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笔见功底 墨落得精神

 gudian386 2017-09-02

艺术家简介

李涵,1940年生,河北省泊头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20世纪60年代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师从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肖淑芳、李斛等名家。经过5年全面的绘画训练,广泛学习和深入钻研传统的中国书画技巧,并注重深入生活观察与写生,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取材广泛,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无不涉及,用笔苍劲、浑厚,生意盎然、饶有情趣。

李涵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先后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广州民族民间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任教,培养出很多绘画人才,为弘扬文化做出了贡献。

李涵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是李苦禅的亲传弟子。十年前就来到景德镇创作陶瓷绘画。十年磨一剑,李涵对陶瓷绘画有了更深层的领悟。他认为,国画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本应是同一类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是材质不同。但在美术形式的分类中仍将陶瓷绘画艺术归纳到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范畴,导致美术界对陶瓷绘画的发展和成果不够重视,介入的国画大家也不多,非常遗憾。如果张大千在世时能在陶瓷上创作他标志性的铁线描绘画,齐白石用釉下彩画虾,徐悲鸿画马,效果想必极好,因为陶瓷完全可以发挥出国画的水墨语言。假如这些国宝级的国画家能介入,他们留下的瓷器作品将是后人的灯塔。

陶瓷绘画有其工艺难度,这需要时间去摸清绘画材料的变化规律。一旦掌握了料性,真正能体现创作能力的就是手上的绘画功夫了。李涵认为,瓷画创作需要国画基础为功底。据他所知,在中央工艺美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的课程安排里,国画课程比例最大,国画的训练对瓷画创作有重要作用。陶瓷绘画初学者应该深入学习国画技法,不能学了一点就开始画瓷画,还应继续了解笔墨关系,学会使用笔墨,找到适合自己的笔墨表达方式。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国画讲究力透纸背,那么瓷画上如何表现力透纸背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力透纸背。力透纸背并不指力气大,能把宣纸或者瓷器画破,而是指画出来的线条如钢丝一般刚劲有力。要掌握这样的笔力,难度非常大。按照李涵亲身体会,最好从书法入手来训练手腕的力度。可以通过临摹字帖来练习,比如隶书、魏碑。这是练笔力的最好方法。李涵的老师李苦禅先生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坚持练字。李涵感慨恩师的勤勉:“你以为练字有止境吗?永远没有!一辈子都要坚持练!”他回忆道,李苦禅先生一闲下来就开始练字,而且他练字并不是自己想当然去写,或者有意创造一种字体,而是坚持对着字帖练字。现在,李涵也保持闲来练字的习惯。练字不仅能强化手腕的功力,还能在落款时写下点睛之笔。国画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字体不配合,落款的内容再华丽也会直接降低作品的格调。李涵建议,平常练功的字大小不能小于拳头,练画上的题字大小不能小于葡萄。为了配合绘画的风格,各种字体都要练习。练字对陶瓷绘画有很大裨益,这是因为绘画中蕴含着丰富的书法的笔法。比如画竹子、竹竿是篆书的功夫;枝桠是行草的功夫;竹叶是楷书的功夫。或者画藤本植物,是草书的功夫,这些笔法全都可以利用书法训练来解决,既练了笔里、笔法又练了落款题字,可谓一举三得。练笔墨功夫难就难在它需要时间,非坚持常年累月不能掌握。在信息时代,文字的书写已不依赖纸笔而变成依赖键盘,艺术家就更应有一份担当,将手写书法看做人类整理自然、描绘万物的最高创造形式。

李涵的两位入室门徒李树生、余昕童这些年来跟随恩师欣赏到很多景德镇的陶瓷绘画作品,他们发现景德镇的画家在大写意这一领域有较高造诣者不多见。大写意绘画不见得一定要粗放、抽象、宏大、黑黢黢一片。李涵认为所谓的“大写意”其实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粗笔大墨,比如李苦禅先生还有齐白石先生的绘画风格;另一个是特别草率,用草书入画,像大画家徐渭的绘画风格,虽然笔墨不大,但是特别潇洒灵活。大写意绘画理应在陶瓷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但迄今为止,少有高水平的大写意陶瓷绘画作品问世。造成水平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基本功练得不够,尤其是书法的基本功,还没进入写意的真正境界。写意画再大也有有限的地方,仍需要一些具象的细节来点睛。比如说画鸟,就看他鸟嘴、鸟腿钩得怎么样,玄机在线条,一笔见功底,墨落得精神。

作品欣赏

瓷板画

瓷板画

瓷板画

瓷板画

瓷板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