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饭看手机,原来还有这七个危险!

 好大水 2017-09-03


在手机统治人类的时代,很多人吃饭时也不肯放下手机。


甫一坐定,先问wifi密码,然后连接上网。搞定之后,才要来菜谱或点菜iPad。


点完菜,立刻又低头玩手机,直到菜肴上来,吃上几口,继续一边玩,一边吃,直到吃完饭,往往都没有看几眼菜盘。


这么做,到底可能有什么危险呢?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没有集中精力吃饭,可能影响消化么,咱们不怕这个!


真的挺开心听到这话,说明大部分人还是知道吃饭玩手机不好的。


第一个危险,当然就是影响消化,患上胃病的危险。


这方面人人皆知,我就不用多说了。不过,还有很多其它危险,也许你不曾考虑过。听我一一道来吧。


第二个危险:餐厅的饭桌上玩手机,增加发生意外烫伤的危险。



餐馆食物往往是滚烫时上桌,吃饭时玩手机,如果碰到正在加热的干锅、烧得滚烫的砂锅和铁板,发生烫伤等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很大的。


曾经有条新闻,「男子玩手机撞倒汤锅烫伤幼童」。孩子也好,大人也好,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熟人朋友,被烫伤一次,都会承受很大的痛苦。伤在手上胳膊上还好,万一伤到眼睛、脸部,那可就是重伤,恐怕不是赔偿医药费就能解决的。


同时,有些人眼睛看着手机,手里在夹菜舀汤,然后机械地放进嘴里。这时如果菜肴或汤羹温度较高,也有烫伤自己嘴唇和口腔的危险。


第三个危险:一边玩手机一边咀嚼,有被硌到牙齿的危险。


因为没有看着食物,也没有专心感知嘴里的食物,一些硬东西就容易硌伤牙齿。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造成牙齿损伤需要修复,甚至造成牙神经发炎,需要做根管治疗,既花银子又受罪。


第四个危险: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可能造成呛入气管的事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人们不止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因为没有认真吃饭,一边看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咀嚼,结果被食物呛到,不仅一口喷出老远很不雅观,自己咳嗽半天也很痛苦。


如果是吞咽功能未发育好的孩子,或者是吞咽功能下降的老人,情况就可能更加危险。


第五个危险: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对食物的数量缺乏感知能力,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也会增加肥胖危险。


在玩手机的时候,人们精力没有放在进食这件事上,食物吃了多少根本不清楚。没有耐心好好地感知菜肴的味道,更不会细致地考虑营养平衡问题,考虑吃了多少蔬菜,吃了多少鱼肉,比例是否合适。


人对合适的饥饱程度需要细致专心的状态才能充分感知,一边看电视、看电脑、看电子阅读器、看书报杂志等,都会影响到对饱感的感知能力。玩手机就更是如此,因为它字小,更需要集中精力盯住屏幕。



  • 一部分人往往只是机械地把碗里的主食吃完,菜肴吃得比较少,天长日久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 另一部分人则是机械地不停地把食物放在嘴里,又很难控制食量,容易发生肥胖。


第六个危险: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险。


因为人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拿着手机,手机上面的微生物数量品种之多,媒体做过多次报道,恐怕人人都有所耳闻。


在吃饭的时候,刚抓过手机,又要卷荷叶饼吃烤鸭,要拿着包子煎饼韭菜盒子往嘴里放,显而易见非常不卫生。


同时,因为吃饭玩手机,对食物的风味、味道和口感就失去了细致感知的能力,即便食物有些不新鲜,微生物已经严重超标,也往往吃不出来。这样就失去了预防的机会,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比那些认真吃饭的人大很多。

经常听到有人说:

唉哟,我怎么又拉肚子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吃坏肚子了?


赶紧反思一下吧,您吃饭之前到底洗没洗手?拿了手机之后有没有洗手?有没有一边玩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把食物放进嘴里呢?……


第七个危险:钱包受损失。


很多人进了餐馆就忙着玩手机,既不好好看食物的价格,也不好好看到底上了哪个菜没上哪个菜,添了几碗饭,打了多少折。到付款的时候,反正是用手机刷微信和支付宝,感觉就像自己没花钱一样,说是多少就付多少。


有些店家利用顾客这种粗心大意,没有上的菜也要算进去,饮料和米饭往多里算,承诺给的折扣也假装忘记,但很多顾客只忙着玩手机,根本没有留意这些细节。



各位朋友,反思一下自己的用餐经历,再想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有没有被这七个危险击中的实例呢?但愿我不是杞人忧天哦……如果有过教训的话,那还等什么,马上整改吧!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大的事儿,吃饭的时候,坚决不能玩手机,就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地吃,同时和一起吃饭的亲人朋友们好好交流感情。


要不然,咱们干嘛还要吃饭呢?还不如直接把餐馆食堂厨房都省掉,只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给你一份配合饲料,或者一份配好营养素的糊糊,把吃饭的时间都省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玩手机。反正你也吃不出什么差别来……



微博 / 公众号: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头条号签约作者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转载 / 合作请联系

media@fanzhihong.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