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课堂结构

 蓝蓝的天青青海 2017-09-03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适时施教的课堂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构建起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称之为“动感习得”(在互动中感受知识,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主动自学  

  学生主动自学,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提示学习目标,并根据预习的内容,列出自学题目,引导学生自学。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好学习目标、自学题目。学习目标、自学题目要简洁,可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学习目标要有导向作用,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后能发现疑难和问题。  

  (2)讲清自学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指出自学的范围,讲明要求(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指导学法(怎样看书、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3)即时了解自学情况。教师要即时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情况,便于在师生交流时进行指导。  

  (4)将学生分出层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A、B、C隐性动态分出层次。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层次。A层为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为成绩一般的学生,C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同层次间的教学要求的关系为:较低层次要求(C层)+基础要求+新增要求(B层)=较高层次要求(A层)。  

  (5)及时巡回指导鼓励。教师要勤于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要特别注意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予以辅导;对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  

  2.合作能动讨论  

  合作能动讨论,即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题目,学生分组(同位或前后排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既是对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又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也是为接受教师的指导作好准备。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组织好学生讨论。讨论的方式分为全班讨论和分组讨论两种。全班讨论,由教师主持;分组讨论,由学生(成绩优秀的)主持,学生分组以每组4~6人为宜。  

  (2)抓住讨论要点。讨论中,要对疑难和问题进行讨论,这是讨论的要点。全班同学参与,交流理解的体会,让会者教不会者,共同互补提高。  

  (3)及时发现问题。分组讨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进取精神,适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积极评价。在讨论中,学生讲对了的教师要给予肯定,讲错了的要给予更正,讲得不完整的要给予补充,不会讲的可留作问题,等“教师指导”时重点讲解。  

  3.师生互动研讨  

  师生互动研讨,即在学生自学、讨论后,师生就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和问题进行研讨。 

  (1)研讨的内容。凡是学生自学、讨论后掌握的一律不再讲解,学生不能掌握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结合点、易混点,要进行指导和讲解。  

  (2)研讨的方式。可采取师教生、生教生两种方式,师教生由教师指导讲解,生教生由A层的学生指导讲解。  

  (3)研讨的要求。不能降低学习要求,有些问题不能因为学生认为是对的就不指导讲解,对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应让学生弄清为什么、知其所以然。  

  (4)搞好研讨小结。师生研讨后,要用简明的语言精要小结,并鼓励学生在综合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4.当堂自动练习  

  当堂自动练习,即在前三步的基础上,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或动脑、动手练习。这个步骤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练习题目的要求。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练习题;层次性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选做题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量力性是指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一般以五道题为宜(三个必做,二个选做);典型性是指要精选典型题目,针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生易错的题型和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2)学生练习时的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做到独立、按时,教师不指导。当堂练习应如同考试一样,不准抄袭,教师也不能辅导。当堂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来说,有着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成效。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为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3)教师要勤于巡视。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如有时间,可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及时获取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准确地辅导解难。  

  (4)作业批改的要求。练习的作业不论做完与否要在下课时交上。每次练习后,学生要在作业后写上“整洁”“成绩”“年月日”,以便教师在批改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批改评定。教师批阅时,“整洁”采用甲、乙、丙、丁等级评定,“成绩”采用优、良、中、差等级评定,并填上批改日期。  

  (5)留好课下预习的内容。下课前,教师要布置下节(周)的预习内容,以利于学生在课下预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