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山人堂的图书馆 2017-08-30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 阎庆民 李建华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针对内生性的货币,中央银行一般有三方面的政策可供选择。首先,放弃贷款规模管制等数量型政策,采用利率政策。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目前的政策基础上,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弱化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

  在内生货币环境下,存款准备金是“适应性的”,即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发生后,中央银行会增加准备金的供给。一般观点是中央银行可以拒绝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要求。中央银行可以拒绝一家商业银行的要求,但是不能拒绝所有商业银行的要求。如果所有商业银行都无法完成准备金的计提,那么就会引起金融恐慌,银行间市场利率高度波动,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中央银行需要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被动供给准备金。因此,被动供给准备金取决于整个金融系统的步调。当市场极度缺乏资金的时候,那么中央银行就会供给。

  2取消贷款规模

  在内生货币环境下,贷款规模意义不大。因为一旦控制贷款规模,在面对融资需求时,银行就会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来进行资产置换,将原本的贷款变为其他表外资产,从而更为隐蔽地脱离监管,这反而提高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对贷款规模有限制的情况下,金融配给会日益严重。在我国,受配给限制的主要是民营企业,限制过多将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其他私人融资方式会取代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会更为频繁地发生。私人借贷对于经济冲击更为敏感,近年来的各种“跑路”事件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3增加中央银行透明性

  内生货币的环境中,投资的提升会拉高通货膨胀,需要通过增强央行透明性的方法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目前我国央行相机抉择程度较高,规则性行为不够充分,不利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控制。

  首先,央行的沟通倾向于通知和事后解释性质,这种较为简单的沟通形式不利于控制预期。人民银行目前的沟通形式包括货币政策报告、政策变动公告、新闻发布会、行领导讲话与公开演讲等。在这些沟通中,主要传达了人民银行对于经济形势分析、货币政策定位、政策出台背景、出台条件和操作方式选择等信息。要控制通货膨胀预期,需要在沟通中增加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出台标准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