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容易练琴难”,相信许多琴童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相对于每周一次的课程,回家之后的练琴过程更加重要,整个学琴过程中,有90%以上的时间要用来练琴。孩子天性爱玩,经常是一说要练琴,就开始各种不乐意,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喝水,一会不是这疼就是那痒……弹不了几分钟就要中断一次,想让他安安稳稳地坐着认真地练上一段时间,简直太难了。如果哪天说:“今天不用练琴了”,那孩子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不爱练琴,好像是所有琴童的通病,估计许多家有琴童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爱上练琴吗?今天我们就来为谈一谈,家长应当怎样来辅导孩子练琴。 一、家长要换位体验 想让孩子爱上练琴,首先家长首先要换位体验一下,自己来当一当琴童,认真地练练琴,来切身感受一下孩子练琴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表率,想要孩子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以前都是督促孩子练琴,这次自己坐到钢琴前,没弹多一会就会觉得腰酸背痛,手臂发涨,要坚持半个小时还真挺难。所以很多家长在体验过之后就会发现,练琴其实真的并不容易。当孩子再抱怨练琴苦或者不愿练琴的时候,家长就会更加理解孩子,但你也可以说:“你看爸爸(妈妈)都可以好好练琴,你怎么就不行呢?” 其实不光练琴,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假如家长只是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好好练琴,或者好好做作业,自己却在一边看电视、玩手机甚至吆五喝六地打牌,试想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孩子怎能去认真的练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不愿意练琴,家长就开始训斥甚至打骂,那孩子的越发抵触,越发不愿练琴。说到底,就是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孩子练琴的时候,家长可以安静的看书,做家务,或者陪着孩子一起练琴。要给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完成自己的任务:“练琴是你的任务,做家务是我的任务,我们都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觉练琴的习惯。 所以,建议家长每周都要“替”孩子练一次琴,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监督你练琴,其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让孩子来指导。孩子换位之后,他会非常认真地“指导”你练琴,当换回他自己练琴的时候,也会非常认真地去练琴。有家长在家使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很好,屡试不爽,家长朋友们不妨试试。 二、练琴不应搞疲劳战术 有些家长会非常强调时间和强度,比如经常听到有家长说:“今天XXX曲子必须要弹够十遍……”其实,片面强调次数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一首曲子,总是让孩子一遍一遍地从头到尾弹下来,这样纵然感觉曲子会弹得比较完整,但如果中间有弹不好的地方不去专门练习,那问题总也解决不了。这样就会造成熟练的地方越来越流畅,但有问题的地方总是弹不好,所以练琴不能简单地重复,一定要注重解决难点,比如可以采用分手、分段、慢练、多练等方法,专门去攻克难点。难点解决了,再去弹整首曲子,才会达到完整流畅的效果。 另外,有些家长要求严格,会要求孩子练很长时间,但长时间的练习容易造成疲劳,一般来说,一次练习以1个小时为益,不要超过1.5小时。如果超过2个小时,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差错也随之增多。所以要注意练琴的节奏,中间要有休息调节,不可简单地堆砌时间,以保证练琴的质量和效率。 还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练琴,觉得这样会更加专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状态。经过一天的活动,孩子已经很疲惫,到了晚上临睡前,只剩最后一点精力勉力支撑,孩子会想着赶紧练完了好睡觉,容易带着一种“交差”的心态去练习,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三、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机会 因为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孩子在学琴和练琴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此时不要严厉指责,应该借用符合孩子心理的生动形象来模拟动作,来启发帮助孩子理解。比如,在练手势时,家长可以用类似“小猫的背要弓起来”,练跳音时,可以说“小白兔蹦蹦跳”等形象的语言去帮助孩子理解。如果老师或家长过于严厉,更有甚者一练错了就会打手,孩子生怕会犯错,带着紧张和压力去练琴,长此以往,一说练琴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仿佛变成了意见很恐怖的事情,试想,让孩子恐惧的事怎么能让他喜欢呢?有些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学琴时留下了这种心理阴影,长大之后就真的再也不愿意去摸钢琴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练琴时,家长可以多设定一些情景,可以增加孩子的主动选择。怎么讲呢?因为每天练琴的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没得选择,但可以为孩子多设置几个选项,比如是先练琴还是先看动画片?和爸爸一起练琴还是和妈妈一起练琴?今天练习的曲子是先弹这一首还是先弹那一首?练完琴后的奖励是吃点好吃的还是给个小贴画等等。总之,家长要想方设法地围绕练琴多设计一些情景,让孩子感觉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他也会比较有兴趣。 四、生成孩子的内在动机 心理学上认为,动机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通常来讲,外在动机比较容易建立,比如孩子练琴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外部条件来吸引、激励、诱发孩子,从而促进他们积极活动的动力源泉,比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一些奖励手段等等,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很好地区促进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内在动机是在没有外在奖励和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自己选择去进行或坚持某一行动。相对来讲,内部动机的生成相对要困难一些,但是内部动机一旦生成,它对于个体所从事的领域中所能够体现出的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安排去学琴的,开始他自己并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钢琴,更别提什么音乐的美感享受之类的。学了钢琴之后,他会发现原来练琴这么苦,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玩,自己根本就不想学琴。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用各种外部手段去激励孩子,不管是哄是骗,是诱惑是迷惑,威逼利诱还是糖衣炮弹,总之想尽各种办法就是要让孩子坚持下来,这些手段就是上面所说的外部动机。 当学了一段时间了,他能够演奏一些好听的乐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参加比赛获奖;比如在学校班级的文艺演出中露了一手,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比如有的男生因为会弹钢琴而赢得了心仪女孩的青睐......此时,在这种成就感和虚荣心的激励下,练琴的态度就会有所变化,不但会自觉主动,还会加班加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动机。 所以,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且可以同时增长、同时消退,有时候外在动机越强,所激发的内在动机也会更强。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注重从兴趣开始,激发潜能,让孩子真正领悟学习的乐趣,再配以外在激励,事半功倍。 五,借助钢琴陪练工具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也被应用到音乐教育领域,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钢琴陪练工具,对于家长来说,借助陪练工具来辅助孩子练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产品,到底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家长朋友们推荐一款优秀的钢琴陪练工具——柚子练琴APP 为了让每个人学琴更轻松,柚子练琴一直致力于通过真人教师,趣味陪练提高学习效率,“柚子练琴”就是北京快乐神州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儿童练琴开发的真人一对一陪练软件,通过院校毕业老师,真人辅导,在孩子练琴碰到问题的时候,不妨找个陪练老师,让陪练老师帮你解决,不用出家门,视频上课,还可观看回放,避免忘记陪练老师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