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中石谈书法:我不主张苦练,我主张学,很愉快地学!

 cxag 2017-08-30



欧阳中石从20岁开始当教师,80多岁的时候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每月到学院给博士生上一次课。欧阳中石先生曾获过“全国模范教师”等诸多荣誉,可他总是说“我做得不好”。

从1985年“成人书法大专班”招生,到2005年“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成立,先生用整整20年的时间,让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说起创办这个学科,先生归为“时代的需要”。

先生对书法人才有怎样的要求和期望呢?他说“我有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是我们的院训。”欧阳中石诠释他的教育理念,“我们强调这叫书法文化研究院,而不应该叫书法艺术研究院。我们不是光搞艺术的,我们的艺术是有所谓的。”

欧阳中石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发,乃为至法。”

对于学习书法是不是需要苦练,欧阳先生说:“我不主张苦练。我主张学,很愉快地学。学就是获得,而不是重复。”“‘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学了要经常地练习,而是学了要及时地精通。学了很快地就精通它了——不亦说乎——这是很高兴的事啊!”

为什么历史决定你写的字就是好的?比如把王羲之称为“书圣”,多少人对这个书圣很羡慕,也有无数人想充当新书圣,去否定他。这也很自然,至于否定得了否定不了,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历史是很公平的,它把人们共同接受的保留下来,人们欣赏少的自然会冷落下去。历史很公平,当然也很无情。我们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历史。我们只是走自己认定的路就好了,同时尽可能吸取别人的东西,能够吸取别人的东西,不是“便宜”得很吗?

艺术的东西是用美感染别人,过去要求美,现在还是要求美。过去文字的东西更重一些,实用的功能也重一些。但是,难道今天艺术的创作不也是实用吗?它也是实用。脱离开实用的艺术恐怕很难持久,还是“字”、“文”、“书”三位一体,只是说某一方面淡化了一些。

欧阳中石先生说:“我们现在常讲素质教育,素质是什么?两点,‘知’和‘能’。我对外界‘知道’,而且我能‘做出’,这是我们的素质啊。所以在古代教育学生要发挥他的‘良知’、‘良能’,这是素质的两个方面。”

欧阳中石有四句话概括自己:“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先生解释说:“我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我热爱生活。”谈起先生在许多领域都有成就,他笑笑说:“我这么看,对于这许多科目,都是需要人来学习的。人们很可能有机会碰到一个学一个,没有机会碰到第二个,他也用不着学嘛,有机会碰到了可以再学。根据时代不同的需要去发展自己。”

欧阳先生住的是小房子,没有私家车,吃穿用度也极朴素。他说:“这些好像根本不在我的思想之中。”“我想的,就是我怎么把这门学问做好就是了,来不及想别的问题。”

先生曾写过一幅字:“有德高行止,随心自去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