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长的很是凶猛, 在画里时不时虐待小鬼。 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 挥剑斩鬼:钟馗图赏析 文\孙润之 兴许是世间灾难横行,天灾人祸百姓不宁,为了驱疫镇邪,钟馗信仰自六朝以来繁盛至今。百姓对生活美好的祈愿和市场推动使得钟馗题材的卷轴已经成为神佛人物画中的一个大类。钟馗的形象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程式,固定下来。比如钟馗大多侧脸斜视怒目圆睁,帽翅冲天手握利刃。绘画情节上有的挥剑向鬼,有的使役鬼仆。大凡均是“乌纱破帽大红袍,举步安闲扇慢摇”、“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猩红髯如戟”。在任伯年之前,钟馗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吴道子首创至唐末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形式单一,主要以门神画形式出现。五代至宋为充实阶段,这时候已经不限于捉鬼之事,故事日趋丰富,表现钟馗出猎和嫁妹等家事活动,钟馗的神性向人性转变。而元明至清末的阶段,随着文人介入钟馗图创作,画中便开始寄寓文人阶层对社会衰落和自身落魄原因的鞭挞,抒发自己压抑愤懑的情绪。此时出现“寒林钟馗”、“移家钟馗”、“醉酒钟馗”的形象,也即“非假鬼神名目,无以舒磅礴之气”。任伯年身为海上画家的领军人物,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画匠。他的钟馗图文气英武,同时寄寓了文人的审美意趣。 钟馗本是唐初终南人,相貌奇异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唐玄宗嫌弃他的长相丑陋,即便他已中第却不录用,一气之下钟馗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一次唐玄宗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那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他愤怒地斥责小鬼。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便是终南进士钟馗。于是钟馗的形象便定形为凶神恶煞除鬼祛邪,图中的钟馗紧锁眉头,似乎再难容忍与鬼蜮为伍片刻,他口衔白刃按倒小鬼,双手正在利落的挽起他的头发,蓄积着待会儿的刀光闪动手起头落的痛快。他迅疾掀开袍角,松散的靴子丝毫没有影响踏在鬼身的力量感,反倒是靴沿垮落后露出的腿毛和靴尖破落捅出的脚趾,显示出真汉子的豪爽大度与不拘小节。任伯年敏锐地捕捉到了钟馗的爽快泼辣和正气凌云的个性特点,他将大写意用笔中“写”的淋漓酣畅融入了绘画语言,于观众毫无察觉中已经感受到钟馗的英武大气。和任伯年其他的人物画一样,人物的衣纹简练老到,正锋侧锋兼用,略带金石味。令人感觉到衣袍内雄壮的躯干和郁勃于胸的凛然正气。画面看似简单实际又不简单,二人的主宾关系表现在对钟馗的刻画丰富,衣纹复杂并且略用淡墨渲染。而居次要地位的小鬼上衣仅仅勾勒轮廓,背对观者,可以看出任伯年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层次非常清晰。 写意人物画的点睛之处在于脸和手脚的刻画,任伯年用扎实的功底,形象的描绘了皮肤黝黑体毛茂密的捉鬼大神。钟馗的怒发冲冠和驯服的小鬼象征清平世界的到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本文已经发表在书法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