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远离户外风险,看27年资深户外玩家用生死经历总结的实战经验

 Danliel88 2017-09-02

编者按

每一个热爱户外的人骨子里大概都有一股冒险和挑战的精神,有27年户外经历的吕铁鹏就是其中一位,圈内都亲切称呼他“老铁”。从20多年前创立清华大学登山队,到后来玩攀岩、攀登珠穆朗玛峰、四姑娘山、玉珠峰、慕士塔格峰等雪山。一路走来,老铁看过太多兄弟朋友在登山途中发生坠落事故,有的朋友失踪至今还没找到。他自己也经历过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05年攀登玉珠峰,遭遇暴风雪,独自熬过18小时找到队友;2009年攀登四姑娘三峰时遭遇严重高反;2012年,登顶慕士塔格峰后在下撤途中冻僵;2015年在尼泊尔攀登珠峰,中途突遇地震雪崩,侥幸逃过一劫。


对于一个户外经历丰富并且多次直面生死考验的资深户外人,老铁有哪些感悟和经验分享?前段时间,小安君和老铁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每一条经验都是有故事的,一地要认真看哦。


吕铁鹏 (老铁)

1990年创办清华大学登山队;2000年创办ChinaClimb 中国攀岩俱乐部;2001年全国攀岩锦标赛前十名;中国登山协会客座讲师;先后攀登珠穆朗玛峰、四姑娘山、玉珠峰、慕士塔格峰等雪山;曾担任美国思锐领导力机构培训及咨询总监。




01

英雄圈,每个户外人都可能经历的旅程



英雄圈(The Hero’s Journey)的概念由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他的书“千里之王”(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提出,它描述了典型的“英雄”原型。英雄的成长历程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1.离开:英雄离开熟悉的世界;2.开始:英雄学习在陌生的世界冒险,在那里获得神话般的力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3.归来:英雄回到熟悉的世界。


可以看出,这个叙事模式一贯被经典好莱坞电影采用,并以此塑造了超人、蜘蛛侠等诸多英雄人物。


这个英雄圈,和户外人的探险过程是一样的,每次出去都是从一个正常状态到非正常状态,从我们平常的舒适圈转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住帐篷、吃野餐,接受各种恶略天气的洗礼,甚至会遭遇野兽到访,最后我们在队友的帮助下战胜挑战,平安归来。同时,随着户外经历的增多,胆识也越来越大,想挑战更多未知的路线。但是,在我们准备进行英雄旅途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做好风险预案。



02

任何时候,不要孤军作战


有次活动,山上的食物储备不足,老铁当时自告奋勇下到大本营背食物上来。他从早晨9点出发,回来已经是晚上了。全程十几公里都是大石头,如果不小心摔一跤,就会掉进石头缝里,其他人将很难发现。幸好是如果,老铁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户外活动要遵循“四人同行”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要一个人行动,否则一旦遇险将无人知晓。


小贴士

结伴同行原则

所谓结伴,就是要至少有一个同伴和你一起出行,那到底几个人一起结伴更科学呢?根据国际通用做法,现在比较提倡的是“四人结伴”同行原则。


顾名思义,“四人结伴”同行指的是在户外始终有四个人一起结伴而行,这样团队中自始至终都相互对同伴负责,如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有一位同伴受伤无法继续行军,这时可以派队伍中的一位同伴原地陪伴并照顾安抚他,另外两人则可以结伴去寻求救援和外界协助,如此一来,就保证了伤患方和救助方都是至少两个人在一起,避免一人出去寻求救援,然后他再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则无人知晓。


往常的很多户外事故案例显示,一人出去求助发生意外情况更多,而把伤患一人留在原地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03

不要轻易丢下你的装备


2012年,为登珠峰做准备,老铁去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当快登到山顶的时候(目测离顶峰大概还有100米),他便把羽绒服脱下放到那里,轻装之后继续往上走,走了很远,终于到顶峰。等他拍完照片下撤的时候,日落伴着一阵大风,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他,此时才想起山下的羽绒服。然而,当他走到放羽绒服的地方,却发现羽绒服被人拿走了。幸运的是,老铁下撤途中遇到一位热心的驴友,把自己的备份羽绒服借给他穿,否则他将饱受失温的折磨,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次经历给他上了一课,在变化莫测的野外环境,装备就是自己的命,“包不离身,身不离包”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04

到户外去,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老铁这样久经户外的硬汉,也曾受到过户外创伤。一次到河北蓟县拉练,登山途中遇到一具多年前遇难的尸体,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敢一个人走夜路,遇到有挑战的路线,就希望有更多人能陪着他。


参加户外活动,我们不仅会遭遇来自天气、地形等方面的客观风险,同时也会遇到类似尸体、同伴遇难等心灵创伤。所以,在你出发之前,问问自己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05

不抛弃不放弃,两兄弟结下生死之交


玉珠峰突遇暴风雪,兄弟二人迷路失联

2005年五一,老铁和搭档周云(小狼)在做玉珠峰登山节高山技术教练期间,相约用一天时间完成冲顶计划。他们出发当天上午晴空万里,当他们到达C1营地,眼看顶峰近在眼前之时,天空突降暴风雪。他们登顶后再下撤时,风雪已把他们来时的脚印覆盖,加上从山顶到中间营地的路绳被拆,不久他们就迷路了。迷路之后,搭档小狼提出下去探路,老铁在原地等了很久,直到他快冻成一个雪人,他尝试着往下找搭档,找了一路没找到,只好自己往下走。就这样两兄弟失联了。



一路向西,走向青藏公路

迷路之后,老铁接连经历了几次小型雪崩、冰裂缝、尸体、幻觉等磨难,他坚信一点:青藏公路在雪山西侧,一直往西走就能走到青藏公路上,然后就有机会向路过的人车求救。后来暴风雪延绵到山下,遮盖了整个高原,但是太阳能够透过云层射出光线,他继续往西边方向走。


凌晨2点,老铁走着走着就站在那儿睡着,后来被掉在地上的冰镐惊醒。惊醒后老铁发现自己站在无名高地上,暴风雪已停,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天空闪耀着无数小星星。老铁意识到不能继续睡下去,那样肯定会被冻死,所以他开始寻找北斗星,找到北之后继续往西走。夜里没有什么参照物,他只能盯着西边一颗最亮的星星往前走。



走到凌晨5点,他看到远山有汽车的灯光,这才知道前边有公路了。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又平安回到人间了,这才开始感觉到饿和渴,在这之前都是恐惧、焦虑的状态。 


失联18小时 遇见队友抱头痛哭

早晨六点钟的时候,老铁拦下一辆货车,他们要进山修路,只能把他放到离昆仑峰山口5公里的地方。之后,他继续走了3个小时,终于在上午9点半,踏上了青藏公路,此时大本营的车也正好出来,大家见到老铁后,彼此抱头痛哭。青海登协李维东教练把老铁按倒在地,爱恨交加,高兴的是他还活着,埋怨的是为什么不听话。在他们出发前一天,当地向导提醒过明天肯定有暴风雪,但是他们觉得大晴天哪来的暴风雪,结果被大自然狠狠地教训了一次。

 


老铁用这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的体力多好经验多丰富,都要听当地向导的意见,遵从团队的整体安排,不涉险,不大意,不独行。自负、自大、自满、自欺只能走向自尽的悲剧。



重逢之时,重生之日

搭档小狼回忆,'2005年,我和老铁一起冲顶玉珠峰,当我滑坠的时候,他给我的装备救了我的命,我被当地藏民救起,50分钟后我醒了。然后我找到老铁失踪的地方,经过多方人员10多个小时的救援,地毯式搜索,终于在青藏公路上找到他。”


小狼在登山日记里写到:“那天,很冷,老铁他的身体已经死亡,但是他的灵魂还在,而我身体还活着,但是我的灵魂没有了。当我们见面时,我们已经重生了。”



06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世界速攀第一人“瑞士机器”斯特克魂归珠峰

作为一名坚持轻装上阵的登山者,斯特克被称作“瑞士机器”,他曾以前无古人的速度征服过许多高峰,也曾在不使用辅助吸氧的条件下登顶珠峰。在这个速攀与超轻攀登的时代,他用一个又一个令人惊讶的表现,将这项运动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斯特克经常挑战险峻路线,却连防止坠落的绳索和设备都不带,他深知任何一个小小的过失都足以致命......


只是,我们都没能预料,他会出现这种失误。


今年4月30日,斯特克在挑战珠峰期间,不幸从努子峰滑坠至二号营地,而他的生命也留在了自己一直在征服和挑战的高山中。


斯特克是创造多项世界登山纪录的探险家,他的成绩足以证明他具有超强的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相信他在出发前也预见了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做好了准备,认为是在自己能力可控情况下挑战自我。但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风险还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普通的户外爱好者,更应该认识到户外安全的重要性,不参加超出自我能力的户外活动,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07

安全户外“三部曲”

大卫·霍普金斯在《在冒险中成长》一书中认为:“参加具有冒险性活动,只有参与者的能力与风险匹配时,才能更好的从中学习。”


 1 

参加学习和培训

户外运动是指人们以人力或利用自然力,在基于自然的环境中开展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性和探险性,所以要求参加户外活动的人具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专门技术、生活技能和各种解决突发问题的技巧。


对于普通的户外爱好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户外知识和技能:1.学习户外方面的专业书籍;2.结交一些户外运动高手和讲师、教练,向他们学习;3.利用网络搜索工具,到专业户外网站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4.关注户外安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小安君会持续为大家推送专业权威的户外安全知识。


对于教练、教师、领队等户外行业从业者,就要通过参加国家认证的正规户外机构的课程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才能带领更多的爱好者、老百姓去安全地享受登山带来的乐趣。


关于户外技能培训可到中国登山协会官网了解:www.cmasports.cn


 2 

提前计划与准备

老铁目前有过2次攀登珠峰的经历,第一次是1992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北坡),第二次是201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南坡)。有谁知道,在第二次攀登珠峰之前,老铁为此付出多少呢?


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锻炼身体,骑单车上下班、跑步、登山拉练。从最初的跑2公里进展到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体能极限。他几乎把上班之余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健身这件事当中,一练就是三年,直到他认为他的体能储备可以应对攀登珠峰的各种挑战。同时,老铁还做好了技术、装备、精神、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准备。他为攀登珠峰的梦想锻炼了三年,请了三个月的假,花了三十万请尼泊尔专业登山团队。所以,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某某完成“7+2”探险计划、创造了xx纪录,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天生的探险家,殊不知荣耀背后他们要默默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


老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参加什么样的户外活动,出发前一定要问自己七个问题:为什么去、去做什么、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和谁去、怎么去、带什么东西等,这都是行前计划要考虑的因素,出发前的风险预估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3 

跟随正规军

多年来,老铁见过太多不正规的户外领队心存侥幸心理,视风险而不见,也因此酿成很多悲剧。


去年,上海一个登山队去登慕士塔格峰,登顶后下撤快到大本营的时候,一个队员掉进冰裂缝,领队和队友无人知晓,直到第二天领队清点人数,才发现少一个人。


还有一次老铁去登四姑娘山,本来计划当天上大姑娘往返,到了山顶,看到雪很厚,向导都随时有可能滑下去,所以决定下撤。走到大本营时,碰到好几拨领队带队伍往上走,老铁告诉他们山上很危险,但是他们仍然不顾劝告继续前进。


所以,大家参加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请选择在中国登山协会正式注册的俱乐部,跟随的领队要持有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资格证书。



08

拿得起,放得下



尽管老铁攀登珠峰的有效期还剩一年,也有朋友邀请他再登珠峰,但他还是婉绝了,理由是:家人还没准备好。


两年前,老铁在尼泊尔攀登珠峰期间遭遇地震雪崩,瞬间导致20多人丧失,几十人受伤。老铁的帐篷刚巧处于大本营一侧,才让他逃过一劫。除了幸运,老铁的机敏和应变能力起了关键作用,他最早发现雪崩的到来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雪崩警示”,也因此让更多人幸免于难。


这次九死一生的惊险经历,妻子尤其是两个孩子承担了超出常人的压力和忧虑,让他暂时放下登顶珠峰的梦想。27年的户外经历,让他如今悟出六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日本八旬老翁尚能登顶珠峰,所以年龄不是问题,他会在家人心理准备好的时候,再重拾这个梦想。此刻,他只想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认真履行父亲的职责,享受快乐幸福的亲子时光。


编辑:嘉泽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