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陵游思》...

 七老爷施政 2017-09-01
刘湘如
      当古老的凤阳花鼓声以哀怨的曲调,响遍了淮河两岸时,人们常常以怅惘的心情,默诵着那首家喻户晓的歌谣——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歌谣对朱元璋的贬斥,未免有失偏颇,因为这位农民出身的一朝天子,一生中确也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自古对于历史名人的功过是非,很难一言说定。倒是当我们游览了凤阳皇陵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这是一个深秋的晌午,我们穿过了凤阳县古城门,向西南行约10华里,来到规模恢宏的皇陵,它如一片散丘屹立在眼前。两排大型石碑整齐地列于石子路旁,墓地在一片浓密的松树掩映之下,象覆着一层翠色的披风。皇陵原有皇城、砖城、土城3道。土城周长28里,砖城周长6里,皇城周长75丈。陵区内外,享殿俱备,庑宫厅,值房、神厨、宰牲厨、酒房等,总计230余间;其他尚有祠祭署、辅舍等建筑;金门、红门、棂星门四十多道,御桥、红桥、水关30余座,各式楼台二十余幢……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系,显示出凤阳皇陵与南京明孝陵(朱元璋墓)、北京十三陵等“同一制度”的惊人气魄。只可惜这偌大的奇观,由于经历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扫荡,再加上动乱岁月的浩劫,如今已所剩无几了。
  我们沿着石子路向前漫行,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两对石麒麟和八对石狮,造型生动逼真,大有守门卫士的派头。在这些动感极强的动物之前,高耸着石门石柱,将20只动物有序地分立于门外,给人以“未入皇陵,先见其威”的感觉。进了第一道门,便可以看见石马。七尺多高的文臣、武将、内侍、文吏分立左右,他们的双手自然下垂,一副臣仆见驾时的姿态,显得十分虔诚。数百年风风雨雨,他们站立不动,耐心守墓,足见其“忠诚”了,那间杂在他们中的八只四肢下跪的绵羊,仿佛正是他们精神的写照。
  行走之间,忽见一对“寿龟拖碑”,五米多高,显得沉重而庄严。碑顶有“二龙戏珠”图案,碑上刻有文字,这就是有名的“皇陵碑”。细观碑文,皆是记录朱元璋的历史经历。纵观所有石刻、石碑,计有64件,每件重量都有数吨乃至几十吨,这些在今天看来也很难建造的陵墓,又经过了600年的风雨洗劫,却依然如旧。由此可想,当年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不会少于今天来此游皇陵的人。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水平和建墓场面,由此可见一斑了。
  过了皇陵碑,豁然开朗,一大片墓地,共占地2400多平方米,中间用黄土高高筑起一个大土堆。600多棵松树严严实实地把他们遮盖着,形成一片小松林。松树约数十行,每行约十数棵,排列、组合极为巧妙,站在林中任何一个位置,向前后左右看去,都直立成行,比一些都市园林的景致还要显得细致和美观,这也足见当年皇陵建造者们为美化这片墓地,化费过多少心血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凤阳皇陵并非帝王之墓,而是朱元璋父母及兄长的葬地。传说朱元璋少年落魄流难之时,家道一贫如洗,至元顺帝初年,数月大旱,瘟疫流行,朱父于逃荒之中饥渴而死,随之其母亲和两个哥哥也不幸亡故,年幼的朱元璋无力顾及亲人的不幸,痛不欲生,幸遇邻居刘大秀相助,赠5尺方地,草草掩埋了亲人的尸骨。直到数十年之后,朱元璋当了皇帝,才追尊父为仁祖淳皇帝,母亲淳皇后,并将那一片乱草之中荒塚,重新迁建整修,成了一座气势壮观富丽堂皇的皇陵之地了。
  巍巍皇陵,是从贫瘠和灾难中耸起的威风。据说单是一根珍贵的楠木,一方云南大理石,从遥远的地方运来,要特制32轮大车,数百人背拉,数百人肩挑轮箍,准备随时维修车辆,每日只能行数十里,单此一项,就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工匠们从四面八方招集而来,“病无所养,死无所归,怨声载道”,如此历十年之久,才修出一座威严的皇陵。加之皇陵建成之后,那些趋势附炎的大小官员,接踵前来谒墓,当地百姓为他们迎来送往,安顿食宿,被弄得困顿不堪。更有一些朱氏后裔及有功之臣,为了沾上点“皇室恩泽”,纷纷就第凤阳,霸占肥土沃野,倚势冒法,横行乡里,久而久之,凤阳一带的人民就变得衣不遮身,食不饱腹了,人们只得背起花鼓小锣,沿着淮河两岸,四处逃难,远走他乡,唱出那首凄楚怨愤的歌谣了。
  我们面对眼前的皇陵,遥想当年,朱元璋从一个流浪孤儿成为一代帝王之后,居然忘记昔日的家耻国恨,忘了艰辛贫贱的历史,忘了从危困之中支持他揭竿而起取得王位的人民,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愤恨和不平。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他执政之后,连生他养他的那片故乡的土地上,也会产生如此沸腾的民怨。这大概也就是历代统治者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的根本原因吧。
  选自《刘湘如散文系列卷》(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为本文作者刘湘如
  作者简介:刘湘如,又名刘相如,笔名老象、申辰等,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一级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