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如何治疗?

 杉木轩 2017-09-03

导读: 淋巴水肿是指由于肢体淋巴液回流障碍,使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肢体肿胀,且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



淋巴水肿多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腹股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属于中医学“大脚风”“馗病”“脚气”“水肿”等范畴。

淋巴水肿治疗原则与调护要点本病应遵循分期论治的原则,初期急性期多为湿热下注之实证,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期多为痰瘀阻络之虚实夹杂证,以益气健脾、利湿通脉为主。抬高患肢、穿弹力袜、限制水盐摄入、预防感染。

【验案】

,女,52岁。200898日初诊。

主诉: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左上肢肿胀14年伴红肿热痛3天。

病史:者于19858月因左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病理不详)。自述术后完善放化疗。服用他莫昔芬5年后停药至今。定期全身复查未见异常。1994年出现左上肢肿胀后常于劳累后反复发热伴左上肢红肿热痛,经静滴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热退,但左上肢肿胀逐渐加重。患者3天前劳累左上肢负重后又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39.2℃。左上肢红肿热痛,伴全身关节酸痛,无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纳差,大便秘结。曾于外院诊治,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查体:体温38.5℃。患者左乳腺缺如左胸壁可见约20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胸壁及右乳腺未触及肿物。左上肢肿胀至左指端活动障碍。局部皮温升高皮肤潮红可见大片红斑轻微压痛。舌质红,舌苔黄。患侧脉难取,健侧脉数。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LNE9.8×109/L

中医诊断:象皮肿(湿热壅盛证)

西医诊断:①左乳癌术后左上肢淋巴水肿;②急性淋巴管炎。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祛湿。

方药:忍冬藤30g,败酱草15g,桑枝15g,木瓜15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黄柏10g,海桐皮15g,川朴15g,枳实15g,莱菔子15g,薏3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l水煎服。外治予金黄散、水及蜂蜜混合温水调成膏状,待温度冷却到4042℃时外敷右上肢,用绷带将患肢抬高。

二诊(2008年9月13日):患者左上肢红肿明显好转,肿胀消退至左前臂,压痛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9×l09/L。效不更方,继予上方服用2周。外治:金黄散水蜜膏继敷右上肢,并抬高患肢。

三诊(2008年9月25日):患者左上肢皮肤潮红消失,皮温正常,压痛缓解左前臂及上臂水肿较前好转,按之柔软。自觉疲倦乏力,纳差,大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9×l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5×l09/L

病机:脾虚蕴湿。

治法:健脾利水,通络消肿。

方药:北芪30g,党参30g怀15g,茯苓15g,白术15g苡仁30g,泽泻10g,桑枝15g,扁豆20g,姜黄15g,白花蛇舌草30g,陈皮15g。外治:白芥子120g,苏子120g,莱菔子120g,吴茱萸120g,炒热40℃~50℃,布包后热敷患肢坚持每天l2次,每次30分钟。

四诊(2008年10月15日):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左上肢水肿基本消退至上臂,屈伸自如皮色皮温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中药上方继服以巩固。其后每诊又稍加减。四子散隔日热敷上臂,每次30分钟。

2008年11月停药嘱注休息,避免过劳左上肢避免负重,经常做举臂运动。后随访3月,未见复发淋巴管炎,病情控制稳定。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