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这“一辈子”活的不如人

 碧月阁 2017-09-03

(一)

失败之人本不该觍颜多嘴,但一来心有不甘,二来想给后来人提个醒,权作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之人生也类同此情。

世间事物看似结果再正常不过,但原因却甚是荒唐可笑。

漫漫人海,浮浮沉沉。

功名利禄之人眼觑钱财、心慕权势,得之而心犹有不平。

碌碌无为之人眼观油盐、心系酱醋,失之而心犹能自平。

“不平者”欲望使然亦!

“自平者”环境使然亦!

昔日家父曾讲,同村的与其年龄相仿的两位长辈,一个脑袋灵光一个木讷愚钝,同在村中煤窑做事。

灵光的几进几出终因当时工资低薄而辞职不干,现今在村委会看大门,一月也就拿二三百块钱。

木讷的因别无它长始终窝在那里直至退休,现今赋闲在家,每月退休金能有两千多元。

脑袋差距有别但境况却相迥异,家父讲“做人要有定力”。

我的理解是,跳槽挪窝那都没有错,“不认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是大错。

生活中,我们大都会热衷于谈论别人,但对于自己却甚少研究和自省。

我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在哪些方面能够干出成就,这些东西我们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仔细认真的去思想去考虑。

“我们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一点很少有人从一开始进入社会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实际上到现在我都已四十多岁了,对此都不是很明朗。

这是我失败的第一点,“始终没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方向不明自然就无定力可言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二)

关于“方向”和“定力”关系的问题,我这里还有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做为佐证。

跟我大学同宿舍的共有七人,其中有两人方向老早就比较明确,即立志要考研。

其它人则都是混张文凭早点回老家找个好工作。

因为在当时我们那个专业真才实学的东西你根本就学不到,老师基本上是在照本宣科,且课本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

四年的时光就这么给荒废了,但在当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

人们都让刚考上大学的兴奋感和优越性给湮没或麻木了。

毕业以后的事情真正考虑或思考的人很少很少。

同宿舍里只有这两仁兄在一直坚持学习,当然学的都是其它专业的内容,我记的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金融。

刮风下雨上晚自习都很少中断。

其它人则大都在被窝里看小说,或是在电影院看电影。

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我记的当时我也曾讥讽过他们。

当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现如今,这两位同学一个在国家财政部工作,一个在北京的一家银行工作。

所以说“方向”和“毅力”,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这一点我有反面的切身体会。

(三)

那影响人一生命运的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吗?

不!还有,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个。

当然这也是最难的一个。

说到底它也和“毅力”有关。

那就是“自控力”。

“自控力”光从字面上理解,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但如果从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讲,那人们就会很释然了。

比如一个学生,因为英语口语不好决心要好好赶上,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坚持听30分钟听力的要求。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他可能坚持了,但一月两月,一年两年能坚持下来的人则少之又少。

为何?“自控力”不够,人类的欲望太多,能为不听“听力”所找的理由太多了。

不用说孩子,就比如说我。

工作将近二十年了,在这当中,一会儿要说学这,一会儿又要说学那,折腾了足足有几十次,最终都不了了之,一事无成。

为何?还是“自控力”不够,从来都没有把一件事情真正用心做上个三年五年。

所以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无根的浮萍,空泛而轻浮,不能够落到实处,不能够做出点动静来。

在这方面,我佩服香港的李嘉诚先生。

他从一个跑堂小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当上了亚洲首富。

其中在他身上最闪亮的一个品质就是“自控力”。

他对自己的“自省”和“自控”几近达到了自虐的程度。

睡前抽一个时间进行读书,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如“钟摆”,精确无误。

当然了,一个人的成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单只有上述两个。

但上述两个却是最最重要的。

反省自己、咀嚼生活,说出来聊以自慰。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一个失败者的自说自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