奏疏,于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 其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文征明于书法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但小楷造诣最高,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其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此册是文征明七十五岁时创作的《明妃曲》册页,通览全册,可以看出文征明书写时气势流贯,驾驭自如,以势运腕,笔势翻腾,提按顿挫,起伏自然。行笔过程提按导送准确,点画丰厚润泽,中宫收敛,四面拓展,结体散逸而不失于野,朴厚豪放而不构于敛,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自出机杼,笔意纵逸,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 书写内容是宋代王安石的《明妃曲》。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只谓掖庭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闲,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如,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