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三不留”的意义何在?

 pgl147258 2017-09-01

这三句俗语的意思是说,老人70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主人不要强留其住宿;8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强留其吃饭

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为身体各脏器功能,都在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疾病更是接踵而来。尤其是半夜和清晨,是意外出现的高发时段,一旦此时出事儿,会给陌生环境增加很多处理上的困难。

老人最危险的两个“死亡三联症”,其中之一就是“冬天、凌晨、扫雪”。日出东方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代谢加快,血黏度上升,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严重者甚至猝死。

因此,早上6点—11点,对老人来说,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国外学者也称这段时间为“魔鬼时间”。

另外,老人听力、视力都有所下降,在陌生地方留宿,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起夜时很容易被障碍物绊倒,发生意外伤害,所以,要尽量避免让老人在外留宿。

80岁以后,各种疾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有增加,连吃饭也要处处留神,特别是老人在外用餐,情绪激动,加上美味佳肴,容易进食过饱。据说,英国寿星托马斯帕尔就是在152岁时,应邀去伦敦,参加王宫盛宴后,去世的。

著名解剖学家卡尔维,解剖了他的遗体后,未发现任何衰老迹象,推测其死亡,是过度饱食所致。上面提及的老人“死亡三联症”之二,就是“饱餐、酗酒、激动”,这三方面,本身就是老人猝死的诱因,外出就餐,更容易让三方面联合在一起,危险更大。

总而言之,对于耄耋老人,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耳目失聪的老人,最好,减少外出机会。如果实在需要外出,最好在儿女陪伴下,早去早回。

在外就餐,要注意节制饮食,细嚼慢咽,控制情绪、限制饮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还要随身携带药品。

70岁后三不留,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切记,年轻朋友们千万要谨记!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语。70岁后的老人为何三不留?

这三句俗语的意思是说,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朋友或熟人家中串门,主人一般不要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一般就不要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岁以后,最好连坐都不要挽留了。这在当代全国各地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民间礼俗,这样做人们不会认为是对老人的失礼。尊重老人、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种做法似乎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然而,从人的生理规律和中国传统习俗 来看,这种做法是有其道理的,这也是人们从多年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人到老年后,身体的机能和适应能力都在下降。老年人外出时,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日常习惯发生改变,加上过度劳累或情绪兴奋等因素,容易导致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破裂等意外。老年人外出或在亲友家留宿, 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又一时难以适应,很容易引起意外伤害事故,并且陌生的 环境也会增加治疗、康复的困难,对人对己都不利。有一位老人在亲戚家留宿,在房间内不小心跌了一跤,导致股骨骨折,自己非常痛苦,亲戚也深感不安。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因此,“七十不留宿”是有道理的。人到八十以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老人 在外出赴宴、留餐,与亲友团聚,免不了精神兴奋,情绪激动,加上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老人会食欲大增,如若吃得过饱,加之交谈时间过长,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溢血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病变较多,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口腔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咽部的吞咽反射迟缓且常不协调。如果老人在进食时谈笑或进食过快, 很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也可能会使食物滞留在食道内,造成食管异物梗塞,发生“噎食猝死”。有一位老年人应邀去朋友家做客,吃鱼时,鱼刺卡在了喉咙里,结果因此去世。所以“八十不留饭”也是有道理的。人到九十以后,身体状况更加不稳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大,“九十 不留坐”就出于对这种情况的考虑。从传统习俗看,中国老人们离世时的愿望是“寿终正寝”,也就是在自己家中离开人世。作为子女来说,只有使老人能顺心如愿地寿终正寝,才会被社会舆论视为符合中国的“孝顺”传统道德。人进入七十岁以后,已到垂暮之年,病老弃世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老人外出不幸在亲友家中去世,就违背了老人们寿终正寝的心愿,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俗。其子女就 会被人们认为不孝,从而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良心的谴责;而接待老人的 亲友则会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产生许多尴尬和意外的麻烦。这种局面显然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人们对待老人外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说法, 意指人的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民间所说违背这一古训会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意外,不但自己家人难过,还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麻烦,于人于己都不好。然而,这并不是说老人的亲友们对老人没有感情。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俗,每到逢年过节晚辈都会主动去看望长辈。即使如此,有些老人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外出去亲友家。果遇到这种情况,应有熟悉老人生活习惯的人陪伴,尽量早去早好,最好不留饭、不留宿。如果一定要留下吃饭时,要注意节制饮食,细嚼慢咽,避免劳累和过度兴奋,并随身携带必要的药品。如果必须留宿时,要有家人陪护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一般都有规律且形成定式,随意改变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老人的生活环境被改变,就会打破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自身平衡,很容易出意外。作为子女,如真心地孝敬老人,就需顺其自然,小心呵护,让长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心平气和、深居简出、生活规律才是,而要保持心境平静和生活规律,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容易做到。因此,老人最好还是尽量不要赴宴留宿,“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言简意赅,不失为养生箴言。

网络图·文摘录编辑

在古代,老人"三不留",所谓"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其实它是指古代医学不发达,健康长寿者少,正所谓"七十年年死,八十天天亡,九十分分钟钟见阎王"。

为什么?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了七十岁,说明已经很不容易了,是前世积德行善所得回报,还不说你能活到八九十岁了,那时候你能活到八九十岁,简直是天方夜谭之事,再加上古代人医学不发达,人到七十来病基上就见阎王了,古代人一般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工作辛苦,生活艰苦,营养保健跟不上,人到了七十已老态龙钟,弯腰驼背了。

所谓"七十不留宿",一般是指七十岁老人留宿客家不方便,上了年纪的人晚上夜尿频尿急,次数又多,再加上老人对客家环境不熟悉,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上茅坑需自己点火掌灯,身边又无亲人陪伴,生怕地滑跌倒摔跤,也怕掉入茅坑,再加上人老了,身上小毛病诱发大病,身边又无医生及时救治,如果酿造老人不幸病逝,那就影响亲戚关系,弄不好还要赔上一副棺材才行。

所谓”八十不留饭‘,人到八十岁,一般消化功能已减退,一无牙齿,二无消化能力,天天面对客家主人的大鱼大鱼,弄不好还喝上一口酒,正所谓胃口大开,人吃了不消化,腹涨痛,喝酒高兴了容易引发心脑水管疾病发作,造成意外身亡,所以,八十留吃饭是件很尴尬之事。

所谓"九十不留坐",是指过去一般人家只有竹椅板凳,又矮又不结实,一般人到九十岁很难易坐矮板凳,一是怕他坐塌空了,摔到地上摔骨折或没了,第二个是怕椅子板凳不结实,散板造成老人家摔跤,第三个是那时候的人好客,喜吹泡黄豆芝麻热茶喝,怕呛到老人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了。

其实,到了现代社会,家居条件都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孝顺老人家,再加上现代医院多,医疗条件好,老人外出一般都有亲人陪伴,一般自身备有所需药品,所以,我个感觉到古代"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已成了历史,不再适应于现代人的待人接物之风格了。

做为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了很大的下降,如果出门在外,不管是他人和自己,要谨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并不是老人不该被冷落怠慢,而是从老人的健康出发,关心和爱护他,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而影起麻烦。

七十不留宿,老人年龄大了,大部分人对自己原来居住的环境已经熟悉,在自己家中居住,就是有一些年老产生不好的夜尿频繁、痰多咳喘等处理也很自主,如果居住在外会引起主人的忽略而自己处理上的麻烦,此外,居住环境的变化,老人也可能睡得不安稳,心理上的变化也可能心脏、血压等异常,这对老人的健康是危险的。

八十不留饭,年过八十已耄耋,牙齿少而消化能力弱,宜吃清淡稀软的食物,客留他处,主人为表尊重之情,一些老人禁忌鱼肉荤腥重油盐的食物,主人不了解而盛情款待,极有可能因饮食而发生不该发生的老人意外身体伤害事件。

至于九十不留坐,九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更差了,已不适宜久坐,适宜的片刻能承受,大多数已躺椅或床上休息为主,出门在外,又怎能象有在家里方便呢!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很久的民间老话,在现在也适用。七十岁到亲戚家不留宿,八十岁不留餐吃饭,九十岁不喊多坐会,是有其原因的。老话讲,七十古来稀,旧时候的人活到七十多岁是很少的,别讲是八十多岁,九十多岁了。这么大年纪的人,身体各个方面和机能都己严重衰退。有的还有疾病缠身,很有可能说倒就倒了,说走就走了,这就是不留的原因。如果留了,出了意外,解释不清,还要承担责任。遇到不讲道理的亲戚,会责怪你。好好的到你家,怎么就病了,死了,说不定会敲你一杠子。但是大部分老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即使你要留,他也不会同意的,免得给你添麻烦。

谢邀:老人“三不留”是指: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信。许多地区的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主家不应强留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便不要强留吃饭;到了九十以后,老人自己想走,亲友便不留多坐。如果违背这种俗信,可能会带来不吉和灾难。尊老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民间俗信似乎与传统美德相违,但从中国传统赡养习俗和人的生老规律来看,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民间对待外出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信条,是说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越大。民间所说违背这一信条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不测,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许多意外的麻烦。

对于这个民间俗信,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主人如果按照以上做法做也不会失礼。年事已高的人,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应该尽量少走亲访友,否则,很可能给自己和主人家带来麻烦。

最新的数据统计,男性平均寿命76岁,女性平均寿命82岁。七十八十都是生命的关键时期,是由中国人种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三不留“既是为老人的健康着想,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负责。人上了岁数,身体机能下降的很快,平时正常的生活环境可以维持下降的水平,这些东西只有老人自己和身边照顾的人清楚。有突发情况时,家里也都有应急的药物或者设备。至于九十岁的老人,已经公认是长寿了,身体机能处于临界状态,自己都不能保证明天什么样,更何况别人呢。

年过七十古来稀。就是说人一过七十,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健康是个未知数。到谁家去都有可能给人添麻烦,所以一般老年人到这个岁数就不爱串门,不爱在别人家留宿。那怕是亲戚。不是我们不留宿,不留饭,不留坐,而是老人都有自知之明,都有自尊。

三不留第一次听说,但觉得有道理,主要是三个不便一个典故引起,一是身体不便,走亲访友需要强大的体力,尤其是水土不符。二是饮食差异,人老多清淡,少食。三是交流障碍。代沟现象,听力下降,思维速度等。一个典故是中国人忌讳客死他乡,总要落叶归根,在自己屋内寿终正寑视为大吉大利,是白喜事。最后是前辈的爱,不拖累子孙,而给自已定的规矩。体现的是大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