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老板你也敢吵架?

 维克多_雨果 2017-09-01

    一个朋友说他在向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发生了剧烈的争执(他自己一直这么认为,但同事们坚持认为这就是吵架)。结束以后,他向当时在场的一位小同事寻求道义支持,不料得到的回答却是:“吵架的时候,人总是显得比较丑陋,还是不吵的好”。这句话给他依然激动的情绪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争吵的时候,别人根本没有在意双方的对错,看到的仅仅是各自丑陋的表情。

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敢和上司“吵架”,既可以显现自己特立独行、坚持真理的性格,也给上司塑造宽宏大度的形象创造了机会,还可以向年轻一代弘扬团队中唯真不唯官的公司文化。但这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自我安慰,除了真的想撂挑子不干,没人不会因此而后悔。

这样做的后果绝不仅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丑陋,更重要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是自毁前程。没有哪个老板喜欢下属在同事面前的挑战,除非你遇到一个拥有远大未来的领袖,大部分的情况下,上司会一边告诫自己就事论事、不要和你一般见识,一边在看你的时候不自觉的戴上有色眼镜。

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明知这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却总是不断发生。没错,这是情商的问题。我们总是喜欢把那些性格外向开朗、见面自来熟的人当做情商高,其实真正的情商(EQ)是指人对自己情绪的了解、选择与超越。一些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就更多的决定于他的情商而不是智商,对于管理者更是如此。

情商理论的的创始人彼得萨洛维说:导致很多人失败的真正原因和技能毫无关系,总之,他们还没有在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时就已经失败了。简单的说,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聪明——这种聪明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情商。

因为情商是从智商的概念发展而来,所以我们想当然得认为情商和智商一样,更多的取决于遗传因素。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说法,不是正好证明情商的确是难以改变的吗?直到看了管理专家吴岱妮女士的著作《有感觉,还是没感觉》我才相信:比起提高智商来,提高自己的情商要容易的多。在大部分场合,只要你控制好6秒钟的时间,你就能够成为一名情商高手。

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是,比起思维的启动和运转,情绪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在情绪反应6秒钟之后,思维才会启动。当对方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激起了你的极端情绪时,你是否等待自己的思维6秒钟,决定了这次谈话会变成一次毫无意义的争吵,还是一次愉快的深入沟通。

心理学家把人和人的极致情绪分为八种:暴躁、嫌弃、悲痛、惊叹、恐惧、崇拜、入迷、警惕。这些极致情绪会干扰人思考的客观性。如果在6秒钟之内就做出反应,那就意味着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劫持了。我们所做出的大部分蠢事,都是情绪被绑架的结果。

当极端情绪来临时,本能会让我们迅速做出防御。在办公室通常我们防御的核心是,“我是对的”。在这样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下,我们都会试图以最快的速度证明“我是对的”,从而让观点的分歧演化成情绪的对抗。这一刻,我们恢复到了自然人的状态,平时我们遵循的层级观念被抛到了脑后。而一旦当事双方被情绪劫持,第一个回合的争吵之后,正常的思维就很难有浮出脑海的机会。尤其当争论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上级要维护在团队中的尊严,下级要维护自己的脸面,争吵会不断趋于恶化,直到理性回到其中某个人的大脑中,争吵才会平歇下来。

在职场中,我们周围会有这样的“情商宝宝”,他们率性、自我,在任何时候都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成为被照顾的对象。还有的人会有情绪的“定时炸弹”,他们平时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知什么时候却失控,大发雷霆;也会有“情绪透支”者,从来不发脾气,却不能缓解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压抑感;更多的人是情绪的“梦想家”,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练就,在成在任何情况下都没脾气的老油条。而真正的成功者,是所谓的“情商专家”,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绝对不是没脾气,而是当极端情绪来临时,会自动启动自己的“6秒钟机制”,通过喝一口水、转移讨论话题、闭目养神等手段,让思维回到大脑,然后让不带情绪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把情绪掩藏起来,而是让情绪以一种得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涵养。依靠思维运转的情绪,是自己达成沟通的工具,而不再是情绪的肆意发泄。

没有人会认为当众和老板吵架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奇怪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这样一种疑似自杀的行为并不罕见。

害怕被情绪劫持冒犯老板,从而采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争辩,经常被误以为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这里面的误区是,如果问题在当时被回避掉,你很难获得再次提起的机会,问题依然是问题,最后由此产生的后果老板是绝不会承担的。当面沟通的好处是,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下级和上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甚至沟通方各自的表情、语速、肢体语言,都对沟通的结果产生影响。

当分歧存在时,必须进行深入的沟通,高情商者的优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来的。

在你不冒犯老板的前提下,哪个老板不愿意遇到一个肯说真话的下属呢?而学会用好自己的6秒钟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