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比快好?也说大学生慢就业

 云中公子 2017-09-02

  毕业新去向 
  图/吕志华

  离喧闹的毕业季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学生们就像从象牙塔里放飞的鸟儿,拿着一份份入职通知,成了社会新鲜人。但是,与前辈的80后们不同,如今的95后毕业生们,有不少人并不急着投入火热的职场,在毕业之后,他们给自己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选择游学、进修、实习等等,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规划。

  

  这样的做法有个流行的说法,叫“慢就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95后的毕业生们有着强有力的家庭经济实力做支撑,这种“慢就业”的趋势正在扩大。

  

  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希望自己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面对社会职场之外,诸如考研、出国留学、报考公务员……甚至只不过是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周游世界里度过自己的“间隔年”的,也大有人在。

  

  寒窗十几载,到了该工作的时候,却“慢”了下来,听起来似乎并非什么好事。但事实上,“慢”下来好好思考,好好计划,才真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多年来,大学生毕业后求职,对自身职业定位有偏差、所学专业与职场需求不匹配、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而做出错误求职选择等多重隐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近日关于毕业生急于求职,陷入传销陷阱的报道,也屡见报端。对于刚离开校园,社会经验尚缺的毕业生而言,不急于背负工作的压力,而是冷静地观察社会,好好地看一看,走一走,未必是一件坏事。

  

  而我们能够容忍部分学生‘不着急上班’的行为,正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更加包容的表现。

  

  所以,做好准备的“慢就业”,相比急匆匆的“快就业”,更适合对未来有长远规划的毕业生们。当然,“慢就业”不宜时间过长,其形式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而定。长期的“慢就业”导致对职场的恐惧感,可能养成求职惰性。如果把“慢就业”变成“啃老”的理由,那可就糟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