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后,如何成为1%的学霸?

 不夜城灯火 2017-09-03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优异功课遥遥领先,但有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总是赶不上趟,是尖子生智商更高吗?其实,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尖子生,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学期伊始,小帮分“习惯篇”和“方法篇”两个部分向你讲述新学期到底该如何学习。内含干货,请放心食用。


首先,负责任的告诉你——差生和尖子生区别,很大程度上就差这十个学习习惯!要想成为1%的学霸,掌握这十大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习惯篇


1.以学为先


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玩得起王者荣耀,拿得起奥数自招,什么时候该学习了,心理一定要有数。拿得起,放得下。



2.随处学习


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不要看不起这些零碎的时间,也不要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你注定要成为不一样的人,所以何惧?



3.讲究条理


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学霸一定是讲究条理和逻辑的,这点无疑。你可以看看身边那些自控能力强,自制力强,制定计划准时完成的人。


请把每天的学习计划列在笔记本或错题本上,一定要是书面写下来,越具体完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4.学会阅读


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5.合理安排


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


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6.善做笔记


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


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7.作业规范


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考试,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千万不要小看平时的作业,你的很多答题坏习惯就是这时形成的,规范步骤,不要轻易减少应有步骤。锻炼答题速度,争取一遍过。



8.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9.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眼光放长远些,你要竞争的对手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不只是你的同学好伐。



10.自我调整


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


看完之后,是不是跃跃欲试呢?好的学习习惯才是走向尖子生之路的试金石啊,十大金玉良言,让同学们受益终生。


当然只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2


方法篇



一个完善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初识发现-深入理解-精进掌握-熟练运用


如果对应到具体的执行层,那就是:课前预习-上课听讲-练习总结-完美解题。


初始印象


如果我们第一次接触新朋友,第一印象就是长得怎么样,男生还是女生这种宽泛的认知。


这放到学习上,初识发现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的是能对知识的主干和结构有一个框架性地理解,包括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出现的背景、在知识网中所处的位置,颗粒度较粗。

 

深入理解


在接受了初识的概念灌输后,明白知识点背后的原理,能够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学会运用知识来处理对应的问题,掌握解题的方法。


精进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下一步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目的是做到举一反三,把上一阶段接触过的知识下沉到已有的知识架构里,并通过训练来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精进掌握。

 

熟练运用


完成了精进掌握以后,通过模块化的训练,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技巧和套路,反推出出题人的意图,在提高解题速度的同时,也提升思考的深度,最终做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以上的四个学习阶段,其实是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运用的过程。把新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老师授课的阶段,这是很狭隘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不连续、不完整的,会让你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前预习-上课听讲-练习总结-完美解题,是一个很完整的学习链条,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而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实际上是提前帮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脉络,以此来降低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本和难度。



 如何正确地预习 ?

 —— 课本为主 



即便我们推荐课前预习,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预习的收获能大于课堂。普遍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接受度较慢,面对新东西多少有点手足无措。


然而课堂的时间就那么短,那怎么办?那就把初识的阶段下放到预习部分,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怎么样的预习,是合时宜的预习?

就像是谈恋爱时的暧昧阶段,处于一个“大致熟悉,存有好奇,饶有兴趣”的程度。

 

从何开始预习?是课本。正确的预习,应当是包含以下3方面:


  • 预备知识-对新知识的背景梳理

  • 知识框架-梳理这个章节中的知识体系

  • 发现重难点-找出需要在课堂上集中解决的问题

 

预习的动作,到此为止。比较忌讳的是在预习时追求面面俱到,提前做习题。


如果你恰好把习题都做对,那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我已经完全学会”的侥幸心理,剥削你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


这个阶段,更应该做的是对课本细嚼慢咽,把教材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尤其是一些知识体量大、课本信息多的学科,比如文科的政治和历史,以及理科的生物和化学。


这里说的内容,不仅仅是主体内容,还包括课前的背景介绍和课后的拓展,都不要错过。这些边边角角的补充知识,你只有预习的阶段才能沉下心来读。


预习课本的时候,提前记录好那些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部分,集中在上课的时候解决。你难以理解的,恰好就是考试的重难点。


已经很多学霸证实,带着问题听课是一种高效的听课方式。之前在预习阶段记下的问题,一旦在课堂上被解决,学生会有种醍醐灌顶的快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不同学科的如何预习? 

 

理科篇


  • 数学、物理

数学和物理是理科中的理科。课本的文字较少,这两个科目的预习工作在上课前快速浏览就好,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 章节的背景知识:这里要求的是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函数变换之前的基本性质,电学之前的力学知识;

  • 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主要是公式的推演过程

  • 对应的课后练习:不用动笔,浏览即可,只需要留个印象。目的是思考知识如何在习题中的迁移运用。

 


  • 生物、化学

生物和化学算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它们的内容非常庞杂,不是单纯的计算,考题考查的重难点在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些科目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很多,老师还会在课堂讲解的时候穿插实验,学习的连贯性以及知识的体系性会被破坏掉,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信息。


比起数学和物理,生物和化学需要的预习时间会更长。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主要关注以下2点:


  • 单个知识点内部的框架和脉络:比如钾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反应方程式,再比如细胞器当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性质;

  • 单个知识点在已有知识框架中的位置:比如单个元素和其他元素的比较、组合,再比如细胞器与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

预习结束后,除了结合上面的知识提纲或者知识梳理填空,就可以结合教辅资料来补充了。



文科篇


  • 地理

地理呢,又像是文科中的理科,课前花在预习中的时间不多。与数学和物理的预习方法类似,在课前快速浏览知识框架即可。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章节中所涉及到的地图关键信息

 

  • 历史

历史算是趣味性比较强的科目,兼具故事性。预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

纵横对比:阅读与本课历史事件时间重合的中国史或世界史,对不同地域历史事件的横向对比;沿着时间轴,翻阅时间轴上性质相似的历史事件,比如皇朝更迭和变革,做一个纵向的对比。


因果联系:翻看本课历史场景发生前后的事件,思考前后的因果关联。


                            

  • 政治

比起历史,政治就枯燥多了。光看教材可能还吃不消,预习阶段着手关注以下2点:

通读课本:从目录开始,从章节标题中了解本节内容在全局的位置,形成本课框架。翻到课本正文,着重关注内容及相关案例,理解重点概念,尝试把规范性语句背下来。最后,在睡前或者早起时再回忆框架中的重要概念。



小题训练:尝试从教辅资料上做一两道选择题,看看对概念有没有大概的认知;再看一道主观题,不下笔,仅仅是思考答案的层次,看看能不能搭建起大概的框架,上完课后再把这个框架填满。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一种要冲破天际,炸裂新学期的感觉呢?希望大家能把上面的“习惯篇”和“方法篇”落实到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