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印章管理

 昵称37291428 2017-08-30


佰瑞咨询
【佰瑞分析】积极防范商业银行印章管理风险
2017-08-15阅读2
  最近金融圈连续爆发大案,兴业银行买到10亿假理财被骗,合同和公章都是假的。紧随其后,美的集团爆出遭遇10亿理财骗局,买理财收到假的银行承诺函,相关案情更加离奇,加上之前炒的沸沸扬扬的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还有裁判文书网上披露的大量印章造假的案件,一时间,银行假章事件引发无数关注。
  风险点:银行印章管理风险分类
  一是滥用印章形成的风险。银行对印章的管理不严,印章的保管人员随意使用印章;对相关的文件、资料、协议、合同、空白介绍信等法律文件没有进行严格审核;没有履行登记、批准、授权、移交等相关手续;擅自或随意使用银行印章导致印章滥用而引发银行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二是偷盖银行印章形成的风险。银行的工作人员违反印章管理规定,利用银行印章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在印章保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偷盖银行印章引发银行与第三方之间的法律纠纷而承担责任的风险。
  三是“关系章”、“人情章”和“领导章”形成的风险。银行印章的保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思想觉悟不高,因来自于银行内部的关系、人情或领导的非正当命令、威慑而违规使用印章形成的风险。这种情况导致银行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四是利用职务之便或工作之便,为谋取个人利益使用印章形成的风险。在银行实践中表现为印章的保管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而违规使用银行印章,如参与民间借贷、经商办企业等向他人提供加盖银行印章的担保、保函、承诺或签署非代表银行意志的协议、合同等。
  风险规避措施
  一、加强培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各一级分行应建立公章管理岗前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印章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同时建立印章管理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对印章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印章管理后备人员的培训力度,防止因印章管理人员岗位轮换导致新上岗人员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通过培训增强对印章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印章制发、保管、使用、收缴、销毁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各条线的业务培训中,强调合规使用会计专用印章、个人贷款专用印章等专用印章的重要性,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操作风险防控能力。督促员工不断学习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防范风险能力。
  二、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
  第一是选择合格的人保管行章。各级银行应严格按照总行印章管理制度规定,选择政治可靠、恪尽职守、敬业自律、责任心强、工作三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制员工,双人保管行章;对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城区支行,必须由二级分行对所辖机构的行章实行集中管理,且严格落实行章使用时有权签字人、用印人和监印人中任意两个角色不得设为同一人的要求,以防控行章管理风险。
  第二是强化岗位设置。按照不相容岗位要求,根据不同分支行人员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印章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岗位要求,确保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各业务条线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严格执行个人贷款合同专用章、业务专用章、个人贷款中心公章和个人手书体名章分开保管,加强岗位制约,防范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合规操作,规范使用各类印章
  各级银行应牢固树立“小印章、大管理”的管理理念,立足工作实际,规范用印流程。严格执行公章使用审批登记制度,严禁在空白信笺、介绍信、合同上用印,以及对外签署的法律性文件上使用部门印章。按照“谁保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会计专用印章及其他业务专用印章的使用控制,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严格控制操作风险,保证各项业务安全正常运行。
  四、加大印章管理使用过程的技术工具支持力度
  总行可组织开展印章管理使用情况和印章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情况调查,了解各行对印章管理技术支持需求以及各行已开发印章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借鉴同业先进做法,优化整合推广适合建行印章管理的系统,提高印章管理和使用风险控制的技术支持力度。
  五、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印章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检查频率和要求,从印章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制发程序、印章保管、印章使用、收缴销毁等环节着手,加大对印章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扩展业务检查深度和覆盖面,要特别注重对县级机构和对外可能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文件及单证用印情况的检查,提高印章管理精细化水平。
  本文节选自佰瑞金融终端,关注佰瑞咨询了解更多!
0 条评论 登录
来说两句吧...
我来说两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