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病例分析】(10)南方的“特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佳9eky0dzbl54a 2017-08-31




编辑:爱心如歌    来源:好意心超平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国南方的美景美食让苏大才子流连忘返……人们眼中的南方,是一路阳光,一树花开,惊艳了岁月,温暖了情怀。然而,很少有人知晓,南方除了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特产,其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还造就了另一种“特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ndomyocardial fibrosis, EMF)。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劳力性心悸、胸闷1年,双下肢水肿1周就诊。胸片示心脏明显增大。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T波改变。电解质正常。经心肌活检后确诊为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左图: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右心房巨大,右室腔缩小变形,横径增大,长径缩短,右室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箭头所指处);左房增大,左室大小正常;三尖瓣受巨大的右房挤压向心尖移位,但附着位置正常;伴心包积液。右图:同一切面CDFI显示收缩期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

左图: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显示左房增大,左室大小正常,右室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箭头所指处)。右图:同一切面CDFI显示舒张期二尖瓣、三尖瓣前向血流无加速。LA.左心房;LV.左心室;RVOT.右室流出道;AO.主动脉


心得体会

1.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是一种地方限制型心肌病,由Davies等于1948年最早描述,病因未明,推测可能与感染、过敏性疾病、高钙低镁等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心内膜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增厚,造成舒张功能障碍。病变主要在心尖部和心室流入道,可累及乳头肌、腱索及房室瓣等。约50% EMF患者的病变累及两侧心室,其次是单纯累及左心室,单纯累及右室者相对较少。EMF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好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据笔者统计,在广西发现的EMF病例,多累及右心室。本病就是一例右心型EMF。

2.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EMF的金标准,右心型EMF由于右房极大,三尖瓣环移位,右室流入道狭窄,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变形或心内膜纤维化、钙化或附壁血栓机化后变得坚硬等,有时难以活检成功。故心内膜心肌活检阴性者,也不能排除右心型EMF的可能性。

3. 右心型EMF应注意与缩窄性心包炎、Ebstein畸形及右心室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

(1)缩窄性心包炎:右心型EMF患者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炎十分相似,且常伴有心包积液,但右心型EMF主要超声改变为右室腔缩小、变形(横径增大,长径缩短),心尖小梁部闭塞,左心室大小正常,右心房显著扩大,腔静脉明显扩张,心包膜正常等;缩窄性心包炎无室壁增厚,收缩期运动往往正常,以心包增厚、回声明显增强为其特征。吸气时,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二尖瓣口E峰降低25%以上,而右心型EMF无明显变化;组织多普勒测量瓣环心肌s'和e',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正常,而右心型EMF明显减低。

(2)Ebstein畸形:由于认识不足,易将本病右室腔缩小、右房扩大、瓣膜粘连移位等诊断为Ebstein畸形。Ebstein畸形,三尖瓣前瓣冗长呈帆篷状,隔瓣附着点下移,尤其是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可显示后瓣同时下移,三尖瓣反流量大,部分右心室房化,右心房显著增大,右室腔小,但剩余右心室小梁部及流入道部分心内膜不增厚,收缩运动不减弱。

(3)右心室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局限于右心室心肌的弥漫性心肌病,其特点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左房、左室正常或相对正常,右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并且,右心室心肌回声及厚度无明显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