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最悠久的历史,却不是文物大国。 一般说来,博物馆以及馆藏文物的数量及质量,再加上开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物实力的鲜明标志。 可能你从一些报道中可以知道一些,看到国宝流落海外也曾痛心疾首过,但当你确切知道每年中国文物巨大的流失量时你才会真正感觉到震惊和悲哀!毫不夸张地说:单从文物数量上看,疯狂的文物走私,使得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失去一座故宫。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死的记忆,它用物资的形式储存着不同时代的人文信息,传承着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从馆藏文物的数量上比较,我们更缺少一个文物大国所应有的优势。 8月22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长集体亮相,9家博物院的27件“镇馆之宝”将在央视国家舞台上完成一场由观众选择的特殊展出。从“诗词文化”到“国家文物”,央视的文化布局在逐步升级。 据统计,2017年开年,《中国诗词大会》十期节目累计观众规模破12亿,节目的热播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学风潮,而单期观众规模破亿的《朗读者》也正是从“这个春天”开始酝酿。 作为“国家大台”,央视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创新的思维、把握时代脉搏的原创“现象级”文化节目,让更多的“文化类节目”唤起国民的文化自信,第四季度即将推出的《国家宝藏》是央视面对新局面的一种前瞻性战略布局,是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着眼未来,探索的新方向。 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昆 九大博物馆齐聚 探索国宝的历史基因密码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国家宝藏》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联手,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是在文化节目蓝海中寻求下一个“标杆”。 《国家宝藏》节目模式完全原创,且有别于观众印象中的纪录片,而是用综艺的表达手法、高科技的舞台元素、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多维度全方面的阐述着国宝的故事。 正如《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我们这次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 让文物活起来 用最真实的故事引起文化共鸣 《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一件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于蕾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文物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观众能够触摸到文物身上的温度,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 《国家宝藏》不仅是对文物的展览、文化的展现,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表示:“博物馆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参与节目,观众更是从陈列展览的欣赏者成为博物馆的共同见证者,所以说《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以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此次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 从专业角度来看,《国家宝藏》从全新的切口切入文化节目,汇集了领域内最顶级的资源,加上央视多年创新积累的经验,或将成为一个新的文化节目标杆;从社会效应来看,《国家宝藏》突破讲述文物故事的传统套路,引入明星,大胆的用综艺的方式呈现纪录片式的内容,寓教于乐,将会让文物类节目走出窄众论,形成全社会的讨论话题;从文化价值来看,国家九大博物馆首次聚首,纷纷亮出各家重器,必将掀起一股文化艺术风潮。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甲骨收藏官方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