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6】有没有可能,全世界只说一种语言?

 黑猩猩表哥 2017-08-30

今天的这个故事,其实和一个梦想有关。


这个梦想,你我肯定都曾有过,尤其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或其他国家语言的时候:


为什么人类没有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通行语言?


但事实上,这门语言是存在的。


所以今天才会有下面这个故事。


【今日主打】

1887年7月26日

“世界语”诞生



在说这件事之前,我们先说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权力的游戏》系列里一直开挂的“龙母”。




毫无疑问,“龙母”除了烧不死和养得活两大主线技能外,还有两大附属技能。第一大附属技能是她的肺活量——一言不合就喜欢报自己的头衔全称:


“风暴降生、不焚者、弥林女王、安达尔人、洛伊拿人以及先民的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多斯拉克海的卡丽熙、奴隶解放者、龙之母……”


一般这种情况下,头衔说到一半,对方已经晕眩了。



但另一项附属技能,确是实打实的,那就是她的语言能力。


在她会说维斯特洛语(美剧偷懒就用英语了),多斯拉克语(这是剧组专门创造的一种语言),高等瓦雷利亚语(也是剧组自创的),舌头来回切换自如。



其实,能让全世界的人无障碍地用同一种语言交流,一直是很多人的愿望。到了1887年的今天,有个叫柴门霍夫的波兰医生,抱着同样的理想,创造了一种通用语言。


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的笔名叫“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所以人们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这种语言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死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后来,还是借用了日本人的意译名称并沿用至今,叫做“世界语



就是这个人。


柴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是一种人造语,共有28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的发音并掌握它们的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世界语的语法基本规则只有16条,因此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节选一些英语和世界语的对照表:


英语世界语
WelcomeBonvenon
HelloSaluton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And you?
Kiel vi sanas?
Tre bone,dankon. Kaj vi?
Long time no seeDum longa tempo mi ne vidis vin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Kio estas via nomo?Kiel vi nomiĝas?
Mia nomo estas ...,Mi nomiĝas ...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De kie vi estas?
Mi estas de ...
Pleased to meet youMi ĝojas,ke mi povas konatiĝi kun vi
  
Good morningBonan matenon
Good afternoonBonan posttagmezon
Good eveningBonan vesperon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这“世界语”那么牛,129年过去了,你身边为什么几乎没人提起过?


事实可能比大家想象得还要差一些:


据乐观统计,目前可以掌握“世界语”的人,占全世界总人口的0.03%,那么大概就是160万人左右。


这些人加在一起,还没上海市嘉定区一个区的常住人口多。


更何况,这个数字只是说明掌握的人数,并没有说他们经常使用。如果以经常使用为标准,大概全世界一共有2000人左右。


换句话说,经常使用“世界语”的人聚集在一起,中国一个比较大的村子就能装下了。


这还叫什么“世界语”?




不可否认,“世界语”有很多优点:简单,易学,而且中立,为什么“世界语”无法在世界普及起来?


人们也总结了不少“世界语”的缺点,比如过于自由等,包括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


“世界语”包含了六个在ASCII编码中没有的字母,这就意味着目前全世界通用的美式键盘,无法打出这些字母,自然也就无法使用“世界语”进行书面表达。这种情况在Unicode和X-system中得到了解决,不过却依旧成为普及的障碍。



当然,就我个人感觉而言,“世界语”无法普及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它没有“根”。


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是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文化做支撑的。尽管“世界语”期望的就是“中立”和“不代表任何一个民族”,但如果失去了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支撑,再好的语言,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馒头说】


2005年,我曾去采访过当时炙手可热的日本女乒选手,“瓷娃娃”福原爱。


福原爱因为曾在辽宁受训,会说非常流利的中文,也能读写汉字,和我用中文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但我发现,一旦她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只要有哪怕一名日本记者,她就只使用日语。哪怕中国记者用中文提问,她完全能听懂,但还是要请翻译翻译成日语,她用日语回答,再请翻译翻译回中文。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中文非常出色,但他在正式场合,从来只说英语。他的观点是:“语言政策会成为经济成功的关键。它确实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

他也曾表示过:“汉语绝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


任何语言——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附属品。抛开语言本身的可发展性和包容性不谈,如果没有大英帝国和美国接力棒式的强盛,英语怎么可能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


从这个角度看,至少在目前的形势下,“世界语”只是人们希望“世界大同”的一种理想寄托罢了。



感谢关注会说流利中文的公众号“馒头说(mantoutalk)”,关于今天,还有如下建议奉上:


今日不宜哭泣

1952年7月26日


阿根廷著名的贝隆夫人逝世,她因那首著名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进一步让世人所知。


今日适宜八卦

2010年7月26日


阿桑奇在他的Wikileaks(维基解密)上公布了9.2万份美军秘密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