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令广楹联书法读记

 思明居士 2017-08-30

孔令广,男,1966年10月生,新加坡公民,祖籍河南,大专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曾任新加坡新声诗社理事,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新加坡职业书法家、书法教师。出版有《孔令广书法、诗、词、联作品选》《孔令广小楷书法作品选》。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及国际大型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奖。

2011年3月在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并出版《孔令广书法、诗、词、联作品选》。

2012年新年应马来西亚国际书画艺术联盟总会长符永刚博士之邀,在马来西亚举办《孔令广个人书法展览及书法讲座》。

2013年6月28日晚孔令广行书四条屏《心经》,在新加坡李显龙总理的见证下,现场拍卖3万新币捐给新加坡筹建茨园联络所民众俱乐部。

2013年4月作品参加中国河南省华侨联合会举办的《全球华人优秀书画邀请展》,并收入作品集。

2013年12月出版《孔令广小楷书法作品选》。

2014年12月孔令广的书法作品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台湾中华侨联总会、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澳门归侨总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荣获有优秀奖。

2014年12月作品入选参加印尼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书画大展并收入作品集。

2014年12月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举办中·新孔令广、云平书法双人展并出版《孔令广书法作品集》一册。

2015年3月7日接受马来西亚现代国际书画艺术联盟总会长符永刚博士邀请在马六甲海南会馆举办“孔令广书法展览及书法讲座”,其书法作品之水平受到当地新闻媒体高度评价。

孔令广勤奋博学,近年来创作诗、词、对联千余首。他不但是一名书法家,又是一名优秀的书法教育家、书法活动家。近年来一直在新加坡及南洋一带进行书法传播教育工作,并经常策划组织国际书画展、赛活动,成绩斐然。其学生在新加坡及国际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大奖,深受国内外瞩目。有关书法学术论文曾在专业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翰墨再開新生面雅韻自在老仄平

孔令廣楹聯書法讀記

劉書誌

丁酉春,孔令廣又回國內。

友朋興會間,他依然敦厚著那如張遷碑字樣的方圓臉,情緒上來還會哼唱兩句章草般樸質率性的豫劇,眼瞼開張處偶爾透射出鐵線篆似的精光——這自然是半開玩笑的話語,也是白描性的實話實說。

其實,這十多年來,令廣歷次歸國,探親訪友是名,參訪書法文化是實,每每上百件作品請同道品賞批評,再返回新加坡遊藝於南洋書壇。中國中原——南洋新加坡,來來往往行動著他那帶著墨香的身影,以書法作為文化母語與自我與世界交談,“獅城魏都人”既為自號亦是文化符號,如我所說:“‘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加坡書法家孔令廣’是壹例足以令人觀照的文化現象。”

夏天到來,孔令廣拿出了“楹聯書法”專題展覽並結集。我首先的感覺,這是他書法藝術具有文化拓展性的呈示,是在中華文化大框架下融會貫通自身修養的選項,是其藝術表述方式壹種新境界的進入。

隶书,岸华临水发;江燕绕墙飞。

何以如此?楹聯和書法同為中華文化特有的標誌性文化品類,其凝練醇厚的意趣往往壹字千鈞、壹語千言,二者並為壹體互為表裏,所要求的意蘊張力非常人所能為也,偶壹涉足尚感躊躇,況幾十上百乎?選取“楹聯書法”專題呈現,想來也是對自己綜合素養與藝術功力的壹種歸結與調適,“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說的是這種情形吧。

文化大家陳寅恪先生指出:“凡能對上等對子者,其人之思路必貫通而有條理,故可藉以選拔高才之士。”現代生物科學解析說:“由於眼部肌肉平衡而感到的舒適和省力,在某種情形下是對稱的價值的根源……對稱之所以投合我們的心意,是由於認識、節奏和吸引力。”把文化的尺度和生理的美感都說到了,下面的課題就留給“楹聯書法”了。

楹聯有著較廣泛的物理空間展示性,“楹聯書法”的審美趨向必然應有較強的形式感和觀賞性,書家的藝術個性既要吻合楹聯內容的展示還要自我的張揚,書法之美感和楹聯之韻味,在孔令廣這裏就構建起“孔令廣的”楹聯書法情調來。

隶书,处事中庸为道;待人尚善铭心。

既如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孔令廣的夫子自道——

“壹些小篆(鐵線篆)是第壹次結集展覽。練習鐵線篆之道,重在規整統壹、莊重典雅、古樸流暢、剛柔相濟。‘鐵線’是因為它的筆劃纖細卻不纖弱而得名,相反它那筋骨強健的線條有如鐵鉤銀畫,以獨特的手法來表現鐵線篆之藝術魅力,使之個性鮮明、獨樹壹幟。

(這裏請品賞孔氏自作聯“詩贊白駒食場丹青麗水生金”,如此正兒八經地化用典籍,也只有以鐵線篆佐以楷書款識了。)

“章草書,筆下要表現出字形趨扁,橫向取勢,用筆自然迅疾,古意盎然,渾樸天然,高古厚重的感覺。我寫章草是借用簡牘隸意,原生態加帖學壹路之筆法,漫不經意之心態,用看似最簡單而不簡約的線條造型,來表現自我之藝術思想。

章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五律一首

(可以參照其由王維詩中選取的聯語“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壹股子蕭散之氣,還真得以章草寫來。相較他以同樣內容的隸書創作,我偏愛這壹件,也算“蘿蔔白菜各自喜愛”吧。)

“隸書是以《張遷碑》為主料徘徊於其它漢隸之間,如《漢簡》《禮器碑》《西狹頌》等相互糅合、嫁接,吸收、借鑒各種筆法,追求灑脫咨肆的意趣和方圓厚重的美感,形成現在的面貌。這種創作路向要註重筆墨意趣的生發,體現出漢隸古意盎然,質樸典雅,博大雄渾,正大氣象。

(看看那“孔聖垂千古詩書傳壹家”吧,四尺對開徑尺大字。豈止厚重,還高蹈呢;不僅雄渾,有自豪哦。由創作心理上說,能讓人讀出孔子後裔的味道來,也屬相得宜彰。不過我更欣賞錄自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典雅之中有靈韻。)

“楷書基本取法漢魏元常與晉人逸少書風,保留了逸少楷書嚴整端莊之用筆特點,追求典雅靈動之感。在元常二表中求其率真質樸之氣,欲將鐘、王盡收筆底,經過多年研習,也稍有心得。如何把各種書體互融交匯,是我這些年來思考、追求與攀登的居高點。”

章草,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李白《送别》五律一首

(若論嚴整端莊,參照物自是那兩件昆明大觀樓與成都望江樓長聯,那語言文字妳不嚴整端莊都不行,就看誰更“嚴整端莊”了。要推典雅靈動,還是品品四尺對開的“登高觀遠海倚樹聽流泉”吧。)

——令廣書法文化的體悟認知和藝術創作的審美追求於茲可鑒,其“楹聯書法”文化境界的維度,各人自可從這個展覽和作品集中去求證求解。

孔令廣有自作詩壹首言誌:

吟詩作對廿年過,潑墨揮毫卅載行。

把盞追思成嗜好,憑欄感慨是癡情。

風花雪夜心舒卷,滄海雲天筆縱橫。

昂首人生胸坦蕩,從容歲月氣崢嶸。

好壹個“風花雪夜心舒卷,滄海雲天筆縱橫”,我們期待著。

丁酉夏日謹記於九方齋南窗下

章草书,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