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禅心”,教育就是一场有求必应的交易

 桃李守望者jhw 2017-08-31



社会越热闹,个体却越渴望内心的宁静。“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这样的文字开始流行,引诱着人们在各行各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开始“修行”。凡是感觉苦长的东西,都被冠以“修行”之名,人生如是,婚姻如是,教育也如是。


然则修行并非用于化解苦长,而是坚定信仰。


任何的修行,都以行为的固化开始,以信仰的更加坚定或着崩溃为终止。


青年时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住所就在一所著名寺院方圆1公里的生活圈内,我每天从寺院的红墙巷走过,随着晨钟暮鼓作息,晚饭后在寺院的树林里散步,清晨被夜栖的百鸟唤醒,每月还会吃到免费美味的素烩面,寺院百年建筑就是房间窗外的风景,树林就是私人氧吧,晚归永远是安全的,红墙巷黄暖的灯光一直到天明,谁也不会在寺院附近作奸犯科。



随着媒体的通达,本就著名的寺院很快变的炙手可热,雄伟的大殿取代树林拔地而起,烩面越来越像快餐,经声越来越小,法事越来越喧闹,清瘦的僧人变时髦且日趋富态。我常常在街上与拿着最新款手机,拖着日默瓦旅行箱的僧人擦身而过,偶尔还能看见僧袍里露出来的黄澄澄的手表,他们的面相同任何一个中年发福男子没有区别。


如果在寺院里很难看见清瘦却眼神坚定的僧侣,进入寺院除了浮夸宏伟却没有“普度众生”之感,四处可见有意为之的“功德箱”,诸如种种,我们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所谓的“信仰”。


台湾的寺院里有许多被人丢弃的佛像,原因就是这些被请回去的神明并没有实现信仰者的愿望,于是被无情的抛弃了。


所谓的信仰,此时不过成了一场渴望有求必应的短时交易。


修行改变,信仰也就随之变了。


真实的修行将信仰落实于生活,真实的修行巩固信仰的真实。



教育的禅心和信仰


如果硬要将教育说成是一场修行,我更倾向于不是去描述教育的苦长,而是让教育成为一场“将教育信仰落实于生活”的实践。教育至此能称为一场修行。


脱离了人而言的教育只有僵化与罪恶,“人”是教育的终极信仰。所以,所谓教育的修行,就是一场“以人为本”的修行,唯有一颗“教育的禅心”能帮助我们完成。

所谓“教育的禅心”在于去除功利,顺其自然,将成人的所求从教育中除去,一心寻求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成年人总想从孩子获得一些什么,哪怕是自我感动,哪怕是希望孩子的感恩。不从孩子身上求一丝一毫,这就是“教育的禅心”。


禅,即定。“教育的禅心”与宗教毫无半点瓜葛,“教育的禅心”就是“将“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实践”的信仰之心。这个“禅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  敬  /

即敬畏生命,敬畏之心就如同虔诚的朝圣者对神明的信奉与畏惧,非礼勿施,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教育的敬畏就是基于对“人”以及人“权利”与“规律”的敬畏。


然而今天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人”的敬畏。学生只是“学生”而不是“人”。


学生经历的口诛体罚从未停止;超豪华教学楼的设计只为了满足对政绩与宣传的需求,而非适合学生使用;学校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只为完成教学指标的任务,缺乏创新是因为“领导没有要求”,学校管理随领导喜好而变,只要“领导”到校参观,一切活动都可以停止,全校打扫卫生,整装待发。超豪华学校的永远只为1500-3000的精英学生建立,让老师打破头的职称评定,不以育人效果而定,而是论文发表数,在职年头数。学校的食堂只要不毒死人就是政绩,学生的营养不用关注。


教育中所有的弊病,都出自于失去了对“人”的敬畏之心,生成了分别之心。如此的教育,花多少钱都是落后的。


 净  /

即意念干净,干净是教育的底线,是为师者的“德行”体现,现在称之为“师德”。


然而“师德”绝非单纯教师之德,而是“师者之德”。对学生而言,师者,包括教师,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包括教育研究者。师者德行的干净就是去除功利、不求回报,坚守规律。


可惜,现在的教育行政大多只有兴趣关注“看得见”的事情,比如盖楼,比如上设备,比如升学率。教育行政的指挥棒下,学校为了抢“好学苗”不惜代价,为了提高升学率毫无底线,这样的环境之下,要让教师保有“师德”,可谓蜀道之难。


 静  /

即心思静定。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落后的产业形态造成行业发展不再有过多红利,教育就成为新的蓝海。教育资本的大举入侵,让“教育的钱太好赚”成为资本的共识,资本逐利的本性,将教育对“人”的研究打得荡然无存。


教育“快钱”也打碎了教育的体面与底线,师范大学与其研究教育不如多写论文,在校教师与其研究教法不如在家开课,教育机构与其研究教学,不如靠人头去资本市场圈钱。学校与其研究教育不如装备硬件来的快,区域与其研究教育不如跟风,花钱宣传。


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者都太忙碌,静能生慧,教育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源自于没有人愿意静下来去解决现有问题。太多的人忙于择食,却忘了吃相难看还丢了灵魂。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仰的传承,若教育丢了“教育的禅心”就乱了修行。


丢失了修行,信仰就变了。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教育的信仰,何不从找回一颗“教育的禅心”开始?


编辑:校长会

来源:微信公号“陈立教育圆桌”。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