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齐白石的甚多,人们对他的生平与风流韵事也滔滔不绝,现在的人们居多喜欢齐白石娶了几个媳妇,羡慕齐白石的性命活力超强,其实,齐白石的文化素养不算高,可是他的绘画审美却是天才水平,他谢绝别人邀请去看故宫藏的历代名画时言:不看,一看我就画不成了,此话也有他的道理,其实齐白石非常注重传统的, “深山穷谷未相宜,生长清平老乱离。欲化云飞著何处,昆仑嫌近祝融低。”齐白石题画诗恐怕在中国现代画家里也是较少地具有可调侃读性的。今天的拜物教流行、金钱至上,文盲又崇洋且打着现代开放的旗号,些许人整天不是神神叨叨的哲学名词就是几个外国人的洋腔蛮调,或则是自我感觉甚文艺青年的哀哀怨怨叫嚷着,能有几个绘画人去了解中国古人早就说过的道理啊!画中国画的人被素描照片弄昏了头迷颠了脑,模拟照片绘画就是自己的拿手法宝,喊几句外国歌星的词谣就以为个人不得了,哪还有“诗情画意”的闲招啊。若论中国文化的精良还需回头看历史,虽然过去时的中国人似乎比现在的物质穷了点,但民族艺术的绘画表现却还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人们议论齐白石的话题比他画的虾米还要多。当下,各种拍卖他作品的天价亦不断爆出,研讨他绘画艺术的会议名目繁杂且众多,许多齐白石的作品展也让人不断地开着眼,靠他而活着的码字人、作假仿制者不止成百也接近上千。齐白石说过自己是诗书画印皆精、水墨淋漓皆能,确实是绘画里的不拘一格皆洋溢着自然界的生气勃勃;所以,我觉得老白石的山水画是“西为中用”的文化典范也不为过。我看过他不少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也为他艺术创造激情的始终昂扬而喝彩;但更喜欢其山水构图与表现的奇异而现代;不管别人对他山水画看法如何,反正我看好的就非山水画莫属啦! 印象主义是近代西方绘画的一批“绿林好汉”,人们都是知道的。其以绘画艺术创新的姿态艰难而傲然地登上法国画坛,它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等,为西方现代绘画的以后表现打下了好基础。印象主义注重绘画外光的表现,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客观真实物象,从而使画家个人的眼睛观察与直接感受上升到表现的冲动状态,它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官办沙龙之艺术模式,带给了人们视觉的新美感。中国山水也是一贯制地的水墨晕染着,或者是青绿山水的变着法制作,虽然历代优秀作品数量亦可观,但像齐白石这样的山水大写意绘画则不多见。除了青绿山水的传统用色来表现外,把山水水墨写意与自然色彩融为一体的恐怕非齐白石莫属,连八大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与时代有关);虽然我们说黄宾虹是印象派有点表现也抽象的大画家,可他的作品与齐白石的山水绘画还是大有区别(另谈黄宾虹)。齐白石山水画里的色彩并非油画的写实色彩,又不是印象派纯外光的模拟与点彩,而是自然印象的概括性之表现,他用极少的色块来渲染,那透明淋漓的整体色调将画面的气氛控制着且鲜而不艳,尽管色彩似乎把新的视觉效果发挥到亮丽的地步,但他没有削弱水墨淋漓的传统技法之特性,这样的和谐是一种高度是一种创新的大胆,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印象主义;他开创的“印象式山水画法”(我自己的说辞)也影响着后来的不少人,虽然刘海粟、何海霞等也沿用此法来画山水,然而,能混为一体的和谐着、中国又西方的最佳者还数齐白石。 图一:《石泉悟画图》题画诗:“古人粉本非真石,十月功夫画一泉;如此十年心领略,为君添置未家船。”天空,水面,山岚,林木皆统一在夕阳晚照的余辉里,水墨的山石披麻皴与树形的点染都是传统绘画的继承,少量的空白底显露着把瀑布和屋舍衬托出,水彩一抹的青山把空间推向了深远,那枚印章的盖处真是妙不可言,好像一轮红日正在西沉或冉冉,红色的呼应在天空、房子和印章之间见转换。 图二:《一犁春雨》这张小品只有平远的局部,但把标题的诗意表现得亲切可人,柳树在春雨里顺风摇摆,不大的水牛人物造型刻画得非常生动,田埂的用笔断断续续,不规则的田块分割把观赏者的视野拓延开来,水天水田,正是“一犁春雨”的美景。也正是“白石山翁乡思永”(启功诗句)的内心独白啊! 图三:《松溪渔隐》岸畔上,一席蓬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一群黑色的鱼鹰在河溪里捕鱼,土地的颜色是轻重虚实的赭石色画就,鱼鹰的数目组织或多或少、疏密有致,鱼鹰的动态大小不一,似乎让人听到它们嬉戏忙碌的水花响声,渔人的小船在画面外,你就凭想象自己完成意象的展现吧;但整个视觉效果趣味生动,把渔家生活快乐的一个角落表现得欢乐也恬淡。启功先生有诗:“水禽浮泛自成群,鹅鸭遥观不易分;此是天机难说处,居然纸上画呈君。”那可不是鹅鸭,而是鱼鹰啊,估计是启功老眼昏花把鱼鹰看错啦! 图四:《幽居图》水边几间屋舍在翠柏的掩映下黑白整洁,水天一色,水似乎更亮一些,赭色的土地;就这么简单的一个生活场景局部,但白石老人的用笔用墨用色相当地讲究而干脆,他把柏树的主干也留成空白纸底色,树叶反而用青墨染就,水纹的虚实线条与堤岸的色里虚线呼应而对比着,妙而好看。 图五:《冰庵刻印图》这张作品挺逗,画面在不能成立的情况下却成立了。一座山半两颗松,一间屋舍四壁空,院墙像个垛粮圈,没有中景直接远。山色几乎是顺心所欲的挥洒青蓝而成,题跋与印章的加入把画面弄得不可理喻,但欣赏者却被他荒诞的艺术真趣诱得美妙难言,你说说,它是印象派吗?比印象派还表现,你说它是象征派吗?可这具象的视觉却是自己生存经历过的真实,如果说画面是画家自己的心灵感受还差不多吧。 图六:《网干酒罢》题画诗:“网干酒罢,洗脚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湖水里大面积的老辣线条虚实断续,天空与落日是一样的红,天空似乎接近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天色,但水面却没有余辉的倒映红,山丘岸柳却是水墨的一挥而就,我不知道水里的亮黄色与房子的白是否有区别,这是不是印刷品的故意不一着?渔船停靠门前,劳累了一天的渔夫就已经上床,这是世外桃源的农耕生活之理想,还是一种乌托邦田园的闲居自然,白石老人却暗示了自己绘画艺术的自信与淡然,这完全是自己内心的追求,是一种理直气壮的绘画性宣言,为了视觉的舒服,把水里的颜色给省略啦,管他真实的物象是什么,有时候,中国画就是这么不讲理也合理地“蛮横”着。 图七:《三寿图》我不明白为什么此画叫“三寿图”,松树、山峰难道还有天空?地貌可能会因为人的居室改变与四季的植物生存情况能够有些变异;但老白石的画面效果可谓美轮美奂,就像平地起高楼一样,几块大大方方的磊石却是山峰的形状,远山淡淡地一抹,松林长在平地上疏密不等且歪倒几棵,松针是大墨点的写意,他没有考虑到写生的真实,而是“蛮不讲理”地艺术着,画面干净利落,是其文化人格的写照,不是印象派的模拟,他的“印象派”完全是画家自己内心的愉悦图像,是美术历史上的奇思异想,是“休管他门外有斜阳”的前无古人之果敢,是人们艺术思维里的构想,是一种表现式的大印象。如果与我们现在人的真实“穷山恶水”画比较起来,我们的真实是不是太弱智也落后啦! 图八:《审音鉴古图》我喜欢齐白石的蛮不讲理之印象派,如果说他画的是生活里一个真实的场景,也不对。你看看这一张画就不难发现,其透视也是不讲理的,栅栏的样子挺搞笑,草地的团状色墨似乎一个荒芜的园子,几个先生欲鉴赏古画,这样的题材是自古以来的老套啦,但齐白石的画面却是没有重复别人的嫌疑。从落款字体上看在“旧京之西太平桥外”,估计是他中期的作品吧;白石的用色比较少,也就那么几种,可个人的视觉感表达却比较丰富,他把柏树的叶子用浓墨画出,青色的晕染就难以跳动啦,树木的黑白对比并没有扰乱画面中心的主题,这就是他的高招啊! 图八:《隔溪松》“徐江十里有清风,谁谓诗人到老穷。一事更堪夸友辈,开门常见隔溪松”。白石老人说是题旧诗补空。我不清楚他画在皮纸上还是其它的纸张上,房子的白色是纸底子还是白色的提染?这样的鸟瞰空间是中国画独有的惯常,但色彩的大面积使用却不多见。白石先生的符号化非常明显,他是用中国人特有的印象派式表现手法在抒情,可水墨大写意的山水画效果却是比较的“色”,落款题字把画面分割的两块连接起来了,言简意赅到了极致。 图九:《溪水小桥》这么陶渊明情调的世外桃源地,竟然是一群猪八戒的家庭队伍大摇大摆地走过文人隐士独步的溪水小桥,俗透到顶啦就是大雅,着实是前无古人的猪高士啊!可见此地的农家生活是多麽地惬意,山清水秀也五谷丰登,鸡鸭成群且牛壮猪肥。色彩感相当强烈,猪的造型体积感也较强,下垂的柳条与水纹的悠扬呼应着,此画里的幽默感倒不少,老白石着实是开了个大玩笑,似乎嘲笑那些惯于隐居的名人,也算调侃着自命清高的隐者,在自然的生存中,人与动物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生活之真实的确也是如此啊! 图十:《莲池书院图》此画也是齐白石的游记之作品,他称赞一个叫“挚甫”的执教人大开北方文气的地方,色彩的浓烈也是表达着他怀念此地的激动情感,老白石的荷花具有强烈的符号感,就像带尾巴的黑色气球轻重不一,房间里的书案上空无一人,是不是都去山里兜风啦额不得而知,远处的是河还是马路,这又是视觉上的迷迷糊糊;总之,画面似乎需要这么个白色的带状型,且与荷塘对比着又烘托出书院屋舍是非常的醒目。在这样的山清水秀之处修炼学问,真可谓是人生的美事一桩啊!看来湖南的红土地给白石老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啦,他到了北方还是依然表现湘江的“红印象”哩。 ![]() 图十一:《鳞桥烟柳图》三段一体的山水构图,淡墨渲染出烟气的飘渺,过去的山水里用空白来表示云气是屡见不鲜,用淡墨大写意的手法我则见得不多,虽然是远景的山峰,可老白石却浓笔润墨地丰富着,倒是近景简明扼要且横抹缕缕烟气,把柳树的主要部分都虚掉啦,这样的懒招是一种绘画的智慧,如果不想画出罗嗦的局部就需要合理地去遮盖它,遮盖就具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感,人的“贱毛病”就是看不清的东西越想弄明白。我不知道“鳞桥”的特征是啥,只看见白石老人的几笔描画而已。虽然重心都在画幅的上面,可我的眼睛没有晕头转向的视觉感啊! ![]() 图十二:《滕王阁二》齐白石抓住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序》之诗意,岸边有点土黄,滕王阁的红墙与落霞的一抹红色,中间一枚红印章,再有的就是地远水长啦,霞光里的一只大鸟展翅飞翔。齐白石没有把滕王阁全部画出来,却画个歪好歪好地像民间纸扎的房子;可是,观赏者不会去计较滕王阁的真实与否,天高霞远才是他绘画的旨意,九十二岁的他愈发童趣,一个“玩”字就表达了他的稚拙即晚年的艺术追求已经炉火纯青,我们的视觉从下面开始顺着落款的字行向上向上,直到“孤鹜”翱翔的天际,一派空灵的大气浑然使观者茫然感叹:“无皆有,有则无”是馄饨宇宙的大境界,人们不去注意眼前的物象。而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三处红色而不一样,此画的佳妙可喜可叹。 ![]() 图十三:《天长地久松山寿》简,简化,简洁地画出了中国人传统的吉祥、贺寿、祝福的寓意,这样的绘画挂在家里,每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心情必定爽快些许,好听的言辞不需要多罗嗦,好看的绘画不能让人的眼睛感到累。青山没有一点的墨色,了了几笔就画出了近远数山,松树的主干用笔枯涩厚重,松针还是白石的符号性点染,字的题跋既放得开且老辣,地面仅仅是几笔淡墨的线条横抹,一块赭黄的颜色与青色形成对比,言简意赅地让我不敢再多说啦。 ![]() 综观齐白石的山水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书、印在画面里的结合是非常地统一也和谐,尤其是书法的横贯竖穿把构图的凌乱连成了“曲径通幽”,诗句的文字魅力把画面的含义更进一步地扩展,印色的红颜又取得了“画龙点睛”的佳妙,这就决定了他的山水画视觉中的妙意丰富多彩,书法与绘画相衬互托,且使简练里的多重印象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的现在国画人缺失的恰恰正是这一块,虽然他们美其名曰是现代,其实是在掩饰着自己中国文化的倒退与浅薄。我喜欢齐白石的山水画胜过他的其它作品,也觉得山水画才是齐白石艺术的最高水平,因为他是“蛮不讲理”地艺术着且合理;我欣赏齐白石“管他门外有斜阳”的自信及坦然,对他艺术高低的说法“自有后来人”;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现在的“画富豪”们之奢华,没有现在码字人的大肆吹捧与商人的炒作着,更没有什么“胡闹财富榜”的排名状,也没有洋人的投机与煽情;但他却为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性的荣光与首肯。我们的现代山水画尽管是名家爆出连连,些许以西方现代艺术表演的“山水玩意”花样翻新,但齐白石的山水画才具有的真正现代艺术价值;我希望齐白石的精神后继有人,我期盼齐白石的优秀艺术能够被许多的人深入了解。 凡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都能“天长地久松山寿”;凡是高度的绘画美感必然“昆仑嫌近祝融低”。美哉中国的齐白石,妙哉中国的表现派山水画艺术之印象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