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5年文集:广西贺州市新型工业化研究 2

 紫藤阁上校 2017-08-31


        —— 2005年6 —12月


⑹化学工业集团。要从满足市内市场需要出发,通过接纳广东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重点是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室内装饰复合材料等产业,并瞄准国际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市场,通过引资引智、培育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

要以贺州奥奇丽公司,贺州大锰银鹤电池工业有限公司、金源稀土公司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日用化工、工业化工原料为主导产品。形成协作配套,有深度和多品种的开发,形成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化工产业集群。以上行业企业,可逐步发展和组合成为化学工业集团。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到2020年,化学工业集团的市场重点,要向世界各重点的第二、第三世界国家拓展。

⑺建材工业集团。金属与非金属建材类产品,重点是建筑卫生陶瓷、建筑五金、铝型材产品。要率先以新兴瓷厂、美仪兴瓷厂为龙头形成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到2010年,陶瓷产业实现销售产值6亿元。此外,2004年,全市共有大理石矿山开采企业101家、加工企业300多家,加工产值3亿多元。

“十一五”期间,石材工业要围绕扩大规模,集中力量,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科学开采利用石材资源推进发展。要通过建设10平方公里的贺州石材加工销售基地,吸纳大型企业投资贺州石材及重钙超细粉体产业,创建贺州石材企业集群,把贺州建设成为全国石材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到2010年,石材工业达到年开采17万立方米、加工800万平方米、年产重钙超细粉15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产值20亿元。

陶瓷、石材、建筑五金与铝型材等三大行业要从管理入手,通过引资扩股,专业市场建设和产品研发与创新,实行分类引导,规模化发展,逐步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然后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贺州建工集团”。由于建材产业前端是采矿后端是产成品,所以该集团所发展的行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岗位多,发展潜力很大。预计到2015年生产总值可达到40多亿元;2020年生产总值可达到90多亿元,成为“富民兴贺”新的工业增长点之一。

⑻电子工业集团。要以桂东电子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新材料和电子元件。通过实施中高压电子铝箔1000万平方米及2亿只电解电容器项目,拉长产业链,形成关联度高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基地。

从电子基础元件开始,通过开发引进和联合,选择若干家自我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企业发展成知名的大公司。利用电子工业基地的优势,通过增资扩股和招商引资等办法,增加电子工业下游产品生产企业数量,扩大经济规模效益显著的领域,提高企业的经济规模和产业集中度,然后组织建立电子工业集团。

电子工业是贺州工业的新兴产业,也是未来贺州工业的阳光产业。做强做大电子产业,电子铝箔是基础原材料产品,电解电容器是电子产品的基础。把这两个基础做好了,就可以引进下游产业,广泛发展电子和智能化产品和与之关联的电器产品、智能化电子产品等。然后可以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引进电子工业生产企业,使贺州电子工业,成为贺州经济新兴高技术产业,推动全市各业的发展,还可以将企业做到国外。规划通过外引内联的办法,在2010年生产总值30亿元基础上, 2015达到50亿元,到2020年贺州电子工业可以发展成为超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

3、主要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要利用我市现有25000多亩国有闲置土地,规划建设好工业园区、工业基地。要从整体出发,围绕产业联动,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配套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集聚,选择1-2个园区或基地,参照北京中关村和苏州工业园等国内一流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组织和建设,打造“金牌”园区,努力把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块。

工业园区还要进行再开发。要“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把大产业做成产业链,把产业链组合成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培育企业集团”,有针对性地设点、布局,充分预留产业链的伸展空间。招商引资要重点引进生产环节上下游连贯配套的成块、成片、成区的投入。要围绕电力工业、林纸林化、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制药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电子工业八大重点企业集团,集聚相关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

其中:“电子产业”以桂东电子为依托,在一定程度上集聚国内外科技、经济资源和配套企业,形成“电子产业” 集群或集团;“通用机械和特种装备”要以桂东水电成套设备公司为龙头,加强与柳州、桂林、梧州三市关联企业的合作,重点发展水电设备、智能机床、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和零部件、配件,就近形成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或企业集团;要依托贺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重点开发中成药、松香系列产品、日用五金和铝制品、马蹄与果蔬食品罐头与其它农产品制造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或企业集团。

旺高工业区重点发展食品、化工、医药、纺织、轻工、电子等工业。要坚持以项目孵化带动产业化,立足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聚集和整合各种科技资源,为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打好基础;平桂、西湾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建材、石材、矿产业;信都工业基地重点承接粤、港、澳、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钢铁联产品和铝制品工业;八步高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高科技产品,形成电子铝箔、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基地。

(二)培育和优化贺州工业发展环境

1、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贺州工业发展的未来形势如何,说到底不只是依赖基础设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提高发展意识的问题。因为贺州自身没有实力发展就必须依靠外力,依靠外力发展则必须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在硬环境方面,我市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城市电网、城市然气、水利设施、生态绿化、信息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社区建设等城市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在软环境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引资招商、富商安商等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⑴加快现代交通设施建设。要用1—2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不断发展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更好地把贺州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改善区内城市与市内县市之间交通通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进程。

在“十一五”期内至少将建成以洛堪铁路、高速公路、省道为主线,以贺州城区向外辐射干线公路为分支、以沟通城乡的县乡道路为脉络,主干支线相结合的“市内联网,市外对接”的现代交通新格局。规划至2010年,建成高速公路185公里,一级公路172公里,二级公路522公里;三级公路617公里,四级公路389公里。“十一五”期内新增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8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770公里,使工业园区和各工业基地形成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相互融合的新经济中心,逐步形成经济发展最具生机活力的增长点。

此外,在“十一五”期末,还应努力争取衡阳—北海高速公路列入国家 “十二五”规划,形成湘桂两省区南北走向的与东盟对接的“广西第二横向大通道”,这对形成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加速融入东盟经济圈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市交通部门已完成我市境内八步至黄姚、富裕至木格(其中黄姚至马江为桂梧高速公路,连接富裕至木格线后,便可形成由湖南衡阳—贺州(八步、木格)—梧州(藤县)—玉林—防城港(东兴)线在我市境内的湘西宁远—贺州(富川白沙—望高—八步—公会—黄姚—马江—木格二级公路)—玉林的规划和建设。此通道一旦开通,对湖北、湖南工农业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以及对我市旺高工业区和西湾工业基地、八步高新区及全市工农业产品向南出口东盟,向北大举进军国内腹地,加快我市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⑵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树立“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大市场”观念,全面开发利用我市水力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电网布局,加强与广西电网和周边区域电网的联网合作,提高电网调峰调枯能力,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

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分期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达到240万千瓦的贺州火电厂若干座。规划到2010年,在我市多年平均水力发电量36.8万千瓦时的基础上,争取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9万千瓦。

此外,还应加快电网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境内220千伏电网网络并具有一定规模,进一步完善110千伏以下电网结构和布局,实现西湾500千伏变电站落地,与南方电网的联网,并通过八步区南北两条通道与广东电网联接,同时加强与湖南的华东电网联接。

⑶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要加大引进合作企业和利用外资步伐,重点是要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在一般投资方面,要瞄准市场投融资的方向,包装和推出一批可供选择的合资合作优势企业或项目,引导国内外资本投资。如重点推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业、林业基地—加工一体化项目、矿山开采和矿产深加工、服装加工;以及适合农村发展能够大量容纳农村劳动力的五金、机电、零部件加工等工业企业。

还要以合资、合作、重组、并购、股权出让、产业升级等不同方式,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市政府招商部门和经委系统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引进和重组的办法,将若干个工业行业或大中型工业企业,按照产业集聚、企业联合的方式,构建一批技术档次高、产业发展潜力大、以进料加工或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大中型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可以采取行业集成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按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多企业集成方式组团。如按照行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等方法,在国内要重点吸引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以及跨国企业集团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组团和加盟。

在目前我市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出口产品不多的情况下,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七大重点行业来说,只有通过联合的方法,才能实现企业规模和总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经济效益逐步增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如果本地区企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政府可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企业,通过控制原材料基地等措施逼使企业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

⑷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要整顿和规范中介市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利用各种市场准入、准销、准用等手段进行市场封锁和向企业乱收费行为的发生,为建设贺州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①国内市场化建设。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先推进和支持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等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融资,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清理和调整我市有关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区内各市、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竞争有序、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增强自身经济在全国的竞争实力;加强区域和省际之间的经济开发合作,推动各区间经济共同发展;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吸引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

要依托现有基础,开发水能资源,加强能源基地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与毗邻省市县的经济协作,以优势互补的方式,加强交通、经贸、电力等各方面的互利合作,真正发挥出桂东北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功能。目前,我市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工业是增加经济总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城镇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之路。贺州市城市经济要按照依靠工业增加经济总量,集聚农村人口,带动现代物流服务业的模式加快发展。

因此,国内市场化建设,要按照经济布局的要求进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工业品专业市场和农牧产品市场等,切实加强适合我市实际需要的各种专业市场建设。如在八步至西湾工业走廊可规划建设工业品专业市场、机械和汽车专业市场、花卉和农产品市场、布料和服装专业市场、石材、建材与陶瓷专业市场等。

②国际市场竞争。要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置身于全球经济范围,凭借一定实力的产业基础、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和加工、组装环节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机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瓶颈问题;要着眼于全球市场,坚持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渠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促进我市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深度开发港澳、东北亚和北美、西欧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南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

要正确地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首先,“引进来”之目的,是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增强地区经济整体实力,实施全球经济竞争。其次,“走出去”,就是要让我市的资本、人才进入到世界上特别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拓展的领域中去。要研究推进主要企业集团到国外拓展业务,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并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2、不断改善软环境条件。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业经济的管理方式,由直接投资管理改为重点扶持发展;由减免税改为财政重点补贴;由政策扶持改为智力和物质扶持;由直接上门招商改为主要以改造环境为主的招商;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长效机制,而不只是凭一时的热情。否则无论引来多少投资,软环境不好,这些投资最终还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洼地效应。

⑴确立中心城市产业集聚效应。为了确立我市作为湘粤桂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要实行产业促进和对企业集团以适当财政补贴的鼓励性政策措施,补贴率在上交税额的20%以内;将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放在招商引资工作的首位,形成“借鸡生蛋”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办外来企业实行免收场租1—3年,或减收征地费总额的10%左右,一企一策酌情确定;对市属企业与县区属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的,地方税收按照企业股权归属的实际比例分成,企业应享受的财政补贴与税收分成比例相同,所有补贴由税收受益方兑现,在开办之日起三年内,分别从市政府或区政府 “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中列支。对属广西区内各市企业来我市联合组建的重点“企业集团”,可酌情参照市县合办的方法给予地方税的分成,在开办之日起三年内,直接返还给参股企业,分别由我市受益方的市政府或区政府从“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中支付。

②、确立有偿招商引资的拉动效应。招商引资是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没有外资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要加快贺州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有偿招商引资政策。对专业招商人员,除了政府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外,还可按照引进项目可实现地方税收年总税额0.5%左右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部门单位和有贡献的其它社会人士,按照引进项目可以实现地方税收年总税额2%左右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企业以商引商、引资重组(包括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承包停产企业)、引资收购已经瘫痪的企业等,政府财政可因此在今后增加税收收入者,可按照引进项目可以实现地方税收年总税额0.5%-1%的比例,对有功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这些奖励金均从被引进的企业建成投产之日起,由税收受益方财政从“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中予以兑现。

③、确立市场辐射效应。要通过政府推动,财政补贴,企业运作等方式,在市内拟建立的人才专业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机械和汽车专业市场、花卉和农产品市场、布料和服装专业市场、石材建材与陶瓷专业市场等。市政府可对上述各类市场中,选择有规模与拉动经济作用的重点,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开办经费的补贴(一般按照总投资的1—5%以内来把握),在“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中列支。补贴数额,按照市场规模与拉动经济作用大小程度区别对待,分别由承办方提出方案,企业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核实并提出补贴意见,经市长办公会议审查批准。

④、确立人才效应。对市级各大“企业集团”应给予奖励的人才,分别为管理、技术两个类别。对合同期限达10年以上的有实践经验的高等级专业人才,可设立每人不少于10万元的住房补贴,并另对取得实际成效的科研成果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由企业自行开支(免征地方税或实行税后返还)。

这些管理、技术专才主要用于适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信息化开发管理及企业管理(一般可实行校企业挂钩,分期聘用,实行承包制、固定工资加效益提成,或实行年薪制加效益提成),市政府财政按专项产品实际税收入库额提取约10%直接奖励给各类人才个人。属国家免税期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则按此类产品税率计算出应税额由地方财政给予约10%的特别现金奖励,从“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中列支。

对来我市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归国留学博士、硕士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由工业园区提出审查意见,经市长办公会议批准,市财政给予每个企业300万元以下无息创业借款或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由个人与企业联合担保),作为开办基金,并按照一定程序加以跟踪管理,每年续办手续一次,三年期满后2年内分期偿还,第5年内全部还清。

⑤、设立财政工业专项扶持基金。为了从根本上扩大地方税源,必须加快地方工业的发展。建议市财政设立“工业专项扶持基金”(工业专项扶持基金可先划定一个基数,然后每年按新增税额一定比例提取,用于重点扶持工业税源建设),基金数额按照实际入库工业税收总额约5%/年提取,税后提成,逐年累加,重点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和技术人才提成奖励金(由于经济发展快于意料中,造成奖励基金不足,应及时追加),专款专用,由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市长一支笔审批(各县区可参照执行)。

3、加强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⑴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十一五”期间要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强化干部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在经济发展部门,要配强经济管理干部,尤其是要配强工业发展部门的干部。经委系统应当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或正式担任领导职务。经委新增加的中层干部,可以从乡镇党政正副职领导及重点国企业管理干部中等多渠道择优选用,以及从企业突出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中通过统一专业考试程序选拔任用。

在经委任职或挂职的中层领导干部,经过一定时间锻炼之后,可提拔任用为县区、大型企业管理类职务。通过这种办法,大力培养工业管理和技术管理干部。在全市工业系统、重点工业镇中配备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造就一批地方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要做到县、区或重点工业镇第一二把手,尽可能配备有工业管理经验的领导,主管工业经济发展的副职领导,应当从工业骨干中选拔任用。 为了提高经委系统党政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及驾驭全局的能力,要采取培训、下派挂职、轮岗交流等多形式进行人才培

养。要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市直和县区经委系统党政青年干部向乡镇、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定期桂职锻炼,通过下派干部和干部桂职锻炼,加强基层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新型干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在全市的组织人事系统,还应以推进干部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建立起一整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新型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建立服务基层,服务经济的干部任用机制,为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与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此外,还要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激励、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完善体制,健全制度,改进方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要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大力发展并规范人才市场,建设全市性的人才信息网络,逐步推进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同时,吸引和鼓励各类人才在市内合理流动。

⑵努力创造吸纳和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条件。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第三次转移,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和提高整体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市场中介,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

贺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进出口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20年内我市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要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分为10%、30%、70%至80%三个阶段。我市新型工业化的三个阶段,该指标体系水平分别为10%、30%、50%,尚难达到国家标准的水平。我市城镇化水平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阶段。

在新型工业化规划中,黄田、西湾、鹅塘、莲塘四镇要在市政府或八步区的总体规划的工业基地内,集中开办中小企业,按照市政府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加快发展并获得合理的财税收益。要通过招商引资智的办法,使各镇的工业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对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也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卫星城镇主要包括钟山县城和信都镇、黄姚镇。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卫星城镇” 的提出,是为了有利于卫星城总量发展规划与城市经济目标的制定。在全市城镇规划中,要从区域经济到重点功能区建设,从山区发展再到区域经济合作,要覆盖到经济的各个层面。

在生产和技术合作方面,要加强国内经济技术合作,结合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采取与广西区内外优势企业合作联合的办法,将企业做强做大。此外,还要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将有现优势工业企业、企业集团,办成跨国企业(集团),不断地增强外向型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还要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通过归国留学博士、硕士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将工园业区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通过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使我市具有吸引和承接海内外投资的硬环境条件。

(三)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早就对企业界发出警告:企业“不创新就要死亡。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商品经济发展规律”。要想在竞争中长期取胜,就必须保持无穷的创新活力。因此,要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全力推进技术进步工作。

近年来,贺州市积极推动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组织开展以产品效益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如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所、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我市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合作与成果转让,开发了“竹子杂木浆、氧化钕、氧化铽”等一批自治区级新产品。但各方面仍要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⑴在政府层面,要按科技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国家创新城市的要求,抓好《贺州技术创新工作纲要》的制订和实施。集合国家、自治区和区内各城市多级资源,对贺州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诊断。积极应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对企业技术创新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继续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贺州在资金、项目和技术上的支持。实施和组织好“四个一批”项目。即: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这些项目主要根据贺州市工业发展趋势,以高新技术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贺州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⑵在社会层面,要全面构建社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技术中介组织,建设城市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的先导带动作用,使其更加快速高效地为我市企业服务。

要规划引导社会办科研的工作,鼓励和扶持社会开办地市一级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积极鼓励企业优先采用民办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成果转化,推进社会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尤其是要发挥民办科研部门具有灵活性等特殊作用,潜心研发或引进、开发机械、电器、电子、智能化、生物工程、化学工业等方面的重要技术,促进我市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某些领域的领先优势,全面推进地区工业产业的升级,不断地增强“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

⑶在企业层面,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要求和自身特点的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完成一次创新向持续创新过渡,单一创新产品向系列创新产品过渡,能人创新向集体创新过渡。既要重视产品创新,也要重视过程创新,既要重视核心产品创新,也要重视产品外围创新,既要重视硬技术创新,也要重视软技术创新。让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技术创新活力,推进企业专利战略,逐步提高全市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使专利战略成为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建设贺州工业的强大动力。

2、加快经济管理和企业体制创新步伐。在行政体制创新方面,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砍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行政公示制、告知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和主办负责制。要压缩审批时限、削减前置审批事项、增加即办科目;试行网上审批和审批联办制,方便群众和投资者;利用互联网和党政网络资源,建立统一的面向公众服务的门户系统,逐步实现行政事务网上咨询、网上答复、网上监管、网上审批;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部分原由政府部门管理的事项转移到社区管理,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在投融资体制上,要建立较为广泛的融资通道,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要加快城乡投融资体系建设,如加快城市银行体系、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等。并制定切合地方实际的鼓励金融企业对经济实体投融资的奖励政策。要创造条件组织建立独资或中外合资的信贷担保银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担保面,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还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企业风险基金,涉入风险投资领域,打破行业垄断,加大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开放力度,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地资本投资贺州经济建设。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可用五年时间,把桂东电力、梧州松脂、灵峰药业、桂东电子、贺达纸业、平桂飞碟、伟达矿冶、奥奇丽日化、大锰银鹤、贺州石材、贺钢集团、贺州食品等企业(或集团),作为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企业来培育,做强做大。继桂东电力上市后,指导其他企业不断创造条件,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对企业组织进行整合包装,逐步打造成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

在科研体制上,应成立“贺州市技术创新中心”、“贺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贺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切实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管理、技术、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市属科研机构要走向市场,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在企业体制上,要以股份制为中心,推动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实施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体制创新。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出台《贺州市科技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期股试行办法》,以推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

在教育体制上,围绕建立开放式、联合办学新体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引导境内和境外高校来贺合作办学,克服一切不合时宜的行业或部门偏见与意识,加快教育学院、高职学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以上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积极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条件。

四、促进贺州市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需要启动以政府改革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涉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协调,需要政府站在全局高度进行谋划和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上作出新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政策设计要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我市区域经济结构趋同,各地生产要素禀赋差距大,三县一区制造业相对落后,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倾斜的原则,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贺州市拥有丰富的森林、水电、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离子稀土、铁、锡、铅、钨、锰等资源。已探明的矿产品60多种,其中锡、硅的蕴藏量丰富,为发展冶金工业、增加附加值提供了条件。森林面积58.94万公顷;水电可开发利用达60万千瓦;同时,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达500万吨,水果面积60万亩,产量达50多万吨;全市每年劳务输出30多万人。相对充裕的原材料和劳力资源为我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要优化县域经济布局。①八步区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属制品业、零部件加工、五金电器产业、小水电、木材加工、建材石材、陶瓷制品等;②钟山县重点发展卷烟辅材、有色金属冶炼、精细陶瓷、零部件加工、五金电器产业、高效低毒农药、建材石材等;③富川县重点发展卷烟辅材、脐橙等果类加工、中成药制品、制衣业等;④昭平县重点发展小水电、林纸林化、茶叶加工业、服装产业、机械零部件加工、五金电器产业、宝石加工、金属硅冶炼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牧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

1、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贺州市作为中等规模城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辐射和带动作用;各县城是周边城镇和乡村商品交易的平台,乡村集市又是周边农村农副产品的交易网点和服务网点。城镇化不能只注重城市建设的发展,一定要实现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一定要实现城镇规模与经济规模同步拓展,并使之成为本区域的经济龙头。

在区域内部,要加强功能区和县际之间的经济总规划、部署和协调,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国内占有优势的新型工业基地,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建立和形成零件、部件和产品整体的技术保障体系。进而通过以主业带动辅业的办法,形成市级城市辐射县城和中小城镇,中小城市辐射乡村的工业产品及零配件生产的网带结构。建立这种生产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广泛投资参股、技术体系健全保障、产品竞争能力强、市场营销通畅的新型工业生产体系,是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要尽快形成贺州市作为重要经济载体的功能,将汽车总站南移,形成光明大道,南环路,贺州大道“U”型道路连接的作用,把贺州大道两侧的房地产发展起来,确立市委、市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为光明大道近期的火车站建设作准备。其次是除了旅游设施之外,东区的商业中心也应尽快筹划建设。第三要加强城市的美化工作。第四要克服城市的配套设施的梗阻。如果要突出城市的集聚功能,必须具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大要件。第五是要将城区内的村民小组,改为按社区管理,做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区、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第六要以城市辐射乡村的办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全市还要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中小城镇辐射的经济发展带。八步区,要形成桂梧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八步到桂岭二级公路经济带;钟山县,主要形成桂梧高速公路和钟八公路经济带;富川形成富阳至白沙、富阳至朝东和富阳至麦岭经济带;昭平县形成昭平至八步、黄姚至马江、富裕至木格经济带。

以上在全市交通线上布局的重点中心镇和中心镇共13个。其中重点中心镇为信都、贺街、望高、黄姚、朝东5个镇;中心镇为桂岭、回龙、公安、古城、福利、麦岭、五将、马江8个镇。以上各城镇经济布局,在产业结构上,中小城市要和小城镇实现优势互补,把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实现城镇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城镇化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工业经济发展是带全局性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要采取城建、旅游相结合的办法,带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工业总量增长,城镇规模扩大、农村人口集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这就是贺州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要通过这个切入点,推动工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来增加就业,再以就业来增加城镇人口,然后又以人口向城镇汇集来壮大城镇规模,最终实现以城镇规模和吸引力,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的涌入。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企业化。近年以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加工企业联系着各种农业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经济新的组织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以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和协会+农户等不同形式的农业经营机制正在逐渐地形成。尽管这些农业企业与以土地参股、租赁或土地承包所兴办的农业企业有较大的不同,但它是我市农业企业化的雏形。

不断涌现的类似前几年钟山莎莲娜无公害蔬菜公司的经营模式,是我市农业企业化的一种好形式。目前我市已出现大批以租赁农民土地发展农作物的企业或基地,开展农产品的经营活动。向农业企业出租土地的农民,从地租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还因为参与土地的耕种,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有比较正常的工资收入,实际收益要比自已耕种农作物多了许多。

3、农产品产销加工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以产加销的方式拓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各种联合体等经济组织,以及经纪人队伍,围绕加工业对农产品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与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签订合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了农业经济市场化。

八步区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协会和联合体200多个,一头联系加工企业,一头加强对广大的种植户的联系和帮扶,排忧解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已在市郊乡镇发展马蹄基地10多万亩,公路沿线12个乡镇,则大规模开发三华李,青梅基地30多万亩。涌现出100多个梅李种植庄园,带动了周边5000多群众种植梅李。此外还积极调整蔬菜发展策略,在行业组织的指导下,大力发展高效、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两广市场,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投入。近年来我市干部职工、下岗工人、个体工商户,携资共1亿多元到农村参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采取租赁、承包及技术、土地入股的办法参与贺州市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兴办绿色庄园近万个,种植面积2万多公顷。发展了蔬菜、脐橙、茶叶、甜竹等私营庄园200多个,种植面积6600多公顷,年营收入3000多万元。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靠加工业带动,近年企业对基地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南宁卷烟厂2004年在富川投资创办2.7万亩的烤烟生产基地,每亩烤烟生产扶持资金250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预付订金,使农民能够解决原材料生产的基本投资问题。除了社会流资会因为农产品能够保证销路,积极地参与投资开发外,外来资金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5、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要尽可能地与现有的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地联结起来,以不断地巩固和发展支柱产业为中心。近期应重点引进与果、蔬、畜、茶、林五大产业基地相适应的加工企业,使之成龙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市马蹄罐头、果蔬食品、生物食品等农产品、粮食加工产品,有较明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贸易出口的重要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还要抓好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档次,鼓励技术和产品创新,扩大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占领国内外市场,巩固和加快发展。还可以企业带基地的方法,使规模小,分散种植的农作物,变为大规模连片开发。此外,也可以按照加工企业的需求,发展新的原材料品种,不断地扩大种植规模,满足工业加工的需要。

6、加快农村制造业的发展。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是贺州市解决农民就业门路,全面振兴后发地区经济的重要出路。比如我市通过与柳州桂林市汽车机电产业联姻,把汽车与机电配件产业延伸到农村,农村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可以通过机电产品零部件加工来实现。象辽宁省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多业那样。车辆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仪器制造等产业链条都很长,对大量安置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加工业发展,推动城乡工业结构调整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引导零部件加工企业进入城乡设厂,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来实现。

要大力引进通用机械及其零配件加工等机加工企业,并将机械零部件加工推广到重点乡村集聚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向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湖南省在专用车方面,有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大型(154吨及以上)电动轮自卸车产销量均占国内市场很大的份额,从而带动力了汽车电机电器厂、轻卡车桥厂、车身和高压油泵厂、机油泵公司、火花塞及齿轮公司、活塞及活塞环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

我市可以在引进汽车、机械制造企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吸纳一批当地机械加工类企业联营或参股合资合作,大力发展通用和智能机床、装载机械、各类汽车、机械等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要通过产品出口零部件生产,引进一批零部件加工企业,以带动信都工业基地的铸造、标准件、特种件和广贺高速沿线农村零部件加工业的发展。

全市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加快农村制造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区位、工业基础等优势,以城区和工业基地、重点乡镇工业小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经济。从长远看,农村制造业的发展是全面振兴贺州经济的关键。

在市郊、县城附近的重点镇及居民委员会或村公所,要主动承接城镇工业的辐射,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加快农产品制造、金属制品、日用陶瓷、五金和铝制品、塑料制品、化工产品的发展;对一些业已发展停滞或已经停产了的原县属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要依靠原有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人作为骨干力量,与外地客商和外资嫁接联姻,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争取一些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盘活和经营。

对广大农村,还要发展以农户为主要投资形式的农村小水电、小五金、小家电、小纺织、小编织、小玻璃、小文具等等的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塑料制品等单家独户式相对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多业”的产业布局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大批专业户、专业村和工业明星乡镇,不断壮大乡村工业经济实力;要发挥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联结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各环节的作用,兴办各种行业性的企业联合体,通过优化整合等途径做多做强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以上方法,就是要努力实现全市农村工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化,逐步形成一支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为贺州农村工业化发展作贡献。农村工业化要有科学规划,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牵头的办法,从有利于技术交流、产品流通的实际出发,按照交通线进行布局。如昭平县政府规划昭城、巩桥、马江经济区和高速公路产业带、桂江旅游经济带等“三区两带”,以城镇和工业小区为中心,分别发展服装、农产品加工、电子和高科技产品装配、玩具制造、冶金建材、机械配件加工;以各旅游景为龙头,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加工等。

(二)要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本地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及其他资源,推进水电、林纸林化、冶炼化工、食品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结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特色经济。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大传统工业改组改造力度,培育龙头企业。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促进我市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新格局。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活力。

主动寻求与加强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吸引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基地、经济带,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依托现有经济基础,开发水能资源,加强能源基地的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牧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

要通过努力,在1—2个五年规划时间内,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三大转变: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完成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消耗明显降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劳动就业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总体上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

(三)要注重诚信建设,优化信用环境

诚实守信是经济繁荣的要素之一,我们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做起,打造信用贺州。政府要着力塑造诚信形象,要通过继续认真推行“阳光作业”,落实减负、奖励、补贴、扶持等各项政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WTO规则要求,参照国际惯例,加快建立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状况反馈、信用保障、失信违约处罚等信用制度。尤其要注重把把企业守信当作信用建设的关键,注意加快类似《贺州市信用和评估管理办法》、《贺州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管理办法的制定,早日达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构筑由工商、公安、税务、财政、质检、金融等共同组成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增强企业信用意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众多的合作伙伴。

要增强群众的诚信意识,把诚信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光荣,不讲信用耻辱的社会风尚,弘扬诚信文化,不断增强我市群众的诚信意识。推动我市诚信建设和优化信用环境。

(四)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胡0锦0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0日的第2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为兴利者和服务者。它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与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经济和公共服务双重领域。形成一种重要和优化的制度结构。就贺州的实际而言,建立各级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科学、规范化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长效机制,始终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在政策和措施上,政府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筑巢引凤的办法,优化软硬环境条件,制订落实政策措施,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在内力不足的情况下借助外力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途径主要靠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来实现。

就贺州而言,尽管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经济实力仍然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城镇综合竞争力偏低,特别是中心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太低。政府要创造集聚社会资源的环境,要整合现有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认识到私人资源的分配,纯粹是市场化的行为,政府只能是因势利导和积极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要以建立和健全市场、人才、科研、服务为抓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环境。

在发展的重点上,要走中心城市辐射乡村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体现为“七大中心”,即资源转换中心、物资集散和流转中心、价值增值中心、信息交换处理中心、资金配置中心、人才集聚中心、经济增长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根本特征表现在“扩散”上,因为没有扩散就不可能有集聚。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划分为总量、质量和流量3个大类指标,以此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丰富内容和各项具体分类指标。

从城镇经济发展的过程看,集聚是手段,扩散是目的,集聚是为了扩散,而扩散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尽管城镇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在推动城市发展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应当看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打破这种制度安排非一朝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现实出发,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切实避免由于改革的激进而发生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五)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长期以来,我市资源消费表现为粗放经营、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资源利用效率同发达国内其它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重要矿产几近枯竭,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工业增长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重点抓好工业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拓宽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途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强造纸工业废液、工业废水等有用资源的回收利用。发展垃圾焚烧处理厂和余热回收项目。加强共伴生矿物质综合利用,加强稀土等稀有资源、非金属矿以及高岭土等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利用两个市场保障资源供给。要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实行多国别政策,采取多种贸易方式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好的国家去勘查、开发自身短缺的矿产资源和其它工业原材料,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根据我市消费和合理出口需要,加强稀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能力、冶炼能力和产量。钨、锡、锑、萤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是我市的优势资源,但储量并不十分丰富,必须对这部分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加强出口的宏观调控。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工业行业中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重点环节的管理。要实行必要的鼓励与扶持政策,不断提高我市对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物资。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使用,切实地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等当作根本大事来抓;要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强化工业生态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从现在起到2020年,坚决控制住由于工业发展对林业采伐、矿山开采过度等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要通过企业生产加工带动林果基地发展,大力促进造林灭荒,林果发展方式,再造几个山上贺州,努力防止我市石山地区荒漠化的发生。

(六)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根据权威预测,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比可达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可以超过1:20以上。因此,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认真抓好以下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信息产业从目前以电子元件产品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发展成为信息产品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平衡、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

1、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传统产业中,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制造业的信息化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主要包括:用信息化系统集成和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用信息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改造提升以连续生产过程为主的工业企业的自动控制水平;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类、工业类产品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的流程和工艺水平;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

3、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加快信息化在工业领域普及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是今后20年贺州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要用信息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提高连续化生产的过程控制水平;要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及工艺流程的开发设计和过程控制;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实施跨地域的信息交换;提高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方式,创造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体系,使企业的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集成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4、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IT人才的培养。着力办好相关的信息类专业和专科院校,支持和鼓励贺州学院、贺州高职学院的发展,并为各工业园区、工业基地培养信息化人才,如举办电子商务、机电等中等专业学校,吸引广西区内外大学、电子科大等高等院校到贺州开办二级学院,为加速推进贺州市信息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

(一)深刻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1、要以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贺州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是我市经委机构改革后编制完成的第一个覆盖传统工业领域、涉及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完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好工业及行业规划,是市经委在原有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各行业力量、集中各方面智慧、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完成的,是市经委引导资源配置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的行动纲领。

2、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基础和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在新型工业化规划中,要对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也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从有利于功能发挥与实际需要考虑,卫星城设置应当是钟山县城和信都镇、黄姚镇,这是未来贺州市发展的走势和基本方向。在规划中,重点卫星城的提出是为落实贺州新型工业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而提出来的。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卫星城” 的提法,主要是有利于卫星城总量的规划和目标制定。在全市城镇规划中,要从区域经济到重点功能区建设,从山区发展再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规划都必须覆盖各个层面。

3、要重视规划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长期规划总体上讲是指导性的,规划指标主要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其作用主要集中于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方面。在工业布局方面,在制定《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如城市工业、工业园区(工业基地)发展规划;20个重点乡镇工业发展规划;乡村工业集聚点布局与发展规划等。

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要有5年、10年、20年的长期规划;在发展项目方面,要做好重点行业发展规划;重大企业集团规划;工业市场建设规划。在工业服务体系方面,要做好生产原材料发展规划、信息发展规划、科研院所发展规划、人才供需规划、金融服务规划等分门别类的规划。

4、以上规划,要由局部到整体分别进行,具有全局性、局部性和区域性功能。在制定《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还要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预测性、指导性,通过对发展环境、市场需求、发展态势的分析和展望,提出我市新型工业化和各行业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这是《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各个时期新型工业化最主要的内容。当然,分类规划的即使不是面面具到单独进行,但《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内容则应广泛系统而深入地开展,可以在若干分类规划基础上进行高度合成,可以说制定《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使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向明确,目标有据,发展有序,措施得力。通过规划工作,实现工业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 新型工业化规划的方向

《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起到纲领性作用,要根据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思路进行。贺州地处西部地区,又是一个新兴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又必须从初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跃升,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在发展的方向上,我市新型工业化《规划》,要根据现代工业和国际化总体思路进行。一是要站在全球化高度去思考,重新调整地方工业布局。提升传统产业,要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和壮大内贸与外向型工业的基础,以信息化为平台,以规模和效益为中心,做优产品结构、壮大企业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推进集约化经营。二是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研发机制,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三是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工业发展新思路,跳出传统 “资源工业”思想的束缚,做到自有资源优势企业要做强做大,利用国内外资源的生产企业,要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路子,依托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全方位地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要以乡村工业的发展,拉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如依靠引进投资、技术、人才和拓展市场的办法,推进农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一方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化、企业化,另一方面是加快产品的商品化、储存保鲜、加工升值,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贸易,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有财政资源基本上用于城市发展方面的因素。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初期应走民办官助的路子,还要对乡镇政府采取“缩事、减人、转能、增效”等积极的乡镇综合改革,为农村工业化创造条件。

(三)要做好重点专题规划,完善新型工业化思路

《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子系统的规划工作。使《贺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更具体、更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1、要做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要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当作增加就业,促进城镇化的重点来抓。整合优势资源,立足国内,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引进、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强区内柳州、桂林、梧州等毗邻工业城市或国内外其它企业的合作;联合发展水电设备、通用和智能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自动化机床三大领域产品);培育水力发电成套设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各类重点产品为重点,着力提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开发水平,逐步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2、要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划》。要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划》的内容。要将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生产工艺并在行业中扩散。到2020年,全市工业新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和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20%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

3、要做好《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按照“富民兴贺”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编制并实施《贺州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计划》、《‘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通过调整、改善我市工业经济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4、适时做好《汽车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夯实零部件基础,推进轻型车、微型车发展。从当好配角开始,培育一个专用车、特种车和其它优势车型,并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到2020年,种类型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以上,汽车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紧追赶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5、要做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轻工、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20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产值的50%,从业人员约50万人,占全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总人数的60%。

(四)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

1、新型工业化的整体布局,要以城市带动乡村进行。在城市,主要是要形成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集群和乡镇产业集聚点。在“十一五”期间,至少应建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和乡镇工业集聚点。整个城市工业,都应以产业集群为中心,采取招商引资、国内外贸易等途径,使现有企业的发展更加组织化、使国内外企业进入有平台,将分散的企业联合起来,将社会资金集聚发展。

2、尽可能地促进国内外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向贺州集聚。要建立健全更加专业化的市场实体。以市场化为引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要制订和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全面建立全社会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服务体系。如建立健全服务现代工业的教育体系、人才和市场体系、科研体系、工业基地和农村工业集聚点体系等。在推进方法上,要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按照引进、吸收、投资、带动、扩散、发展的思路,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发展模式。

3、政府部门是规划的主体。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通过加强规划、发展、管理和服务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规划与实施,都要在市委和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二是新型工业化的实施牵涉面非常广泛,必须在招商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业务的基础上,建立由政府支持和有财政保障,由市经委牵头,各部门抽出专职人员参与的独立招商机构,方能完成此重任;三是政府财政还应划拨必要的规划和实施经费,保证规划的实施。

市政府还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重点要加强通盘规划、重点扶持、加强服务、有力促进等工作,方能在我市原有工业化程度本来就不高,传统工业发展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实现向新型工业化的跃升。

(五)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循环经济模式

1、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走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避免发达国家以消耗能源和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模式的重演。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积极鼓励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正是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2、生态环境保护。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贯穿到经济、环保等工作中去,使之变成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对新上马工业项目实行控制污染的环保设施,要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原则行事。严格控制噪音、空气、排放物的污染。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在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如矿山开采中,要做好废弃物的科学排放,保护河流、水利、农田、林业生态不受破坏。

3、生态工业的发展。生态工业所包含的内容从过程单元、单个的企业, 扩展到了工业生态系统,甚至整个复杂的社会生产消费系统。系统要素间、要素与环境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多样,它们的协调和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要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工业发展中不能走“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而要有所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就是要走生态工业之路。

4、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等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5、要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工业的实施中,要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和多渠道筹集资金,依靠科学和新技术,推动生态工业快出成果,早见实效。要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法规和经济政策,为生态工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抓住建设贺州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全面建设贺州小康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努力实现贺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以上研究只是一个新型工业化研究的框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故本文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