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了“老爷”,潮剧剩下些什么

 风吟楼 2017-09-03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剧种不可能会亡,因为我们有“老爷”嘛!是的,我们的表面繁荣,不是因为我们的艺术魅力,而是因为我们有“老爷”。


试想,当没有了“老爷”,潮剧剩下什么?当然,我们潮汕的民俗,是不可能没有“老爷”的,那么再试想,当“老爷”们的主事者改变口味了,他们不请潮剧来给“老爷” 看了,潮剧又剩下什么?或许又有人说,我们潮剧还是很有风头的,不见经常有团体出国去做文化交流吗?那是因为我们的海外潮人对乡音有种缅怀之情,我们出国 去演出的团体,有谁是进入那个国家的主流市场的吗?完全就是乡音传递而已。那好,于是又有人说,没关系,我们的潮人遍天下嘛,我们潮剧的空间还大着呢!可 是,这一代潮人缅怀乡音,可是这代的人去了之后呢?下一代再去之后呢?


如今的“80后”,认识潮剧的已经寥寥可数——作为“80后”的 一员,在生活圈子中深有体会——更别说“90”后,大多数年轻人认为潮剧是“老人家的玩意儿”,他们想都没想过自己可能去关注。而乡间节庆,戏棚下看戏的 观众群体,有一个词惟妙惟肖地概括了——“九九六一三八部队”——看戏的老人和玩耍的小孩,还有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妇女,构成了乡村的主要观众群体。


潮剧下乡实况

 

社会在进步,农耕时代总会过去。目前农村已经越来越“城镇化”,现代人总体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审美要求也提高。而近二十年折腾在农村市场的潮剧艺术又发生严重倒退。要让潮剧作为一门艺术继承发扬起来,还是作为一种“玩意儿”任它自生自灭?


打造从内容上能走进现代人心里、从形式上能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内容和形式结合完美、既保留住传统艺术精髓,又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新时代潮剧,让潮剧更 贴近当代人的心灵,让那些认为潮剧是“老人家才看”的新一代,重新认识潮剧,喜欢潮剧。潮剧观众后继有人,潮剧的未来才能更广阔。


戏曲“都市化”是近年越来越流行的口号。淮剧《金龙与蜉蝣》、甬剧《典妻》、黄梅戏《徽州女人》都是成功代表作。舞美制作精良,迎合都市人口味,热衷探讨人性,是“都市戏曲”的普遍特征。

主演 韩再芬



黄梅戏《徽州女人》


《金龙与蜉蝣》在93年重新定位了淮剧在中国的影响力,抢救了一个即将退出上海舞台的剧种;《典妻》则是“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又一代表,甬剧是一个 小剧种,整个剧种只有一个团,戏称“天下第一团”。这个戏之前,甬剧已经从上海退回宁波,又从市里退到城里,又从城里退到镇里,再从镇里退到乡里。要招十 二名学员,来报名的只有两个。这个戏之后,多少小女孩梦想着“像王锦文阿姨一样”。一部精心打造的剧目,让这个剧种焕发了生机,点燃了希望。经过这部戏, 他们的艺术层次不一样了,艺术追求不一样了,甚至连团队面貌都不一样了。


甬剧《典妻》 王锦文

  

说到这就必须肯定《东吴郡主》,这看出我们的潮剧人有在追求和进取。有很多年轻人因这个戏而开始关注潮剧却让我们看到“都市化”潮剧带来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