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对日本人联,后有人在对联末尾加上字,形成了绝妙的讽刺

 崆峒樵隐 2017-08-31

在清末时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掀起的"洋务运动"却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破产。甲午战败后,据说李鸿章去马关谈判。当时的日相伊藤博文精通汉语,还十分喜欢中国盛行的对联文化,于是出了上句为难李鸿章: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上句讽刺意味明显,指清朝廷无能人,军事上又战败,只能割地赔款,拿出"玉帛"来和好。李鸿章无奈对道:

天难量,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对句看似巧妙,气势宏大。有大清王朝度量大,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意思。不久,有爱国志士听说了这事,于是在上下联末尾各加上了字,对联成了: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

天难量,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上下联尾加上"将来怎样"、"量也无妨",形成了绝妙的讽刺。"将"、"量"两字叠用,上联更加表现出了伊藤博文的嘲讽口气,盛气凌人;下联则对李鸿章打肿脸充胖子,恬不知耻地装出宽宏大量的媚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全联使伊藤博文的狂妄贪婪和李鸿章的厚颜无耻的形象跃然纸上,足以省人。

李鸿章一生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且他也曾作出很多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客观地来讲,李鸿章也曾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弱国无外交,腐朽的清王朝注定任人宰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