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时势逼迫的英雄”(二)

 漫步之心情 2017-09-01

由于元末时期统治者的腐败残暴,加之灾祸不断,百姓们都难以活命,很多人都活活饿死,朱元璋一家也逃脱不了饥荒的灾难,父母兄弟相继饿死,朱重八(朱元璋)为了能活下来,不得已去庙里当了和尚。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惊奇的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地主刘德好不了多少,还可以有自己的天地,可以娶妻生子,钱多还可以开店铺。

朱元璋,“时势逼迫的英雄”(二)

这些和尚不念经、不拜佛,所有的粗活杂货都是他这个新人来做。即便这样,他还经常挨骂,那些和尚喝酒吃肉,他在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夜里,他就孤独的坐在柴房,思念着已经离他而去的父母。也许他这时已经知足了,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想要胸怀天下,或者说是想要出人头地,想着改天换地做一番事业的英雄,此时的他感觉能吃饱饭,不被饿死,已经是足够了。

可命运之神似乎就想要锤炼他,把他从现实中敲醒,这样的生活远远不是你可以享受的。他入寺仅不到两个月,饥荒更加严重了,和尚也没饭吃了,需要出去化缘。但是化缘的地方也不是他可以选的,都是有规定的,他被分派去饥荒最严重的地带,说化缘也就是讨饭了,看来朱重八这是正式加入了丐帮,他这就去了灾害严重的淮西和河南。

朱元璋,“时势逼迫的英雄”(二)

朱重八又和别的乞丐不一样,这是当然的,不然怎么会有大明江山几百年的故事,命远之神在向他招手。

在讨饭的时候,朱重八还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见识也丰富了,认识了不少的英雄豪杰(算是丐帮的佼佼者吧这些人),此时的朱重八不再是那个只想吃饱饭的乡野汉子,他已经开始有了大人物的思维。朱重八这时候加入了明教,此时的他已经变成了一名战士,可以坚强的面对一切困难。

度过三年的讨饭生涯,朱重八离开淮西,回到黄觉寺,重新过上了枯燥而有规律的寺庙生活,但生活远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我们再把空间转换一下,曾在朱重八讨饭的地方,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史书记录: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随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各地发生了几十起的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此时的元帝国就是一面腐朽透顶的墙,只要踢上一脚,就会倒塌。

朱元璋,“时势逼迫的英雄”(二)

这时的朱重八仍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虽然仇恨元朝统治阶层,但他也知道起义是有风险,是要杀头的,他当然不能轻易为之。我们回过头再看元朝的官吏,面对接连而起的起义军,必须是要镇压的,而且要邀功请赏,起义军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实在没招,就拿普通老百姓开刀,抓一些百姓去交差,当起义军杀掉。

恰巧,这就看到了无巧不成书的节奏,朱重八幼年时的朋友汤和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信里就说到他已经是起义军的千户了,邀请朱元璋来参加起义军,好共享富贵。朱重八看过后就将信烧了,而且不动声色,看来他对这件事还是很忧虑,更不会贸然从之,但是到了晚上,他的师兄就告诉他,有人知道他看了起义军的信件这件事,要告发他。

此时的朱重八已经是被逼上了绝路,不反就会被抓,但他还是找一个叫周德兴的人给他拿主意,周德兴就建议他算一卦,卦面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就是逃跑,待在这里都是不吉利的,造反还可能没事。

朱重八也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想要老老实实过日子,孝敬父母,结果家破人亡,想要安安稳稳做个和尚讨口饭吃,却被告发,要掉脑袋。孰可忍孰不可忍!

那就反吧!反他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