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轩辕黄帝与歧伯

 为什么73 2017-08-30




祈福消灾法会

七月十五中元节,还受生债增补财库,度亡解冤冥阳水陆两利大法会启告!


帝姓公孙,名轩辕,长于姬水,是有熊国君少典的次子。又说: “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等到黄帝承袭帝位,居住在有熊国 的封地内。他的母亲是西乔氏的女儿,名附宝。因有一天夜晚附 宝看到一个极大的光芒,环绕着北斗枢星,又反射在郊外的原野 上,附宝感受光芒后而有了身孕。因为是枢星所下照的,又名叫 天枢。她怀孕二十四月之后,在寿丘之地生下了轩辕。轩辕生下 来就神思明达,十分的聪明,很小就善于与人言谈,幼年时期就对 周围的事物领会明白得很快,长大以后既朴实勤劳,又聪明智慧。 他的形象是:龙颜日角,河目隆颡,苍色大肩。黄帝十五岁时,心 虑无所不通。于是就承袭有熊国君之位,袭封之地在郑(今郑州 市新郑县)。因袭封而制作轩冕,便又号为轩辕;因受士德而称 王,故又称为黄帝。后来得到几位能人帮他操办四方事务。其中 得奢龙管理东方,得祝融管理南方,得火封管理西方,得后土管理 北方。


黄帝在大梁取西陵氏的女儿,名叫嫘祖,即女节,是他的原配夫人,生了二个儿子,一名玄嚣,一名昌意。


当时的人们,不用教化,都安分守己;不用赏赐,都自觉勤恳、 心性愉悦,而且没有任何虚伪欺诈之事。大家都崇尚自然朴素, 而不特意地去修饰或虚意装点弄巧,这是太清的开始。耕种土地 的不侵犯强占别人的田地,捕鱼为生的也不与他人论池塘或水域 的归属问题。销售物品不会预先确定价值,在集市上买东西也不 会说好了不要的。就是那些小商人之间做买卖,也是相互谦让, 互利互惠。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大同世界。葛洪《西京 记》说:宫内有先蚕坛,当时有天老及五位贤能的人协助黄帝而辅 佐教化,管理时令以备农时。还有曹胡造衣,伯余造裳,于则造 鞋。黄帝戴冠冕,有俯仰之意,以示文明。这时人们开始穿衣,以 代替毛皮的弊病,即所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理。黄帝又区别尊 卑,让男女分居。黄帝见浮叶水面,即有共鼓,化狄,助作舟船。 观看转蓬之象又拟作车驾,当时有神马出生在水草之地,黄帝得 而乘之,得以周游天下。因而又使迁徙无有常处。又有臣下名黄 雍父开始制作舂,所谓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济万人。黄帝做灶 造甑,于是可以蒸饭和烹粥,以改变茹毛饮血之弊。有臣下挥始 制作弓,夷牟制作矢,所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 下。黄帝开始建造房屋,筑造宫室以避寒暑燥湿。所谓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黄帝又下令筑建城邑,集众居住,开始改变树巢和洞 穴居住的弊端。又建造多重门户,打更巡夜,防患于未然。有臣 下沮颂,仓颉观看鸟的足迹,拟造文字,这是文字的开始。


黄帝修养道德仁义,使天下得到大的治理。于是有一天,他 诏见天老,对他说:“我梦到两条白龙背负着图文,出现在河里,要授给我东西,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将要出现的征象,上天要传授给您呀。那就请您去斋戒,等待它 的到来吧。”黄帝便在中宫斋戒,穿黄衣,戴黄冕,乘坐由黄马拉的车,树立着绣有蚊龙的旗帜,和天老及五位贤人游行在河洛之间。寻找梦境所见,却未能得到,黄帝竟然把他珍爱的璧玉沉于河里, 于是大雾三天。又到一个叫翠妫泉的地方,有一条大鲈鱼在河中 通逆流而到黄帝面前。黄帝杀三牲,并设坛祭祀,以求梦境早现,即时下暴雨七天七夜,有一黄龙负图出现在河里。黄帝对天老和五 位贤人说:“您们看到河中是什么吗?”天老和五位贤人便上前下 跪接受它。那个图五色倶全,白图蓝边文字是红的,黄帝便展开 来看,名叫《录错图》。又让侍臣书写文章以诏告天下。黄帝说: “这叫做河图之书。”这一年秋天,黄帝既然得到了龙风一样的图 书,又有仓颉制造文字,就决定用文字代替过去结绳记事的笨办 法,有了文字即作文记事和订立契约等。


黄帝治理天下之后,又制作绣有龙纹的服饰,把日月星辰也绣在衣服上象征着天,所以后人有龙衮的颂歌。黄帝又纳女节做 妃子,后来女节看见一颗大流星,如彩虹一样下临华渚,女节感触 而接下了它,后来生下少皞。黄帝又纳一丑女,名叫嫫母的,让他 教导宫人,使他们都具有贤淑的品德,因此又演奏关于六德的颂 歌。


这个时候,老百姓都认为自己的食物可口,自己的服饰华丽, 自己的风俗快乐,自己的居室舒心,相互间没有羡慕和贪欲之心。 即使是相邻的国家,互相之间都能够看到对方,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相互听到,因为大家都安居乐业,衣食自然,精神恬淡,所以 尽管是邻居也无所求助,众人至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后人所谓黄帝治理天下,与民方便,休养生息,叫做和谐自然的时代。这个时 候乱风也不会飞沙走石,折断树木,叫做天下的喜庆之风;下雨也 不会破坏土壤,决堤受灾。说是十日一小雨,与天文相应;十五日 一大雨,与节气协调。把嘉禾作为粮食,因为它的穗异常;把醴泉 作为饮料,因为泉水美味如酒,可以防病养老。把五芝作为香料, 因为异草生于圃,都是养生修道成为神仙的上品药物。


当时水中鱼翔虾游,山冈牛羊满野。于是黄帝的圣德感动上 天,所以就有黄星的祥瑞,其星形状似月,助月为光,名叫景星。 又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其中有三星。又有奇异的草木生于庭 院;每月初一日生一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至十六日,一日又落 一叶,到三十日落尽。如果是小月,即一叶压抑而不落,称它叫蓂 荚,因它而判断月份日期,也叫历荚。由于这个原因,黄帝铸造十 五面宝镜。在这个时候大挠也能分辨五行的性情,观测北斗玉衡 所指,便作甲乙十干,用来记日子,立子丑十二支辰,用来记月份, 把鸟兽分配在十二支辰里,循环往复以成六旬,而造出以甲子计 时法。黄帝观察伏羲三画成卦,八卦又合成二十四气,即作纪历 以定年时。黄帝敬仰大挠为师,把每个方向配属三辰,又立孟仲 季,从此之后就有判别阴阳的法则。后来有凤凰飞到黄帝住的东 园,落在梧桐树上,又在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上筑巢。它非竹实 不食,非醴泉不饮。而它在食饮之时就会唱着悠扬的歌声,翩翩 起舞,它的音声如同笙箫而美妙。


黄帝又派伶伦往大夏国之西,经阮榆之溪,昆仑之阴,采其修 长老实之竹,取其中敦厚均匀者断为两节,间长七寸七分,吹出的 声音做黄钟之音。因十一月之音律为黄钟,就是说冬至一阳生, 为万物生长的开始,它又代表天地之风气。所以说:“黄帝能理顺日月之运行,调节阴阳消长的气机,用十二律吕来代表,分为雄雌 各六即是。”当时有一个女娲的后人名叫容成氏的,精通音律,开 始制作律历,有一个臣下叫隶首的精于算法,开始研究数理算术。


臣下伶伦研究权量。权,就是秤;量,就是斗。黄帝又得到蚩尤, 医才认识了天文气象。黄帝又获得一个宝鼎,便对照日行时刻,推 ^测计算。于是顺应天地之道,采纳日月星辰规律,制作盖天仪,测 通天象,确定星辰行度,把二十八宿按十二次分配。角亢为寿星之 iaj次,房心为大火之次,尾箕为析木之次,斗女为星纪之次,虚危为 玄枵之次,窒壁为诹訾之次,奎娄为降娄之次,昴毕为大梁之次, 觜参为实沉之次,井鬼为鹑首之次,星张为鹑火之次,翼轸为鹑尾 之次。判别内外的星宿,撰著占卜日月之书,这是观象之法的开 始,都是从河图推演来的。又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鬼臾区占 星。黄帝著作占候之法,占日的书籍,让人明白庙旺休咎,使大家 趋吉避凶。黄帝有盛德,能感应真人来玉池游玩,是他至德之所 致。黄帝因为上天显现景云之瑞气,庆云之祯祥,就以云命名各 部官职。黄帝炼丹药,有赤白相间的祥云出现,故曰缙云之瑞,自 己号称缙云氏,并以云为老师。于是设官分职以云命名官职:春 天为青云官,夏天为缙云官,秋天为白云官,冬天为黑云官。黄帝 设置四位史官有:令沮颂、仓颉、隶首、孔甲居四史的官职,主管版图人户等。又下令让仓颉主持人事司仪。孔甲最初制作盘子、杯 子来代替凹樽杯饮之缺。黄帝作案桌用来书写,著经文。有臣 下,名史玉,开始作画。


当时有一位跟仙人一样的长者,他住在岐山之下,名叫岐伯。 善于研究草本药物的性情和味道,有高深的医学造诣,黄帝请他主管调治药物,治疗疾病。黄帝于是又编修神农所尝百草药的性味等,用来更好调治疾病,撰写内外经。又有叫雷公的记述炮制 药草的用法,确定药物的正偏之性。另有扁鹊、俞跗二位臣子,研 习确定脉学经典,并以此诊断百姓得病的病因,发病的病理机制 以及预后,甚至于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等。黄帝也和扁鹊讨论脉 法,并撰著《素书》上下卷。后来汉代元里公乘阳庆,淳于意能知 疾病,预后生死,就是根据脉学来的。黄帝又请教岐伯脉法,又与 多位通晓医理的世外隐士,撰著《内经》等书,《内经》包括《素 问?灵枢》两大部分,各有九卷,后来黄帝他们一起讨论又做了修 订。按《素问》里的序文说是岐伯作的,现存的卷数有缺失。另 外的《八十一难经》是以后他们增修的。又有人说:上天降下素 女让他给人治病,黄帝向他请教医道,于是著有《素问》。黄帝询 问少俞针法,于是又做《针经明堂图灸之法》。这是针灸和中医 中药的开始。


黄帝有天下二十二年,忽有蚩尤氏不听黄帝的号令,随意残 害黎民百姓,并私自制作铠甲、刃剑,招兵买马,拥兵自重。黄帝 招诸侯前来打了半年也没取胜,就思念有贤能的人来辅佐他,因 此梦中看到有大风吹扫天下的尘垢,又梦一人拿着千钧的弓弩, 驱赶有几万只的羊群。梦醒之后思索说:风是执政者的号令; 垢, 去掉土就化解作清了,天下应当有姓风名后的人。用千钧之弩的 人,是希冀于力量远大的人;驱赶几万只的羊群,是牧人之中最优 秀的,难道说有姓力名牧的人吗?黄帝因做梦多有应验,就写了 解释梦的书,又让人去寻找这两个梦中之人。果然在海边找到了 风后,在湖泽边寻到了力牧。就让风后理民做相,力牧带兵为将, 这也是有将和相的开始。黄帝与蚩尤在逐鹿的原野上交战,还是 没有打胜。蚩尤作百里大雾,弥漫三日不退,黄帝的士卒都分不 清方向。于是风后根据北斗星运转的机理制作指南车,来分辨四 方。黄帝下令再次交战,还是没有打胜,退到了太山附近的土坡 旁休整,在惨淡昏暗之中人寐。又梦见西王母派遣一位道人身披 黑狐皮,把一个符授予黄帝说:“太乙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 战则克矣。”黄帝梦醒后不明其意,就去问风后,风后说:“这是天 意,此仗必定克敌制胜。但要设置祭坛祈祷。”黄帝即设坛,稽首 跪拜,果然得到符节,就佩戴在身,仰天感叹地说他未能打胜仗的 原因,用精诚感动上天。天下大雾,三日三夜昏暗无光。


天降一妇人,黄帝稽首跪拜俯伏,妇人说我是玄女,你有何 疑问?”黄帝说:“蚩尤残暴成性,杀人害物,我想打一仗就战胜 他。”玄女传授黄帝三宫秘略,五音权谋,阴阳兵法之术,叫做玄女 战术。黄帝的阴阳术,就是后来六壬太乙遁甲运式法。玄女又传 授《阴符经》三百个字,黄帝阅读研习了百日,讨伐并征伏了蚩 尤。又传授黄帝《灵宝五符真文》及用兵之道,黄帝掌握之后准 备彻底把蚩尤给消灭了。又让风后研究河图,为式法,创立一百 零八局,名叫遁甲。黄帝又按排十六神历,推演太乙六壬等法。 又叙述六甲阴阳之道,作《胜负握机之图》及《兵法要诀》,名《黄 帝兵法》三卷。还有《出军大帅年命立成》、《太一兵式》、《黄帝出 军新用诀》、《黄帝夏时占兵气》、《黄帝十八阵图》、《黄帝问玄女 之诀》、《风后孤虚诀》、《务成子玄兵灾异占》、《鬼臾区兵法》,这 些都来源于黄帝之时,也有后人再增修的著作。黄帝于是根据纳 甲五音五方的计算法则,审理攻战事宜,又率领诸侯再次征伐蚩 尤。蚩尤率魑魅魍魉,又请风伯雨师随大风而来,令应龙蓄水攻 打黄帝。黄帝也请风伯雨师以及天下女妖以止雨,驱赶应龙直到 南极,于是蚩尤在顾泉战败,在中冀之地把他杀了。黄帝让人在 旗帜上画蚩尤的形象,用来压制邪魅。名叫蚩尤旗。收得蚩尤兵 书《行军秘术》一卷,《蚩尤兵法》二卷。


黄帝又与榆冈争夺天下,榆冈自恃神农氏的后人,这才与黄 帝争天下。黄帝开始用鵰鹗鹰鹤做为旗帜,把熊罴豹虎作为先 锋,在坂泉的旷野交战,交战三次之后就被黄帝打败。从此以后 诸侯之中,若有不依号令的,黄帝都率部征伐他们。一共有五十 二次战事,从此天下安定。黄帝因为征伐叛逆,表颂有功,让岐伯 作军队颂歌,叫做《箫铙歌》,使鼓角吹奏,意为是鼓舞士气,保家 卫国。又作《楠鼓曲》、《灵夔吼》、《鹛鹗争》、《石坠崖》、《壮士 怒》、《玄朱鹭》等曲,其用意是宣扬武德,叫做凯歌。于是各个诸 侯都尊崇黄帝为天子。黄帝是己酉即位,承接神农之后,因火生 土,以土德称王,天下人号称黄帝,位居中央,而临制四方。黄帝 勤于政事,不曾安心闲居。他和诸位臣子游历山川,观山河之壮 丽。询问风后说我想知道河道的源流。”回答说:“共有五条大 河,都从昆仑山流出。”黄河源于昆仑山东南脚下,其余四河说在 东方朔《十洲记》中。黄帝开始画野分州,分辨水土所宜,区别尊 卑之位和风俗之异。有青乌子善于相地,黄帝让他著书。又问地 老,让他说明五方土地气候的利害关系。有一位叫容成子的,是 得道的人,懂得声律,在女娲之后,他开始为黄帝制作律历。最初 起始于丁亥,到这个时候制作的笙,吹起来就像是凤凰的鸣叫一 样。素女从广都来,教黄帝学习有五十弦的瑟。黄帝把瑟改做二 十五弦,瑟长七尺二寸。黄帝开始用抑制人情志的办法,让人们 施行十义。十义就是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 听,长惠幼顺。也是黄帝制作礼乐的开始。黄帝以为天下大定, 符瑞并臻,于是登泰山而封禅。观天文、察地理、架宫室、制衣服、候气律、造百工之艺。积功累德,故天授车驾服饰斧钺,华盖羽 仪,天神之兵。黄帝又著轩舆之铭,推律以定姓氏。


黄帝的四个妃子:嫘祖、嫫母、费修、女节,生二十五子,得姓 者有十二人:姬、酉、祈、己、滕、箴、任、苟、僖、诘、旋,惟釐一姓不 同。所说的黄帝姓公孙,虽古史相传,理终不通。况且黄帝生于通有熊,长于姬水,只合以姬为姓氏。


黄帝因天下既然理顺,物用具备,四方安服,百姓乐业,便寻访高真隐居之士,学道求仙,希冀犹得长生久视,所谓的先治理天 下,积功累德,而后再成道登仙的人。当时有一位叫宁封子的,掌 制造陶器之事。据传,有一位神人,经过那里,教他施用炉火之 法,出现五色的烟雾,他可以随五色烟上下,修道成仙离去之后, 到有流沙的地方,食用飞鱼,暂时死亡,二百年后又重生。他作沙 头颂说:青蕖灼烁千载舒,百龄暂死饵飞鱼。


据传,还有一位叫务光子的,身高八尺七寸,也是神仙中人。 他善于养性,爱好鼓琴,是一位有道的长寿者。另有一位叫赤将 子舆的,不食五谷杂粮,只吃百草而且长寿。尧时做木工,他能随 风起而上下,当时就有二千岁了。有一位叫容成公的,善于调理, 会导引之术,护持身体,保养元气,形神不离,能让自己的白发复 黑,齿落复生。黄帝羡慕他们有道,便营建五城十二楼,用来接待 有道的人。又游历访道去华山、首山,向东到泰山。经常遇到一 些奇怪的事情,都和神仙有关。黄帝于是造圜丘用来祭告上天, 将要祈求至大至玄的妙道。就以九玄子为老师,在地皇元年正月 第一个寅日,于河中东蒲坂县的首山斋戒,再次周游而访真问道。 到了襄城郊野,见一个牧马的小孩,黄帝问他:“治理天下应该怎样? ”小孩回答说:“治理天下和牧马没两样,除掉害群之马就可 以了。”黄帝听到这话很赞赏,称他为老师,就又走了。到达園丘, 其国有不死之树,吃了树的子和叶,人都不会死。又有一个名叫 丹峦的水泉,饮泉水就会长寿。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以至道,广成子不回答。


黄帝回去,舍弃天下不理,筑一个特别的居室,用茅 草做顶盖屋,在房间里住了三个月。还要前去,再次求教修身之 道,广成子这回才传授他《自然经》一卷。黄帝放弃帝王的尊贵, 依托文字,登鸡山,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到《九鼎神丹注 决》。南至长江,登熊山与湘山;又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东到青 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置五芝玄涧,登圆垄,在树 荫中建木制楼台,便于百灵所登降,采若干之芝草,饮丹峦之水。 向南至青城山,礼谒中黄丈人。又在闲暇时登云台山见宁封子, 受《龙跃经》。黄帝于是绘制山形,认真地画各山的形象,绘制了 《五岳真形图》。黄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书》于苗 山。黄帝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奉事太乙元君接受要记, 又得修道养生之法于玄女,素女授他还精补脑之术。玄女授帝如 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黄帝精推步之术于山稽力牧,着体用之 诀于岐伯雷公,讲占候于风后先生。黄帝得玄女授《阴符经》义, 能内合天机,外应人事。黄帝所治理的天下,南至交趾,北至幽 陵,西至流沙,东至蟠木。


黄帝准备舍弃天下,说:“我听说在于对待天下的百姓要宽 仁,没听说要治理天下。我对天下的劳动已经很久了,将要在我 的玄圃休驾,以返回我的天真之性。”黄帝修治车架封禅,礼毕,采 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九鼎,以象太乙。孙寿三百六十岁,入 九嶷山得仙而去。后来三千六百年,尧治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垫溺。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传说云:女狄暮汲水,得石子 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而生子。等到长大,能知泉源,便起 名叫禹,后人称他叫神禹。当时有一位叫马师皇的人,善于医治 马病,他的奇思妙想能与神通。有龙下于庭,伏地张口,师皇看他  说:“这龙有病,求我医治。”师皇便引针于龙口上下,用牛乳煎甘 ^ 草灌它。龙的病好了,师皇乘上这条龙得仙而去。黄帝听说后, 通 自己选择日期,占卜升仙的日子,得到戊午日。戊午日果然有龙下来,龙垂胡髯下来迎接,黄帝便乘龙和他的朋友无为子以及诸 臣僚等有七十二人都跨上了龙背,小臣们上不去的,将龙髯都拔 掉了,黄帝的弓也脱落在地。小臣们抱着弓和龙髯大哭不止。那 只弓也因此起名叫乌号,铸鼎之地叫鼎湖。后来有一位臣子叫左 徹的,用大木雕刻黄帝本像,率众诸侯朝拜祭祀。臣僚们追思仰 慕到了痴迷的地步,有的拿着黄帝的几杖立庙祭祀,有的取来衣 冠置墓守护,所以有乔山之塚,黄帝曾经游历之处都有祠庙。黄 帝居世理政,总共120年,在位105年。


黄帝之子少昊,号金天氏,居帝位81年,建都曲阜。黄帝之 孙颛顼,号高阳氏,居帝位78年,建都商丘、濮阳。帝喾高辛氏, 是黄帝的曾孙,居帝位70年,建都偃师。帝尧陶唐氏,黄帝的玄 孙,帝喾之子,姓伊祈,字放勋,建都平阳,在位70年。尧将要逊 位,试舜三年,后传位于舜。帝舜是有虞氏,黄帝九代之孙,姓申 屠,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夏禹也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居有 帝位,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在位九年,子孙相承,共432年。 按《遁甲开山图》说:禹是得道的仙人。古代有人说:禹是女蜗十 九代人,他知吉知凶,知存知亡,知轻知重,能止能行,不燃烧水自 沸,不汲水水自满,中生五味,真神物也。黄帝炼九鼎丹成,后以法传于玄子说:“此道至重,盟以诫之。”黄帝在《中经》里有所记 载,藏到了九嶷山,山下江边有大禹庙。


殷汤,黄帝二十代孙,姓子,居帝位,建都在亳州,在位13年, 子孙相承,共632年。周发,黄帝二十二代孙,姓姬。又十六代发 为周武王,居帝位六年,建都镐京(今西安长安区)。后来平王迁 洛阳,子孙相承,共873年。


元代赵道一说:“轩辕屈居黄帝之尊,礼请七十二位老师,然 后垂衣裳而天下治理。就在那个时代,君明臣良,民淳俗朴。即 使有了天下还要不耻下问。正是这个原因,神仙、凡俗等人都愿 意跟随他,直到今天人们还是称颂赞扬他。从此以后世上僭称有 黄帝的品德,那些称得上王霸的人,就可以从黄帝的作为而看到 他们的真实之处了。”《道德经》说:所以说圣贤的人做事不特意 地表现自己,行动也不靠教条语言去督导,万事按客观规律去运 行,像万物一样按自然条件去生长,对他们不加以任何的干预。 即使它们在他们的呵护之下而生机勃发,也不据为己有。它们即 使有了作为也不骄傲地依恃是自己的帮助;它们即使功成圆满, 也不把这个功占为己有。正因为有功德有作为而又不居功自傲, 所以这个功德对于他们来说就永远地不会失去。说的这些话,岂 不是对轩辕黄帝的赞颂吗!


岐伯


岐伯是黄帝的大臣,师事僦贷季。神农命僦贷季观察人的色 脉,与四时、五行、六合、八风的关系,之后岐伯又向神农学习。而 黄帝又让岐伯品尝草木,研究医病的理法药方。他不仅通晓医 理,还善于察天文、明地理、通人物、辨气候、测阴阳、知吉凶,具有 高深的医学和养生学修养,是上古时期至人和真人的化身,所谓 古之博大真人。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虽然是黄帝与天师、雷 公、伯高、鬼臾区、少师、少俞等等修养高深的道家人物谈论辨析 医道的经典著作,但书中多处内容是岐伯论述的,如其中的两篇:


一、《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是转移病人的精神思 想,改变他的心理环境,使他的身心情志稳固而内守,用祝祷病由 的方法,患者就可以治好了。现在的治病方法就不同了,必须用 猛烈而且具有毒性的药物治理病人内在的症结;然后再用针灸砭 石等剌激他外在的俞穴,这样内外配合治疗,然而有的能治好,有 的还是不能治好,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以往古人居住 的是树巢和洞穴,和飞禽、走兽一样的住处,生活在禽兽之间。用 形体运行劳作避免寒气,到阴暗凉爽的地方躲避酷暑,他们的内 心却没有眷恋羡慕以牵累精神,在外面又没有追名逐利以劳动他 们的形体,身心处在这种恬淡清静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内守,正 气内存,外邪是不能深人侵犯的。所以即使他们患了病,也不必 用那些药物治其内腑,也不需用针灸砭石再治其外形。因为他们 病状很轻微,所以只是简单地用祝由的方法来改变病人的精神, 调理一下乱气,病就可以治好了。现在的人们就大不同了,内则 优愁烦恼扰动他们的情志,外则劳动伤力使其形体困惫,又违背 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规律;又不能按照寒暑冷热的调适办法,加 上自己反复受虚邪贼风的侵袭,作息失宜,内则损伤到五脏骨髓, 外则侵害官窍肌肤。由于精神空虚,正气不足,所以小病必然加 重,大病一定会死亡,所以再用祝由的办法,就治不好他们的病 了。”黄帝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在诊治病人时’能够做到观察 生死,决定出有疑难的脉证,掌握它的要领,如同是看到日月的光 芒那样明显,这些道理您能给我说吗?”岐伯说:“主要是对气色 和脉象的诊察,这是上古帝王都很重视的事情,也是我的老师教 给我的方法。上古的帝王让僦贷季研究分辨气色和脉象的关系, 它与人的精气如何相通,又是怎样与金木水火土四季时令、八方 风气以及天地自然相合的及其相互变化的规律,并从这些形似错 综复杂的微妙变化中,掌握其中的要领。然而想知道要领,无非 还是从气色和脉象分析而已。气色的明暗变化,如同太阳之有阴 晴;脉象的虚实表现,如同月亮之有盈亏。要经常研究这些要领, 并经常取法把握这些要领,那么我们就会得到这些要领。人的气 色的变化也和一年四季时令的脉象相应相合,这些之所以上古帝 王都那么看重,是因为它能与天地四时阴阳的奥妙变化相合,把 握了气色与脉象,就可以诊察出死生的征兆,所以能使患者远离 死亡而保护生命的存在,善于摄生并能使人寿命延长的人,就是 所谓的‘圣王’。”


“中古之时医生给人治病,多在疾病已经形成,病人已觉不适 之时治疗,先让病人服用汤液十天,用来祛除感受的八风和五痹 的病邪。如果治疗十天,病人还不痊愈,再用草根、枝叶等同时煎 服,意为使药性本末相助。如果达到了本末相助的效果,患者的 病邪就会从标和本上得到消散,邪气消散,病即治愈。后世的医 生治病,就大不同了,治病的方法,有时他们不遵循四时阴阳消长 的规律,不明白色脉与日月的相应关系,不去审查气色与脉象出 现有无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就想用微针治其外形,汤液治 其内腑。粗浅的医生,还错误地认为只可用攻法,这样一来,原有的旧病没被治好,反而又增添了新病”黄帝说:“我愿听听关于诊治疾病的重要道理。”岐伯说:“治 病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要错误地判断气色和脉象,若能准确无误 地把握气色和脉象的判断,又不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就是治 病的大法则。如果把色脉的逆顺诊察颠倒,就无法判断发病的本 象和变化的标象,治起病来主次先后不明,结果药到病不消除,这 样一来必然戕伐病人的精神。若用在治国上,则必失其国。所以 医生必须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观察分析,把握疾病的变化,使自 己的诊治达到‘真人’的水平。”


二、《汤液醪醴论》


黄帝询问道:“关于用五谷做汤液和醪醴,方法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必须用稻米做原料,稻秸作燃料,因为稻米得到的 天气完备,稻秸得到秋令坚劲之气。”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 说:“稻米得到了天地的和气,生长在气候温和适宜的地方,所以 它得到的天气最完备,稻米至秋收获,相应于秋收,伐取与时令相 和,所以稻秸之质地也坚劲。”


黄帝说:“上古时代贤明的人制作汤液和醪醴,制成之后却不 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古代贤能的人,做汤液和醪醴, 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的。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淳朴、恬淡、自然、 安宁,患病较少而轻微,所以即使做成了汤液,却是准备而不服 用。中古时代,社会公德稍微衰落,人们不断感受病邪,人体较 弱,但还未至于真气衰败的程度,虽然时常因体弱而受外邪,但多 病势轻微,所以服用了汤液和醪醴之后,病人即刻痊愈了。”黄帝 说当今的人们,即使服了汤液醪醴,但病人不一定治好,是为什 么呢?”岐伯说:“现在的人们,仅仅服用汤液醪醴是不能治好他们病的,必须调制具有强烈毒性的药物,攻治内腑,再用砭石、针 艾辅以外治,才能治好啊! ”黄帝说:“有的病人经针药等治疗后, 弄得形体疲惫不堪,气血衰弱,但仍不见效,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 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气血巳经损伤,那些治法已不能发挥作 用了。”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针石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方 法。但用在精气衰败,志意散乱的人身上,却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所以病不能治愈。”


“现在病人的精气败坏,神智散乱,营卫之气也不能护持调 和。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上随心所欲,以声 色味为乐,在精神上又忧愁烦恼,患得患失,以致于精神放纵毁 坏,气血营卫也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和调和功能,所以说精神离去 而疾病仍然得不到治愈。”


黄帝说:“疾病刚开始滋生的时候,虽然极其微妙难测,但它 必定首先要侵袭结聚在皮肤。现在的良医一经诊察,就说疾病已 经形成,而且还说病情较严重,虽然用针石、良药都不能治好。当 今的医生也都能掌握治病的方法,遵守治病的法度,而对待病人 都如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病人的声音,每天都能听到,气色 每天都能看到,然而病就是治不好,为什么不给他们早点治好 呢?”岐伯说治病的时候是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如果医生的诊 断、治疗与病情不相符合,那么病邪就不会被征服,就是这个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