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不尽的炎黄情,飘不散的民族风——鲍元恺《炎黄风情》品鉴(上)

 bianxw 2017-09-01

  上下五千年,华夏九万里,中华大地哺育了无数儿女,“炎黄子孙”是我们共同的名字。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烽烟四起的燕赵群雄,有过素雅恬淡的云岭美人,横亘雄奇跌宕的高山大川,亦有牵动人心的绮丽江南,秀丽万般的大好河山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991年,作曲家鲍元恺先生广纳各地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首演于天津,经典亲切的民歌旋律与巧妙新颖的创作手法一经奏响便引来无数国人及华侨的追捧与热议。

  鲍元恺先生曾在《炎黄风情》创作札记中用《诗经》中“风”“雅”“颂”的“风”来诠释作品标题中的“风”,《国风》正是包含了15个不同地域的共160首民歌,也就是说,整部《炎黄风情》组曲中的所有素材全部取自中国民歌,又按地域划分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歌》《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六组,每组4首,共24首。作曲家秉持了“洋为中用”与“中为洋用”的创作理念,找到了东西方音乐交融的契合点,成功用西方音乐体裁描绘了一番东方的音乐图景。

烽火正气燃——燕赵故事

  自古燕赵多豪杰,作为中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自春秋战国至近代历史,燃起多少烽烟,打响多少战役。

  这片土地孕育了燕赵人民豪爽耿直的性格,而这爽朗的个性也给燕赵民歌注入了简洁明朗的个性,在《燕赵故事》一组中,《小白菜》的曲调瞬时把多少人拉回了儿时的民歌记忆里,接踵而至的《小放牛》,其明快的旋律不禁让人想跟着哼起“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的儿歌曲调。而第三首《茉莉花》恐怕是最体现中国民歌“流变性”特征的代表作了。不似江浙、安徽所传唱的《茉莉花》,河北的民歌《茉莉花》在保留“鲜花调”基础上,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既柔婉又爽脆。而《对花》则描绘出一幅生活逗趣儿的活泼场景,气氛欢愉,情感质朴。丰富的配器,民族化的和声恰如其分地将民歌旋律与生活场景融为一体。

▲鲍元恺《炎黄风情》选曲“茉莉花”

汤沐海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滇韵轻飘过——云岭素描

  作曲家将音乐图景从豪壮爽朗的燕赵古城移至祖国南端的云岭山涧。潺潺溪水动人,袅袅云烟醉心。一曲《小河淌水》把那明月之下的清泉之声映衬得无比清幽,而《放马山歌》响起,立时看到云南不仅有高山与清泉,更有可爱直率的人儿在马上嬉戏,娇憨畅快。《雨不洒花花不红》用单簧管将朦胧的雨色与细腻的情感糅杂起来,而《猜调》熟悉又快活的旋律又与之形成对比,使整组旋律在慢—快—慢—快的结构中整齐又不失活泼地演奏出来。

▲鲍元恺《炎黄风情》选曲“放马山歌”

汤沐海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故土今犹在——黄土悲情

  黄土高坡,是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洼,一间间贴满窗花的窑洞,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一声声饱含深情的故园情!悲怆又豪迈,嘹亮又细腻,造就了高原人民特有的山歌调子。《女娃担水》的苦情,《夫妻逗趣》与《走绛州》的风趣幽默,让我们见识到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不仅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情,更有醇厚的爱情、亲情装点着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最后一曲《兰花花》响起,最具共鸣的陕北旋律唤起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

▲鲍元恺《炎黄风情》选曲“兰花花”

汤沐海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江山如此多娇!从北向南,或豪壮,或秀美,或爽朗,或淡雅,《炎黄风情》好似一张音乐地图,将中国的历历山川用音乐悉数道来!这些熟悉的旋律每每传入耳畔,引发的不止不绝于耳的欢呼,更是华夏子孙对这片土地的留恋与热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