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恒大新战略路径图

 快读书馆 2017-08-30

文\潘永堂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短短近20年,堪称世界上波澜壮阔的城市化、住宅化画卷,今日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不是一个一个,而是纷纷进入世界500强,财富500强,千亿房企层出不穷,万亿房企似乎就在眼前,而不再是当年遥远的神话,而整个行业规模更是突破11.7万亿,占当年中国GDP近乎六分之一……


在中国,已经很少有行业能超过房地产这个巨无霸行业。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这一样一个巨无霸的行业,在这样一个高速扩张的行业,身在超级风口的房企,到底该选择怎样的活法?

 

是像手机行业信奉的“产品为王”?

是像酒店行业的“服务为王”,


中国房地产产品做得最好的企业,就是最好的企业吗?


我看未必,事实上,客观上,中国产品、服务甚至客户口碑做得最好的房企,往往是规模的第二梯队,甚至第三梯队,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老板操盘一两个项目,一个老板天天盯着的产品与服务,当然好了。


可是作为一个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基础的,甚至是核心竞争力,但企业自身的利润、成本、规模、现金流也必须得到审视。如林中所说,今天的房企,我们更多关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但很少关注财务质量。

 

识时务者为俊杰,才是中国房企战略选择和优化的依据。


不顾市场,不顾行业,而是一味的产品极致、服务极致、口碑极致,这是最好的战术,但却未必是最好的战略选择,或者这是一种产品经理的战略偏好。如绿城。

 

更为关键和本质的问题,房企战略千千种,但归根结底还是三条最大的战略路径选择:第一,先做大再做强的路径,第二,先做强再做大,第三是边做强边做大。


事实上,房地产成熟阶段的战略最终都是趋同的,都是又大又强!都是全区域,全业态,全方式布局。这是万亿房企的必然路径。未来区域型的开发房企将不复存在,未来在主流城市,主流开发战场,将不存在小而美的开发企业。


但在房地产漫长的成长期阶段,就是上述有关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三条战略路径。

 

所谓战略,本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所谓的大和强,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在规模为王的时代,大,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强,所以更多是一种侧重。所谓的先做大后做强,其实是规模为战略第一性,而适当将杠杆、负债、利润放低,这样才能最大化给规模增长赋能和让路。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是业绩、利润、负债、产品、口碑得满分的企业,而更多是不同权重的侧重,以及不同阶段的侧重。

 

恒大,是中国一家真正擅长战略的房企,很多人都会聚焦在恒大的负债、利润问题,多年一直被媒体和投资机构关注。但事实上,这些并非一个地产江湖的本质,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恒大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企业。

 

通俗的说,恒大在地产高歌猛进的10多年大周期中,高速发展,业绩暴涨,过去采取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似乎很多人不太理解,但可能是最匹配行情的战略。客观的说,在一个高增长,房地产行业进8退2的上升浪中,这种战略选择却是吃透行业上升浪最好的、最合适的、价值最大化的战略。


事实上,过去恒大的成绩单很漂亮,自2009年上市至2016年,恒大销售额从303亿增至3734亿,营业额从57.2亿增至2100亿,净利润从11.2亿增至176.2亿,核心业务利润从2.9亿增至208.1亿,现金余额从143.8亿增至3043.3亿。

 

2016年之后,恒大变了!


不是产品的变,也是服务的变,而是战略变了!

 

2016年当恒大业绩一路飙升,拿下中国房企销冠之后,恒大真的做大了!

当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了老大后,恒大打开了侧重效益的新战略路径图!

 

拿下业绩冠军之后,恒大战略发生两大巨变,其一,从规模型发展向“规模+效益”型发展转变,恒大未来不再单独求大,而是量利并举战略,其二,恒大的发展模式开始从过去的三高一低变成三低一高,即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和高周转打法。

 

显然,这是一种企业做强的打法,恒大已经在新的战略频道上开始切换。


即完成先做大后做强的阶段之后,开始进入即做强又做大的阶段,过去种种的高负债、高杠杆的战略打法将不再适合于恒大,3000亿之后的恒大,开始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个新时代的最大一个关键词,是强,是稳健之路,效益之路。

 

恒大的这种转型,在老潘看来,有三点解读。

 

其一,恒大战略之变,源于行业之变,恒大是真正把与时俱进这4个字吃透的企业,这是许家印的智慧所在。地产调控的常态化,高地价、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大趋势,未来地产的新征程,恒大必须变。

 

其二、恒大未来时候如何做强的问题,怎么做强?有三个变化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恒大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恒大夏海钧表示,未来恒大不将一味追求第一,但要始终保持行业三甲,这个判断的逻辑是,恒大的规模增长还有空间。


2017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超5.9万亿。以半年销售额计算,恒大市场占有率约为4.1%。研究机构指出,2016年底美国TOP5房企市占率为20%,中国仅为13%。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房企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所以恒大在这个洗牌浪潮中,还有业绩大空间。


第二,高负债不再是恒大未来的标签。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透露,到今年年末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据说恒大为了降负债,也计划进行第三次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入战投资金300-500亿。显然,这是降负债立竿见影的举措。


第三,恒大的利润也开始揭开新的篇章。上半年,恒大净利润231.3亿,同比大增224%,成为行业“半程利润王”。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下半年房企结算利润一般较上半年高,预计恒大全年净利润将达500亿左右。以此推算,恒大有望超额完成三年888亿的业绩承诺。

 

第三,恒大更稳了,今天房地产的风险越来越聚焦拿地的的风险,在拿地层面,恒大计划未来三年实施土地储备负增长,即土地储备每年下降5%-10%,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到2000万平米土地储备。同时,恒大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盈利能力,增加净资产。

 

2017年,恒大业绩冲5000亿,利润冲500亿,净负债降低到67%,这个均好的成绩单,让人看到一个恒大的新状态。而这也正好是遇见地产进入深水区的财务质量。

 

一切都在变,真正具有时空穿越的行业观察者,不应静态的看待一家企业,也不能过早的给一家企业贴上标签,行业在变,企业就得变,这是不变的真理,过去的恒大,也不代表今天,而今天的恒大也不代表未来。


而恒大,只是在地产的不同时代,做自己认为最该做的,战略,无非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