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欧阳斌主席——“与魏树人先生对谈太极研习(下)”

 CeizhuPan 2017-09-01


汪永泉 ( 1904—1987),7 岁开始跟随父亲向杨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及其子杨少侯学习拳艺。1917 年,又得到杨健侯之子杨澄甫的指导。他深入继承杨氏太极拳,艰苦传授60 年,晚年著书立说,从而形成杨氏太极拳汪传一脉,对中国武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魏树人 ( 1924—2013),1958 年因患神经衰弱及左心房传导阻滞,与太极拳结下毕生之缘。1982 年, 成为杨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的弟子,并承汪师之遗命,与齐一、刘金印等著书传徒,弘扬杨氏太极拳法,是杨健侯太极拳内功继承人之一。

欧阳斌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武术荣誉八段,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爱好者。

刘应文 196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自幼酷爱武术。1990年, 师从魏树人学习杨健侯秘传杨氏太极拳,忝为内室心传弟子,深得太极内功秘授心法,列为杨氏太极拳秘传(老六路)第六代傳人。

郭真明 湖南省政协提案委提案督办处处长,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爱好者。


2010年8月19日,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魏家,魏树人与欧阳斌、刘应文、郭真明再谈研习太极真谛。


灵感在拳便豁然贯通




欧阳斌:上次您讲到奥妙尽在时机中,您的意思是不是不要误以为时机就是恰到好处?


魏树人:时机与奥妙之间,是种种出现的各人的灵感,前提是必须掌握时机。时机是什么?怎样掌握?早了没到,晚了它过去了。拳论有句“无过不及”就是指时机。时机比较不容易掌握,要在沉着、极静的情况下才出现。时机出现就是奥妙,奥妙来自时机。记得好像是在春天或秋后天气凉爽的时间,汪老师(汪永泉)突然提出这句话,他说:“到这个时候,你们功法里头掌握了时机,奥妙自然出现了,我就再不往下讲了。”功法到这个时候再好,没掌握时机,奥妙就出现不了。我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时机就像炒菜掌握火候吗?汪老师说:“对,你炒菜掌握火候,炒老了不好吃,炒嫩了还生。(把握时机才能)炒出好吃。”


“神视凌空点运行”,这是汪老师说的。你要射击,要有靶子,必须射到最中间去。靶子出现在人身上起什么作用呢?比方说人是纸糊的风筝,那三根提线在那靶子上拴着呢,只能这样理解。一问星,星出现,靶子一现即无,这时候靶子没有了,这是与它(靶子)相吸的,是练意的对拉拔长,也就是汪老师说的直肘撤身。一拔长,靶子没了,风筝断线了,三根提线不绷着,松弛了,那就是曲肘进身。


点运行就是一转,点就是问星的星,手出去都有一个集中的星,这集中的星人家掌握在那里。你去是分散去的,一集中你像风筝,他一蹬你就起来了,他不管你就飘起来,你被集中点牵着。咱们往往理解错了,以为是在内,有什么奥妙呈现呢?内外相合,再由内到外。对外讲是在内,实际上反着说呢,是在外,确确实实是在外。


第二句话可以充分说明,这还有一个茫点。茫点与鹄(gǔ,箭靶的中心)心是不是一码事呢?几乎是一码事。鹄心出现的时候,茫点一现即无。开始练拳的时候,相吸就是拔长,这是对拉,两头拉。为什么两头拉?曲肘进身不是往一块集中吗?是阴阳相吸,是合。拔长是直肘撤身,是开。这是固定的开与合,单一的开,单一的合,没做到开合相寓。太极拳术方面开合是关键,就是内外相合。甭管你刚柔相济还是曲直相求,都是说的这个问题,也就是一个点一个面,一个内一个外,一个开一个合。也就是说,一个环中的点,它是在外的。假如说上下一条线,中间有一个点,这线动一点,微微动,你不知面有多大,只能是在外面。


太极拳最高境界叫入化境,入化境是毫无迷信色彩的,我去各地方都特别说明这点。汪老师说拳术练到什么时候也没有迷信,也没有歪门邪道,就是拳术自然出现的时机奥妙。灵感,那时我不懂,社科院齐一他们说,在睡觉的床边搁张纸和笔,在灵感突然出现的时候就记下来,不开灯也可,不然就忘掉了,我那时经常这样做。灵感往往出现在凌晨的时间,这与太极的阴阳有关。好像昏昏沉沉,没搞清正确的练法是什么,一天没得到正确的理解,必须得沉着,在刹时间,沉着或静出现了,就会发现我怎么总在这边做,没在那边做,没考虑阴面的,而都在正面上。灵感属于时机,时机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往往是在凌晨稍微静一点的时间出现。


灵感搁在拳上就是豁然贯通,练了这么长日子,三五个月或一年没解决的问题突然明白了。比如欠一个胯圈往下沉,在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时候,在腰圈出现了。它不是上扬的,像女同志穿的很短的裙子,就是腰气圈。为什么在人身上出现得较晚呢?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双腿双手都在动,后来模仿大人的动作,手的动作多了,脚的动作就逐渐少了。为什么气功强调婴儿的胎息呢?可以不必去学,人生下来就是阴阳相合的。小孩模仿看得见的东西,两胳膊形成肩圈,肩圈属阳。太极拳练到肩圈动作多是第一步,叫作“跟头棍”,就是上重下轻,上面尖的东西倒过来搁在那儿,左右摇晃,忽视了阴阳平衡,没有到达胯,这是练拳的弊病。太极拳出现桩功,就是倒过来,把重的东西搁在下面,由一九到九一,仍达不到阴阳平衡。


人身上的中是胯,胯上头是阳,阳最集中的地方在肩上,肩上肩下都属阳。两腿有再大的功夫,也不能让脚一直朝上,必定是脚着地,驮着身形。拳论说必须手脚齐进,也就是阴阳齐动。所以说手到脚不到,打人瞎胡闹;手到脚到,打人如抛草。这是进入第二步功夫。手脚齐进横竖找,那还是有意的,还未上升到无意出真意,还差一大步。你有胯了,才能阴阳平衡,两腿虚实分明。


气是下去了就有上的,下去的属按的内气,上来的属掤的内气,这才理解什么叫掤变按,什么叫按变掤。一个方面阴面的过了头顶,再走,下来了,就是按了;另一方面是到了脚底,过了垂直线底端,再往上走就是掤。掤按必须相合。一按脚底掤起来的东西就是你追求的东西,是阴面的内功。你追求阳面的东西,还是形体锻炼,这就不乏气力,气力不是太极拳养生的东西。


真功夫要看后人的理解




欧阳斌:太极拳门派很多,每派各有特点,您为什么选择老六路,这是一个什么机缘?


魏树人:门派我们不讲多了。每个弟子练拳都有他的偏爱,偏爱就孕育门派。汪老师受杨家的影响,是没有门派。这问题上我们吃过闭门羹。


我练了28年,没见过这东西。刀、枪、剑、戟等等,这些太极拳的东西。杨氏、陈氏我都练过,吴氏、孙氏我没练过,但我理解。我把练了28年的东西全废了。别人说我在京城有很多追随者,齐一、王平凡、孙耕夫都是社科院的,“文革”期间没事做,和我练拳,认为我的太极拳在那时候还讲出了些太极拳的东西。后来社科院请汪老师去教拳,他们接受不了这些东西,才请我去,我是不去。我覺得太极拳恐怕没什么真东西了,只不过如此了。别人说你还追求什么,还想成仙啦。我说成仙成不了,凡胎啊。后来一次、两次、三次都不去,我本身不乐意去。我走遍京城,如杨禹庭等我都见过。我认为杨禹庭是有内功的。后来,我到汪老师那里一看,大不一样。我一进门就挨批评,因为我练拳不主张用力,用一手法,不需要反关节,不较力,用一种巧劲,就是杠杆作用。我去了,他们叫我跟老师试一试。我一扶住汪老师,他就批评我:“你干吗使那么大劲呢,你不是找着挨打吗?”


你用力扶住他,人家手已腾出来了,随便在你身上走,随时可以抛出去。我当时还自以为是,还是退了两三步。他不是用力打,是那种又要又不要,模棱两可之间,又开又合,他叫一梭拉(口语)。就是现在说的一开合,开中有合,开也打人,合也打人。所以太极拳阴面也发人,阳面也发人。现在外面太极拳交流都是形体打人。太极拳真功夫要看后人的理解了,有的人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太极拳是不会被埋没的。


第二天我又去了,我从零开始,从布衣开始。其中有一个叫孙德明的人认识我,他比我早去十几年,我叫他不要在老师面前提我学过拳。我重新研究汪老师的东西,发现确实不一样。那么汪老师说的就是真的吗?当时,社科院成立研究小组,其中有我,齐一掌握老师说的是什么。汪老师是只许看,不准到外面说。齐一要我拿一小纸、铅笔悄悄记,不小心让汪老师看见了。他不称我学生,称魏同志。他说:“魏同志,记什么呢?”我哑口无言,怕被轰出去,此后只是听、看、学。


欧阳斌:您那录像是比较规范的版本吧?

魏树人:没录像前,齐一老是让我在汪老师面前练拳,上午练一、二、三路,下午练四、五、六路,我也不断挨批评。我那野马分鬃式子下得特别低,汪老师说,干吗下那么低,不要那么低。我脚蹬得挺高,蹬到胸口差不离。蹬脚不能提脚过高,就蹬在胯圈。你蹬那么高,别人就托着你的脚,看你能站多久,你还能像泰拳翻过来给我一脚?人家粘着你的脚,你想抬也抬不起来。


老六路的揽雀尾里面有掤、捋、挤、按(演示揽雀尾)。没东西掤什么呢?应该是有内气的,从底下透过来,两手受内气的影响起来,内气上来必然下去,一吞吐。太极拳里写的掤、捋、挤、按,这可不是白写的,我亲耳听汪老师说,杨氏太极拳以掤为捋,当时我不理解。说明杨家的太极拳是遵照拳论来的。


拳论第一个字是掤,第二个字是捋,第三个字是挤,第四个字是按。掤是从下往上,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这里有掤起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就是按。掤起来,有一点“偎锅底”,它不叫含胸拔背,有含胸拔背不就是捋。捋往后,挤十字横线两边往前。掤过了中心就是按,按过了中心就是掤,就是掤变按。第一式揽雀尾里就有掤、捋、挤、按,这是汪老师练出来的,但没说出来。


欧阳斌:录像是经过汪老师反复看过的标准版吧?

魏树人:我的录像汪老师没看过,第一本书里的照片是汪老师看过的。照片是在出版社的录影棚照的,照了32卷,每卷36张,又补照了两三回。汪老师看了后说,就按魏同志的照片吧。汪老师一再说明,不是他要这样练,是杨健侯(1839—1917,杨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传下来的。我说你的功夫这么好,是不是可以改成汪氏太极拳呢?汪老师说,这是杨家的东西,是师爷的东西,没有我一点东西,我怎么学就怎么教你们,我干吗要改成汪氏太极拳呢?


这拳肯定是杨健侯传下来的,杨澄甫(1883—1936,杨健侯季子,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会不会,他也偶尔露出来了。在欧美同学会上,汪老师送他的时候,杨澄甫说不要打人家身体的体形,这是五根柱子(四肢、躯干),要往空处打,空处能打能空。老六路的练法有很多不同,如肘底锤强调三角步;像白鹤亮翅的四隅隐于亮翅中,逆螺旋走肘。


今年刘金印出了一本书,他说写了3年,只写汪老师的语录。汪老师说:“我要是不说,以后没人知道这东西。”早期弟子朱怀元、张孝达等,为什么不教他们?汪老师到晚年还是把东西说出来了。


海底针实际是平侧劲,使这个侧催头前的平,就是平侧侧平,平侧平。再说打虎式,哪来的虎?汪老师练打虎式唯一特殊的地方是这上面有一个鸼(zhōu,一种短尾青黑色的鸟)劲,起初我们理解是人上车,我扶你一把把你鸼上去。这个鸼是大鸟,你把它抱起在怀里,大鸟飞了,连带把人催出去了。


刘应文:我要多跟您学。

魏树人:你要好好研究研究,到你这地步,基本懂得形体与内功两方面的优越性。太极拳不是形体为主,是内气。你的力量拿出一小部分,别人就吃不消,就是缺让人心服口服的内功,你得拿出三四成内功。太极拳不是较力,是发挥内功。你好好琢磨琢磨什么叫作走弓弦,什么叫作走弓背。不外是曲直相求,避实击虚。汪老师比别人高就高在14年跟少侯(杨少侯,杨健侯长子,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代表人物)学剑手分离,剑手分离就是掌握时机,所谓不静不见动之奇。


今天,我可以提醒你一下,一般人垂直线的五点是垂直的,比较高一点可以“偎锅底”,垂直线是弧形;再高一层的人,垂直线的某一部分可生弧形,有四处可以生弧形,钟口顶点与上死点、上死点与中心点、中心点与下死点、下死点与下锤点之间都可生弧形。我不管你什么地方有弧度,也不管你有没有弧度,你是直的我也一概认为你有弧。因为你一动他,他就要躲,小力一扶,他就要以凹面对你。你得看身形有鼓出的意思,这就是时机,书上叫打顶点。


也不像有的人解释的那样,杨家也承认了,说没有凌空劲,但杨家有个打空点。对方凹下去,我视为鼓出,我把鼓出的打直,我要你的直,打所谓的垂直线上,一打他凹了,或是跟着你往外了。现在不是凹着,我看你胸前平着凸出来了,有多大,大约有3寸,10公分,把这个点打回去,这叫打空点,这就是所谓的时机。往往是堵住别人的手,你的手也腾不出来,必须是递肘腾手。打空点是我的内气打你的顶点,我的内与你的内交手,我的内掌握了你的内,我的空对你的空,首先你自己要练空。


功夫无息法自修




郭真明:请问唯有中心是实点,这实点与劲源或者九曲珠的第五点有什么关系吗?

魏树人:那是单说明乱环诀的用法,明白乱环诀就是高招了。双环一套十字生,我们不说杨澄甫说的那个,就说汪老师写的,他是听杨健侯说的,从练剑可以说明,汪老师曾说:“我的剑不要别人拿,到时候都要给别人呢,我的功夫还没练到那分上。”汪老师是实事求是的。汪老师的体会就是杨健侯的。我曾对他说过,杨家的东西要失传了,你曾亲口问过杨振铎(杨澄甫三子),他说他4岁时父亲死了,他是跟崔师兄学的。杨振铎懂也只是杨澄甫的东西,4岁的时候见不到杨健侯,差远着呢。


双环一套十字生,最初就是平圈、立圈,也就是单鞭的平圈立圈发,平圈立圈在哪儿?都没有都是意,你没有这意气,再有功夫都不成。十字四端皆弧形,从这头看也好,那头看也好,都是弧形的四个头,这个头就是掤变按,这个头就是按变掤,这个头稍歪就是挒,这个头稍歪就是采(边说边做挒、采的动作)。


唯有中心是实点,这句话非常重要。那弧形点打不得,打这边那边出去了,这边是采,那边就是挒,这边是挤那边就是捋。你不能打,你打上边是按,下边就是掤,下边根没了,脚底待不住。所以唯有当中是实点,特别的一句话告訴你,实点不能打。还要围绕点边行,说明在外,不在点当中,一切在外边打。十字交点一错位,现在说上下错位,我变掤一错位,你在实点上,你不就受捋、挤劲吗?左右一错位,你这边进来,那边就出去了。


十字当中是实点,这个点就是集中劲,集中劲也是挨打的劲,也说明了拳论上的点运行一现即无。围绕点边行就是避实击虚,不走弓弦,要走弓背,要养成只有弓背没有弓弦的习惯。点边行,不能打这直线,这四维都可以通,这是实点,避这实不就就这虚了。


过去了后,你要这最终的落点,落点一遇空,没有了,对方遇空就会六神无主,因为本来是顶着的,突然你把顶着的东西撤了,他不是前挺就是后仰,就出去了。谁都不愿意站在高墙上掉下去,就往后仰退到后边去了。不要单纯想拳论遇高则仰等四句话。杨家高就高在这里。少侯、班侯有点脾气,打人时容易把人打在地上滚,杨健侯要求必须从身前弹跳出去。


欧阳斌:看了您与我们揉手,很佩服,您练到这地步,还有什么遗憾吗?假如您退到我们这个年龄练拳,有什么要告诫的吗?


魏树人:不要尽在听,为了学而学,等于是别人拿勺子喂你粥,你自己不会拿勺子。指出的问题你做到没有?如时机怎么掌握,必须沉着,你不从这方面出发,一味大力小力,反关节,都是投机手法。


在拳术、揉手上不可偏一,不可以说我不揉手或不练拳。如走挤,谁走啊,他在领着呢。单一的力气,力是形,你缺少意领形。杨家说过,你扶着杆子头可以练杆子。玉女穿梭四杆子在最近出的书里特别说明了,回去好好研究。


咱们说第一杆子。杨家说八枪,丢了一枪没教,我教你也不学,你都把形体的学去了,内功一点也不学,连听都不听呢。我到汪老师那不到6年,老师去了23年,不研究老师的东西能到这地步吗?你得脱离一段时间,有拐杖你扶拐杖。所以我说功夫无息法自修。


拳术怎样练才对呢?概要说要意领气催。你领我就去,是形跟意齐进,你还是有意。什么叫无意?你那里领了,不去,是真领还是假领啊,对,领了,沉着,你要真正把我领了去,我的形不走自走,就是手出足移己不知。


你得如琢如磨,如迈步如猫行,在搂膝拗步,领着膝提起来,手往前指,集中劲碰到地上散了,再影响到我。身形起来了,下去的时候,踩着地气,迈步如猫行才有周身俱轻灵。上不练肩圈,下练桩功,站在那推也推不动,养生是不成的,技击奥妙是不成的。

 (责任编辑:亚闻 肖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