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在防范风险危机中的应用图

 庸庸学馆 2017-09-01

简书

黑天鹅灰犀牛理论在防范风险危机中的应用

       "灰犀牛"理论与应对之策

        美国作家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如果对它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的攻击定会让你猝不及防。据悉,"灰犀牛"这一概念,由一名叫米歇尔·渥克的学者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

         "黑天鹅"常被用来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其警示意义在于,危险并不都来源于偶然的灾难、微小的问题,更多的是显性问题而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过去和现在的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比如,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风暴,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等警示信号就摆在那里。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再比如,柯达公司在传统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但它固守既得利益,看不到数码技术对自身地位的威胁,因而最终走向没落。

      在军事领域,"灰犀牛"也频频出现,甚至左右战局。二战时期,法国人以为"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明知德军虎视眈眈却疏于防备,最终付出惨重代价。英国陆军将领艾伦·布鲁克对此评价道:"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居安必须思危,知危方能图安。如果我们怀着被动的态度,或存有的盲目自信,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可能不战自败、未战先败。只有盯紧未来战场的"灰犀牛",主动识变、思变、应变,加快转型发展,才能担负起支撑国家由大向强的重任。

       "灰犀牛理论"由米歇尔·渥克提出,指的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该理论认为,灰犀牛事件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源自人们面对"灰犀牛"时五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是本能的否定,第二阶段是得过且过,第三阶段是尝试去回应,第四阶段是惊恐,第五阶段是崩溃。

         灰犀牛理论描述的是决策者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即使拥有海量信息,仍然有很大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甚至海量信息本身会给决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简言之,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本身并没有改善决策的质量。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拥有很多信息。基于这一前提,很多人认为大数据将大大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大数据"所见即所得"的巨大优势将推动决策简单化,甚至自动化。然而事实很可能恰恰相反,大数据带给决策者的是空前的挑战。

        根据公开媒体的报道,"9·11"事发前美国情报部门就已获取了足够必要的信息,中情局甚至掌握了恐怖分子的通话记录和个人信息。但在海量的机密信息中,决策者没能理解其中的关联,尤其无法对嫌疑犯的行动作出判断,从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人们看到"灰犀牛"远远奔过来的时候,并不能判断它是否会中途改变方向,以及它究竟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由于人类生理和心理固有的局限所造成的有限理性,非常容易造成选择性注意和价值偏见,反过来又限制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们往往接受"愿意接受的信息"。人们这种认识缺陷是天然存在的,就算再有海量的数据,人们往往还是"自动"接受那些"愿意接受的数据"。

        第二,大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我们认为足够的海量数据能够高度拟合事实本身,并且这种拟合能对事物运行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其实很多难以量化和评估的因素,如"创新""公众情绪"往往极大影响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数据的预测准确性。

        第三,对决策者而言,作出决策时的稀有资源不是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数据噪音反而加大信息处理的难度。美国耗费巨资采取大规模监控,但效果甚微。如同斯诺登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大规模监控的问题在于,我们在向不理解的情报内容中添加了更多的内容,如美国公民日常生活的信息。这加剧了我们的信息处理难度。"

       第一,采取"游猎攻略",关注大数据所带来的新的思考维度,尤其是海量数据所揭示出的规律性的例外情况。根据德鲁克的决策五要素模型(问题的性质、边界条件、正确方案、执行措施和评估反馈),大数据最有作为的就是在问题的性质界定上。通过大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公司运营中被忽略和遗漏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呈现出规律性时,即使这些信息不是那么紧急,决策者也需要开始行动,做好迎接的准备。此外,采取必要的对冲机制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第二,在大数据时代,系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数据的汪洋大海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系统思考能力,决策者将陷入细节,根本无法找到正确方向。对于各级决策者,要尽量以更宏观的视野和更系统的思考,准确界定问题,明确决策的影响边界,要避免由于数据而带来的应激性管理冲动。

        第三,数据从来就不是万能的,决策者需要的是深入实际。詹姆斯·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中描述了数据崇拜带来的恶果:依靠地图重建社区,却完全不知道其中民众的生活状态;依靠农收数据决定采取集体农庄,却完全不懂农业生产的规律;依靠图纸数据天马行空地进行规划,过度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多样性和地方传统。与查看各种报表和曲线图而作决策相比,决策者到基层倾听客户的抱怨,体验员工的辛劳,感受市场的多元化,会更有助于作出好的决策。

       怎样对付未来战场的"灰犀牛"?我们不妨借鉴米歇尔·渥克提出的应对策略:承认危机的存在;定义风险的性质;不要静止不动,也就是不要在冲击面前僵在原地;不要忽视已经发生的危机,要从中吸取教训;要站在顺风处,眼睛紧紧盯住远方,准确预测远处看似遥远的风险,摒除犹疑心态,优化决策和行动过程。发现"灰犀牛"、盯紧"灰犀牛",才谈得上有效应对"灰犀牛"。重大危机发生之前的种种端倪其实都是一次次绝佳的机遇,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并且能处理得当,这种与众不同的能力会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带去丰厚的利润。

         "黑天鹅"理论及其警示意义

       一本超级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于是都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代言词;然而众所周知,黑天鹅事件毕竟是偶发,它吸引眼球又充满魅惑,但却离我们普通人相对遥远。

      大约在四百年前,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当心被我们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但是我们老是犯这种错误,老是以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免不了会凭经验办事。比如说,我们经常编出简单的理由或故事来解释我们尚不知晓(而很有可能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复杂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无法预知在未来的某一天股市会涨还是会跌,据以推断预测的理由要么过于简单化了,要么根本就是错误。事实上,真正重大的事件是无法预知的,NassimNicholasTaleb把这称之为"黑天鹅"。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首先,它具有意外性。第二,它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的。

       也有观点认为,一些人对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大惊小怪大做文章是其见识肤浅的表现。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大做文章,因为:如果完整掌握决定某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真正的重大的事件")的全部因素,则这些事件都可精确预料。遥远未来的天气、遥远未来某一颗尘埃的运动轨迹、遥远未来某一枚硬币落地时的正反面,即使这类通常被视为无法精确预料的事件,只要完整掌握其全部决定因素,则都可精确预料。

       "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我们的历史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通常都不是我们已知或可以预见的东西。股市会突然崩盘,美国地产泡沫会引发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次贷危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会使得大半个中国陷入瘫痪状态,带来上千亿的损失……我们其实每一天都被"黑天鹅"环绕着。即使你足不出户,认识到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力也并不难。审视一下你自己的生存环境,数一数自你出生以来,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技术变革和发明,它们有多少在你预料之中?看看你自己的生活,你的职业选择、与爱人的邂逅、朋友的背叛、暴富或潦倒、股市大涨或崩盘……这些事有多少是按照计划发生的?

        黑天鹅事件的警示意义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存在众多隐忧,经济学家每天都在提醒投资者,通胀正在升温、货币供应剧增、低息环境造成发达国债务山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地缘政治风险。然而,市场却好像无动于衷,继续歌舞升平,愈炒愈热。在牛市停不下来的同时,愈来愈多人对"好得难以置信"的经济状况忧心忡忡,担心突如其来的事情会在波平如镜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难就难在,投资者说不出"黑天鹅"何时驾临、来自何方,不继续炒股还有什么可做?股市愈升愈有,何足为奇?

        黑天鹅的道理是,再高明精准的技术分析或风险管理模型,都不能减低投资者在超级股灾中损手烂脚的可能。塔勒布的忠告是,保障自己的最佳方法是只把财富的二成投资在股票身上,并把这二成资金尽可能押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如此一来,在"黑天鹅"肆虐人间前(时间无人能料),投资者可透过持有高风险股票赚尽每分每毫;一旦无法预知的灾难降临,由于投资组合中只有二成是股票,满盘落索的风险也就大大减低。

      塔勒波的资产配置建议,跟坊间投资顾问倡议的按年龄差别把四至八成资金投放于股票,并尽量拣选有盈利支持、四平八稳的蓝筹股南辕北辙。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生活只是少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累积结果。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提出了黑天鹅事件的定义。塔勒布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为"黑天鹅事件":首先是它具有意外性,即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也就是在过去没有任何能够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的证据。其二是它会产生极端效果。最后,虽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地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简而言之,这三点概括起来就是: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预测性。我非常喜欢塔勒布关于黑天鹅事件的重大影响的两句话:生活只是少数重大事件的累积结果。"历史和社会不会爬行。它们会跳跃。它们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之间只有很少的摇摆。而我们(以及历史学家)喜欢相信我们能够预测小的逐步演变。"回顾过去,极少数根本无法预料却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的关系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

       黑天鹅指那些“不知道的未知风险”,发生概率极小,几乎不可预见,因而无法预防; 而灰犀牛则指那些“知道的已知风险”或“知道的未知风险”,发生概率极大,本可以预见却没能力预见,或者被选择性的忽视。

        风险管理理论学者塔勒布的《黑天鹅》在金融市场上,用各种动物精神来形容市场是人类视觉认知的便捷方式。如用牛熊来表达市场好坏。

         黑天鹅代表的是突发的、不知来自何处的,杀伤力或者造成损害很大的意外。塔勒布发现,现代社会区别于农业和古代社会最显著的标志是,对风险的预测和判断能力悬殊。在科学文明之前,占星师和巫师是非常体面且重要的知识阶层,前者负责预测,后者负责解决方案。现代世界从布鲁诺的日心说开始,其实就是瓦解迷信和宗教对预测的垄断权。黑天鹅总是难以预防的,只要它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因此与其老是念叨着黑天鹅,不如防范灰犀牛。灰犀牛是非洲草原上的大型哺乳动物,远远看着,体态庞大,行动缓慢,呆头呆脑。可是一旦它横冲直撞起来,杀伤力极为强大。灰犀牛就在眼前,人们却视而不见,或者根本看不见。连不少经济学家也如此,他们不过是由做宏观分析的和做微观调查的,以及从事市场运作的三路人马构成。灰犀牛也意味着是风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进行战略性思考、长远规划以及经营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不一定会遇到黑天鹅事件,但遇到灰犀牛事件的几率几乎是铁板钉钉,而后者则是更加致命的。

       “黑天鹅”和“灰犀牛”都是概念,说的不过就是同一件事--“风险”。而区别就在于是否可预见?是否可预防?每一次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蛰伏着一头巨大慢吞吞的可怕的灰犀牛。如果“驯服”了灰犀牛,虚无缥缈的黑天鹅将无处可依。那么,到底如何“驯服”灰犀牛,防范黑天鹅呢?

         切记!灰犀牛是需要“被发现并认真对待的”!有时候企业管理者疲于应付外部市场的竞争,疏于管理内部流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系统,难以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不知道未知风险的存在;还有些管理者迫于盈利的压力,对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视而不见,或习惯性忽略,知道有未知风险但不做处理,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如果你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以上痛点,那么,是时候转变思路,采用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帮你“驯服”灰犀牛了。

       能够在云端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的管理解决方案。整合了企业后台管理、销售及服务流程,打通了企业前、中、后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提升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企业规模的不断成长与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并最大化规避企业风险。

于平常处发现异常

将异常的东西正常化

将正常的东西流程化

将流程的东西尽量信息化

        黑天鹅是小概率的,不可预知的事件,经济学家在无法预知一些重大危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黑天鹅”为自己屡屡猜错的预测找借口,《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就阐释了这一现象。但是,正如《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所言,人类社会最可怕的并非不可预知的小概率事件,而是那些近在眼前的大概率发生的危机。“其实,那些低概率的孤立事件聚成一体时,其发生概率就会远远超过人们的认识。在我看来,众多黑天鹅背后是不断汇聚的高概率的经济危机。”每一个被视为“黑天鹅”的重大事件的背后,都有必然发生的逻辑。过去众多的危机,事实上在爆发之前都有明显的先兆,但是,人类总是抱着侥幸甚至傲慢的心态看待这些征兆,直至危机爆发。在这种错误思维的诱导下,人类为自己对危机预防和应对的不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把一切归结于“黑天鹅”。认真反思就会发现,这一系列所谓的“黑天鹅”事件,都具有明显的“灰犀牛”的影子。

        正如渥克所言:“我们必须承认‘灰犀牛’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且非常危险。”这应该是当下中国防范各种风险最正确的态度,对于令人担忧的“灰犀牛”,切不可侥幸对待,不断纵容,等它真的冲到你面前的时候,一切就都晚了ft.j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