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雅的萨伊定律

 爱游泳的黑熊 2017-09-03

今天我在《经济学人》上面读到了一篇描述萨伊定律的文章,让我觉得有一个问题需要跟大家好好解释一下 ~


在《世界经济2017 — in it together》中我写了这么一段话:


用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话说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了东西没有足够的人可以买的起),是经济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源于贫富差距太大。并不是社会没钱买企业生产的商品,而是有钱的人不用买 —— 因为他已经足够多了,而没钱的人买不起。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许是五年之内?穷人可以靠借钱来买房、买车、贷款上学,但是他们不能无限期的借钱消费。当债务达到极限时,往往也就是 “明斯基时刻” 到来之时。


所以凯恩斯最后给出了药方:有关收入重新分配的政策,如果能够促使消费习惯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的长期增长将极为有利。


学经济学的朋友看到这段话大概马上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叫做 “萨伊定律”。萨伊(Say)是 19世纪法国的一位经济学大神,他认为,“由于每个人从事生产的原因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增加收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应该不会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现象。” 换句话说,“供给本身就可以创造需求。” 或者说的通俗一点,“生产本身就可以创造消费。”


因此按照萨伊定律呢,经济中应该不会出现 “消费不足” ,或者说 “有效需求不足” 这种事情。


让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你是苹果公司的员工,这个月赚了一万刀,并且生产了十台 iPhone。你会拿这一万刀干什么?你可能会拿它全部用来买酒,于是卖酒的人就赚了一万刀。那么假设卖酒的人有十个女朋友,于是他刚好也买走了你生产的十台iPhone。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生产转化为了他的消费,他的生产转化为了你的消费,钱只是一个中介而已。


但是你想,不对啊。我为什么要花掉这一万刀,我不能把它存起来吗?存起来也一样。你把钱存在银行,谁借走了?可能是 ElonMusk,他会用这笔钱去购买可以用来赶工 Model 3的机器设备。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还是一样,你赚的这一万刀最终都是要变成消费的!要么被你花掉,要么被借走你钱的人花掉。这就叫做 “生产本身可以创造消费”。


所以,如果你把我这个例子想象成整个社会,无数的人在从事着生产,同时又有无数的人在消费,那么应该不难理解萨伊所说的经济中不会出现 “消费不足” ,或者说 “有效需求不足” 这种事情,因为所有的生产都会变成收入,而收入最终都会变成消费,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


当然呢,萨伊定律肯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不然我不就错了吗 ~~ 哈哈,应该是如果萨伊定律是对的,那么又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这种事情呢?《经济学人》的原文是 “他说对了总需求的突然下降是不应该发生的 (should not happen),但是错在了他说总需求的下降是不会发生的(do not happen)。”


那么萨伊定律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就在于它有一个假设,如果我把钱存起来了,那么一定会有人来把它借走并且消费掉。因为如果没有人来借钱的话,就会有一部分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被消费掉,就会出现总供给 > 总需求的情况,就会出现总体的产能过剩,或者说总需求不足。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2008年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卡特彼勒宣布全球裁员10%~20%,原因是“预计未来需求会下降”。很明显,卡特彼勒是不相信萨伊定律的,它相信的是根据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来制定现在的投资(供给)计划。


于是在次贷危机中,对于银行来说,想找一个愿意借钱去投资的企业应该是非常难的,因为大家都在削减供给,都在裁员。同时,想找一个愿意借钱的个人也是非常难的,因为普通人都面临失业的危险,富人则面临资产价值严重缩水的危险(因为股价,房价暴跌)。


因此,如果没有人出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就会导致企业裁员 —— 民众购买力下降 —— 需求不足 —— 更加裁员 —— 需求更加不足 —— 更加裁员的恶性循环。让大萧条重演。


就在这个最最关键的时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伸手施救了。


凯恩斯认为,在这种时候,只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承担借钱的任务。它就是政府。在这种时候,不管是政府靠借钱然后去大兴土木,还是靠借钱给企业减税,都可以起到提振总需求的作用。让萨伊定律重新开始起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国债余额从2009年的9万亿美元暴涨到了现在的近20万亿美元。这可不代表奥巴马执政水平差,而是恰恰说明奥巴马的执政水平高啊!如果美国政府不去借这些钱,这些钱在银行系统中就会流通不起来,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卖不掉,总需求就会按照上面那个恶性循环的逻辑不断下滑,次贷危机就要变成大萧条了。


好了,希望我通过这个极端的例子已经让你搞清楚了萨伊定律的问题所在,就是它假设只要是你存在银行里的钱就一定会被借出去并且最终消费掉,但是现实并不总是这样。让我们再来看看次贷危机后的世界。


我们先以美国为例。可以说说苹果。苹果公司账户上的现金就有近3000亿美元(目前比美国政府账户上的现金还多),你说这种公司它有什么必要去借钱呢?它根本就不缺钱。它为什么不缺钱呢?因为它认为自己没必要去搞新的投资呀,因为全世界能买的起 iPhone 这种东西的人就那么多,很容易算出来。除非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买的起它的产品(贫富差距缩小),不然它是不会大动干戈的去借钱投资的。


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我们不能只说苹果。那么有没有特别想借钱的公司呢?当然有啦。特斯拉嘛。我估计 Elon Musk 做梦的时候都在想钱钱钱,因为他的公司实在是太烧钱了。但是特斯拉这种公司又有个问题,就是它的风险太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十年之后这个公司还存在不存在都是不好说的。所以这样的公司是不可能吸收大量的投资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风险小的大公司没有动力投资,因为需求不足;而风险大的公司虽然在拼命烧钱,但是它们又没有能力吸收大量的闲钱。因此导致美国企业总体来看借钱的动力严重不足。


我这么说有没有证据呢?在这里我不想用例如 S&P 500 capitalexpenditures 这样的数据,因为过去这20年全球经济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在占主导的这些企业例如 Facebook 已经很少投资在固定资产上面了。我想用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利率。


利率这个东西是由什么决定的?表面上看好像是椰奶奶(美联储主席)决定的。但美联储在决定要不要加息时所依据的其实也是经济数据 —— 经济有没有过热的风险。怎么判断经济有没有过热的风险呢?如下图,


蓝色线是美国的产能利用率,红色线是美国的利率。可以看出蓝色线明显在红色线左边。也就是说,每当美国的产能利用率提高的时候,美联储就会加息;产能利用率下降的时候,美联储会降息。当然,我不是说产能利用率就是决定美联储会加息和降息的唯一标准,而是说美联储并不是在“决定”利率,而是在聆听市场。当企业产能不足时(产能利用率高企),企业就会去借钱投资建厂,雇佣工人,此时也意味着更高的利率,因为借钱的人变多了嘛!而当企业产能过剩时(产能利用率低下),企业不仅不会去借钱投资建厂,甚至还会裁员,此时意味着更低的利率,因为借钱的人变少了嘛!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率是由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当资金的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不愿意借钱),利率必然是很低的。当资金需求上涨的时候,利率必然是很高的。


那么当我们看到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利率都在如此低位的时候(几乎都在0%左右),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全球企业的投资意愿是非常低的。


我们可以拿日本来做一个典型。日本已经零利率很多年了,但是经济景气度依然很差。原因正在于日本的企业对未来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没有人愿意贸然去投资。就好像日本有大量类似苹果这样的企业一样,它们都深知能买的起自己产品的人就是那么多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借钱去投资呀。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大量的有钱人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去消费,而同时又没有那么多企业愿意把这些钱借出去投资(企业的消费就叫做投资)的时候,萨伊定律就出问题了,此时总需求就会不足,经济就会陷入衰退。


当然,除了企业可以借钱投资(消费)之外,政府和个人也可以来借钱消费呀!但是问题就在于,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政府,它们借钱都是有一个限度的!当社会中的整体负债率太高的时候,是会爆发金融危机的,这个我在《世界经济2017》中写到很多这里就不写了。美国政府能无限制的借钱吗?不能,它每年有一个预算案,预算不通过的话,政府是要关门的。企业能无限制的借钱吗?也不能,因为企业负债率太高的话是有破产风险的。个人也一样,当你负债率太高时,你是会感到非常紧张的。


所以当一个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时候,当总需求不断有下降的趋势时(因为可以不靠借钱就买的起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保证经济不发生衰退,社会中的债务必然要不断的增加,需要有人来把有钱人的储蓄借出去消费,来完成萨伊定律中的循环。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说的:


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源于贫富差距太大。并不是社会没钱买企业生产的商品,而是有钱的人不用买 —— 因为他已经足够多了,而没钱的人买不起。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许是五年之内?穷人可以靠借钱来买房、买车、贷款上学,但是他们不能无限期的借钱消费。当债务达到极限时,往往也就是 “明斯基时刻” 到来之时。


当然,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利率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可以用来调节这个现象的。也就是说,当愿意借钱的人少,而有闲钱的(富)人多的时候,那么利率应该会下降呀。就像太多东西没人买东西的价格就会下降一样,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嘛。但是问题就在于,利率这个东西是很难降到零以下的。这就是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说,银行可以以0.5%的利息把钱借给苹果,但是银行不可能以 – 0.5%的利息把钱借给苹果。因此利率对于借钱需求的调节是有限度的。很明显,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这个零界点,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利率都已经是0%了,但是企业依然没有很强的投资欲望。


有朋友可能会说,那么通胀呢?如果通胀很高,那么即使名义利率是0%,实际利率也有可能是负的呀(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胀率)。但是问题就在于,通胀这个东西也是跟经济是否过热挂钩的。我们还是以日本为例,日本企业对日本经济未来的信心严重不足,所以它们不愿意去借钱投资,这本身就会导致通胀也不可能很高。因为需求不足呀!通胀是商品的价格,当商品需求不足时,价格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升高呢?所以当名义利率低至0%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用很高的通胀率来让实际利率降为负值。

(当然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话,最终当然是可以的,例如直接用直升机撒钱,可以马上提高总需求,推升通胀,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为通胀这种东西很难治理,一旦出现惯性,则必须用人为的一场衰退来控制通胀,这本身又是央行和政府所不愿意的。想了解这个观点的朋友可以去看看1981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是如何治理美国70年代的通胀的)



最后再总结一下。

我在《世界经济2017》中的观点是这样的: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进而导致社会中债务的不断上升直到最后爆掉。并且我认为现在的中国正是走在这条路上 ——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债务水平不断创新高。次贷危机之后,由于贫富差距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全球经济依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普遍缺乏投资意愿(产能利用率很低),所以经济恢复的速度非常慢,大部分主要发达国家还都是零利率。


这个结论当然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我从拉詹的名著《断层线》中了解到的,我只是用了更多的篇幅和例子来把这个结论解释的更通俗易懂一点。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如果我们相信萨伊定律的话,那么我的结论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写到越来越多的穷人没钱消费,而越来越多的富人没意愿消费,所以才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但是按照萨伊的说法,富人的储蓄依然会被人借出去,最终依然会变成消费,所以经济中永远也不应该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很明显,萨伊的理论是不完善的,因为我们都经历了次贷危机呀,有效需求不足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呀。萨伊定律的问题就在于它假设了富人的储蓄一定会被人借出去并且消费掉。但是很明显,社会中的债务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的,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政府,它们借钱的速度和额度都是有限的。而当它们的借款额度用尽的时候,也就是 “明斯基时刻” 爆发的时候了。


因此我认为,萨伊定律在一段时间内,也许是五年之内是可以 hold 的,因为这段时间内社会可以靠借钱来把(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的)不足的总需求补上,但是这个游戏不可能永远这么玩儿下去。


P.S.

Say’s Law 真的是一个非常 elegant 的定律,昨天晚上我和好友讨论它的时候都感到自己被它的 elegance所折服了 ~ 因此能够找出它的问题所在还是很不容易的 ~ 不过呢,这篇文章中我指出的问题完全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是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准备过几天找一位经济学家朋友聊聊,看看我的想法对不对,或者是否已经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到时再回来 follow up 一下吧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