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柔克刚─ ─ 玉器线切割来龙去脉

 天宇楼33 2017-09-0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石攻玉,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別有一種以繩攻玉的工藝。牟永抗把這種砂繩截玉的方法,命名為線切割技術,並解釋是以「柔性線狀物帶動砂粒切割」。

具體來說,線切割的操作,就是把動物毛皮或植物纖維製成的繩子,作為砂粒的載體,沾濕後黏附砂粒成為砂繩,砂繩在玉料上往復運動,由堅硬的砂粒磨擦,達到分割玉器的效果。

線切割的具體操控,至少可以區分為弓線切割及徒手線切割兩種方式。我們曾通過實驗模擬的方法,運用砂繩及鋸片,對玉石進行各種方式的切割,就不同切割面特徵綜合分析。

 

據現今考古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階段,線切割技術對玉器開料和加工,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迄今所知,中國東北的興隆窪文化,出土東亞地區已知最早使用線切割技術的玉器。目前我們對興隆窪文化時期線切割開片技術的認識不多。從遼寧查海、內蒙古錫本包楞、黑龍江小南山,以至日本的桑野遺址,曾出土長11-15、寬4-5、厚0.4-0.7厘米的大型玉匕形器。更且小南山出土的玉斧,長達20.4、寬7.2、厚1.2厘米。究竟這些扁平長條形大型的玉毛坯,是如何製成的? 由於該時期的玉作坊尚未發現,詳情無緣得知。

2003年11月,筆者有幸承黑龍江孫長慶氏的好意,觀察到小南山M1:126、127一件併片的石核,據謂為藍灰色硅質岩,長32、寬6.1、厚5厘米左右。

石核體上特徵包括有明顯打擊修整和線切割的痕跡;對向線切割深度約13厘米,也有單向線切割,深度達20多厘米,顯示線切割生產大型玉石毛坯技術的存在。這為錫本包楞般大型玉匕形器毛坯來源問題探索,提供了可靠的根據。

 

 

線切割實驗

兩手拉緊麻繩,上下拉動,進行水平切割運動,切割進行中還加入砂漿。

Experimenting with the String-sawing 

Technique in Slicing Stone

The technique involves holding the ends of a string and pulling back and forth. Sand gravels mixed with water are added in the course of working. 


砂繩──附帶有砂漿的麻繩

Gritted String – a Soaked String Embedded with Sand Gravels

Copyrighted Material

 

 

此外,在興隆窪文化的玉玦開口上,也常見有線切割痕跡。興隆窪遺址M130:1玦飾玦口的側面,切割入口處平齊,顯示了可能預先由片切割開槽技術的存在;線切割出口的一側有明顯扭曲,最後切斷的部位,有修整磨平的加工,可見製作者對玦口的處理十分細緻。上述同樣的玦口切割技術,在長江流域、俄羅斯濱海地區及日本北陸地區也有相似的發現。

2004年8月6日,筆者與木下哲夫和藤田富士夫三人,共同鑒定福井桑野遺址的玦口。玦口線切割方式至少有兩種:第一種砂繩由側沿單向切割,如KW65及66玦;第二種是砂繩由內沿向外沿切割,如KW69玦。桑野遺址這兩種切割玦口的方式,在中國大陸玦飾體系中,都有相似的例子。俄羅斯濱海地區Chertovy Vorota洞穴遺址出土的玦飾,玦口也是如下圖實驗二線切割開口。

同遺址出土一件黃綠色的璧形飾,中央穿孔,直徑5.2,厚0.6厘米。璧形飾的一面,有深淺各二道的線切割凹弧痕。估計在璧形飾毛坯階段,把線切割起伏的一面在礪石上研磨,目的是把凹凸的表面局部磨平,凹弧痕是研磨後殘留下原線切割起伏面部份的遺痕。

該器凹弧痕波紋大致是同一方向,可判斷是由單向線切割造成。

 

2004年8月6日木下哲夫 (上圖左)、藤田富士夫 (下圖左) 及作者共同考察桑野遺址出土玦飾製作痕跡

On 6th August, 2004, Tetsuo Kinoshita (top, left), Fujio Fujita (bottom, left), Together with the Author Examined the Technological Traces of the Slit Rings from the Kuwano Site 



線切割實驗考古與玦飾玦口方式的確認

a 實驗一:砂繩由側沿單向切割。切割後玦口的形態。

b 實驗二:砂繩由內沿向外沿切割。切割後玦口的形態。

c桑野遺址一對玦飾KW65、66的玦口製作,與實驗一切割方式相同。

d Chertovy Vorota遺址一件玦飾玦口製作,與實驗二切割方式相同。

Comparison of Slit Morphology between the Slit Rings Produced by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and Those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a Experiment 1: Slitting is done by pulling the gritted string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ring.

b Experiment 2: Slitting is done by pulling the gritted string outward from the perforated hole in the center towards the edge.  

c The shape of the slits found on slit rings KW65 and 66 from the Kuwano site is similar to the shape resulting from experiment 1.

d The shape of the slit found on slit ring from the Chertovy Vorota site is similar to the shape resulting from experiment 2. 

Copyrighted Material

 


線切割技術的擴散,同時是中國玉文化腳蹤移動所至之處。從目前考古資料看來,線切割技術起源東北後,再向四方擴散。自黑龍江以南的東北平原、黃河中下游河南至山東一帶、長江流域中下游,以至粵東沿海遼闊的範圍,都發現過新石器時代玉器線切割的痕跡。迄今對新石器時代玉器線切割技術分布的南限,已有初步的認識。大體而言,隨著中國東南良渚文化的消亡,線切割技術的南限就在嶺南的範圍,徐徐退出歷史的舞臺。廣東海豐田墘遺址出土兩件玉琮表面上,都遺留有線切割的痕迹。目前筆者對線切割技術分布的北限認識不多,相信俄羅斯的阿穆河以北及日本北陸一帶,今後可能有更多的發現。

 

老子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三十四章),可以引申為中國五千多年砂繩截玉史的注腳。距今8,000年前中國東北出現的線切割技術,是迄今世界上同類玉器工藝年代最早的代表,比中美洲早5,000多年。然而,目前中國東北玉器線切割技術的來源問題,仍在五里霧中。筆者認為玉器線切割技術的發生,可能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理由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繩子使用已相當普遍,出現所謂「繩子的革命」;其次是以由繩子穿戴的管珠,出現很明顯由繫帶造成的摩擦墜痕;更且以赤鐵礦粉作為中介質的研磨技術已存在。

這些事實,對我們考慮新石器時代玉器線切割技術的來源,有所裨益。當然,「風物長宜放眼量」,東北亞洲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階段的考古工作,將是解決此神秘之謎的關鍵所在。(鄧聰)

 

东亚线切割技术分布示意图

史前线切割技术在东北起源后,再向四方扩散。目前对玉器线切割技术分布北限的认识不多,至少包括俄罗斯阿穆河流域及沿海洲一带以至日本本洲北陆一带。西面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 (3,300 bc) 及长江上游青铜器时代 (1,000 bc) 也有些发现。南限方面则较明显,其界限大约在长江以至岭南。东南亚中南半岛以至菲律宾和台湾都并不在线切割技术范围之内。

Map Showing theString-sawing Techniques Identified in East Asia

The string-sawing technique was invented in northeast Chinaduring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nd subsequently it spread outward to otherareas. At present, its northward extension remains obscure. It isonly known that it was adopted in the Amur River region and MaritimeRegion of Russia and in the Hokuriku of Honshu inJapan. While in the west, there aresome dated to the late Neolithic (3,300 bc) being found in the middlereach of Yellow River; some dated to the Bronze Age (1,000 bc) have beenfound in the upp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Its southern extensionis rather clear. It extended as far as the Lingnan region via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Indo-China, the PhilippinesandTaiwanare excluded from the areasin which string-sawing technique was adopt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