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醇厚古雅 洒脱自然

 昵称18361029 2014-11-02

●湖南省企事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带着神秘的占卜术,一点一划地构架着最早的书法。渐渐的,书法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直抒胸臆的工具,细看那些名帖,都是作者触景生情,一挥而就的佳作,全无功利之心。如羲之《兰亭序》便是在与友人吟诗作对的惬意中一气呵成,《祭侄文稿》更是颜公将悲愤之心融入气势磅礴的笔墨中。到如今,书法艺术愈久弥新,学书者络绎不绝。王希俊便是其中之一。

王希俊出生于湖南隆回,得益于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理论家欧阳中石传授书艺。

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总结书法风格时提出“字如其人”的观点。豪放者之字不拘一格,超脱者其字不染尘俗,飘逸者其字灵动空净,学者字则自有书卷气……“王希俊为人真率朴实,坦荡正直,性格温文尔雅。其书法线条厚重饱满,结体静中寓动,整体错落参差而气韵生动。通篇洋溢着一个学者书家的郁勃之气。”著名书法家王元建如是说道。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守安说:“王希俊教授书法敦厚朴实,没有什么花架子,这点与其人有相似之处……我与希俊教授虽交往不多,但其温文尔雅,谦谦君子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云:心正则字正。正因为王希俊为人谦和,不争名利,将书法当做修身养性的爱好,他的书法才能透出很浓的书卷气息。自大学开始,他便爱书成狂,他虽学工科,却整日不离笔墨纸砚,沉醉于《兰亭序》洒脱秀逸的书法之美。先生谦虚地说:“那时不叫练书法,只能称之为‘写字’。”然而没过多久,先生的书法才能便初露锋芒,在校书法展中荣获一等奖,并得到著名书法家颜家龙的赞赏。颜老的一句“这个很不错”给了王希俊莫大的肯定与鼓励。此后的日子里,无论学习与工作如何忙碌,他也从未放弃过书法。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希俊北上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常与叶培贵、张法亭等书法专业的研究生一起切磋讨论,品评欣赏经典。王希俊也因此得到欧阳中石的教导,欧阳先生爱其才,除教其书法技巧之外,还常鼓励他要勤加练习,勿忘书法之魂。从此,王希俊读书临帖、孜孜不倦,从二王到宋四家,从赵孟頫到李邕,他扎根于传统书法,手无一日不写,脑无一日无思,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学成归来后,他又在书法理论和书法教育方面多下苦功,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规划教材《书法鉴赏》和个人书法作品专集。同时,王希俊还参加了一系列的书法作品展览并获奖,并多次随艺术家代表团访问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纵观王希俊的作品,简洁明快,圆中见方。看似随意不羁,实则匠心独运;观之古朴无华,实则飞扬神采。其用笔清新而流畅;线条爽劲而灵动;墨色明快而沉稳。可谓“字字有态,笔笔含情”。

近年来,王希俊于赵孟頫与李邕之书用功最勤,是以其作品颇有飘逸而劲健的风范,同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创新。可谓“笔笔有法而不拘于法,字字有本而不泥于本”。其作品流畅干练,不卑不亢,极富灵气,展现出洒脱而不失沉稳,刚健而不失温润,飘逸而不失厚重的艺术风格。

在书法审美上,王希俊喜欢“雅正”二字,他的字继承传统,用笔爽利,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妙趣天成,充满渊雅静穆之气。“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是孤寂的。”王希俊说。几十年来他耐得人生寂寞,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更不喜打牌,闲暇时便看书写字、读碑临帖、研习书法理论、创作书法作品。他扎根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厚积薄发,但求“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境界。

名家点评

●刘守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希俊教授书法敦厚朴实,没有什么花架子,这点与其人有相似之处。古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与希俊教授交往不多,但其温文尔雅,谦谦君子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孟子说: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其实,中国艺术都是相通的,对书法作品的品读,不了解其人是很难深入了解其意境。希俊教授的书法,没有当下某些书法作者强调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平实、内秀、蕴藉的充实感,有绵里裹针之感。这点是和他深厚的学养和为人的风格有内在的联系。

●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和希俊教授相交已久,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欧阳中石博士期间,希俊与我住隔壁而居。记得闲暇之时,他时时造访,希俊教授在紧张教学和繁忙管理工作之余,钟情翰墨,笔耕不辍,乃至有今天成就。观其字,洒脱从容,不激不厉,风归自远。希俊人品修养,涵容已深,学问文章,大有成就。其书法作品,有郁郁葱葱之气。东坡所谓颜真卿,世人“重其人,遂爱其书”。希俊兄或可类此。

●陈羲明(湖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

我觉得王希俊在书法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就。第一是他的书法创作。在创作上,希俊广泛深入地吸收前人成果,大胆创造,形成了自己醇厚古雅、洒脱自然的书法风格;第二是他的书法理论。他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不少专著和教材,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形成了个人的理论体系;第三是他的书法教育。王希俊自2005年主持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以来,特别重视书法学科建设工作。学院从无到有,从开设书法硕士课程班到设立中国书法硕士学位点,都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李正庚(美术学书法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拜观希俊教授的书法作品,感到其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细细品读其点画,有苏东坡的浑厚,有刘墉的厚重。用笔多外拓取势,圆转多姿。其行笔轻重提按到位,时而绞转。因此线条显得非常沉着,虽看似一画而过,实则杀纸甚深,笔力内含,所谓筋胜之书是也。初看上去没有什么所谓视觉冲击力,但细细品味,其学问文章之气,充实点画之间,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难以学到的。

●曹隽平:(《艺术中国》执行主编):

我觉得王希俊书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了一种正大气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多方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遒丽浑厚、温润中和的艺术风格。我一直认为,守正创新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途。那些不深入传统而一味求新求怪的作品会被历史淘汰。

        罗红胜(著名书法家)

        希俊先生书作,通篇给人以恬静优雅、温润中和之美。其用笔,方圆兼备,以圆为主,中锋徐行,柔中寓刚。点画之间,一如孙过庭《书谱》所云 “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提按顿挫,变化丰富。而结体则因字立形,随势生姿。章法不作大起大落之布局,而是寓摆动、错落、对比、呼应于自然承接之中,随性流淌。张怀灌云:“深知书者,唯观神采”,吾观希俊先生之书法,亦犹如读一首意味隽永的抒情诗,听一支回味悠长的古琴曲,尝一口陈年醇香的二锅头,清香扑鼻,韵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