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发起人 温青云-上海 今天我想发起一个话题:小瓶酒有市场吗? 之前我做过一系列的小瓶酒,本来想这小瓶装饮用起来无压力,便于携带和直饮。但是做下来经销商客户翻单的很少,慢慢也就不做了。今天一朋友找这小瓶酒的时候,我想是不是之前我没有找对定位呢?想请各位做过小瓶酒朋友们一起探讨探讨。 李 德 仪 | UDO | 成都 温青云提的这个话题很好,刚好前一段时间有客户咨询到小瓶酒。 1. 本地有一家餐饮/酒店采购咨询小瓶酒,用作(中秋)礼盒配月饼的,但是最后这家公司因为某种原因没有选用这个系列的小酒。而是该公司办公室几个女孩子觉得瓶子可爱,买了几套。我估计买回去都是当摆设,不是饮用目的。 2. 爱嗨系列以前本地不少经销商(终端门店)都进过这个系列小瓶套装,最终因为没有合适销售对象,销量很差。 3. 有点餐饮/酒店终端会偶尔需要这种小瓶酒,因为有的女士想喝酒,但是标准750ml容量又喝不完,所以250ml,187ml的小瓶比较适合。但是销量依然不大。 4. 据说有的酒店用小瓶酒放在客房,作为赠送客户增值服务,销量不详。 总结:我个人觉得小瓶酒的问题在于定位不清晰导致受众不稳定,有点像当年的Rio。 郭诗淼-嘉兴:我之前也准备做这个爱嗨!口感很一般,后面放弃了!去年小瓶在美容院那帮朋友里销量不错(都是女性客户)今年没怎么卖出去。 柯文书-泉州:爱嗨系列我之前有接触,产品简单易饮。拿货价相对来说属于小瓶装里面比较贵的了,运作爱嗨的汉凯广告等投入比较多,运营成本导致价格成本上去。其它不知名的小瓶装产品价位在6-8元区间居多,虽然看重颜值但也需推广,基本上夜场酒吧走不动爱嗨。 安 浩 | 深圳 我其实暂时是不太看好小酒,虽然携带方便,也不会浪费,看起来很时尚,感觉优点很多,但其实有点虚、有点疲软。主要我分析几点: 第一,选择喝小酒的人群,一般是不常喝葡萄酒的人群或酒量较弱的消费者,实际消费量不高,流通率较低。 第二,小酒主要以餐酒的品质居多,可以持续品鉴的少。 第三,小酒装逼的力度比大酒疲软的狠,缺少开瓶的仪式感,期待度较低。 第四,回到实际经营上,小酒的利润实在太薄了。 第五,小酒的包装成本占比高,因此性价比低。 第六,不适合加外包装,很难与礼盒等进行搭配。 所以我觉得小酒主要可以有两种选择: 其一,做赠品,做宣传(但赠品、宣传不如用其他低成本产品代替,而且送礼形式单调,都是酒); 其二,往企业、政府、公务员中推,走裸瓶团购路线。(这一点相对靠谱),如果是餐厅这些,不建议,和杯酒一个道理,用处不大。 李 彪 | 成都 小瓶酒市场分析,我讲几个案例吧。 案例1,成都西餐厅: 消费主要人均价格200~300,葡萄酒消费多以干红为主,多半单瓶消费多在200~400。 消费类型:宴请、正常情侣、异常情侣、家庭、外国人、朋友、单人。 葡萄酒:真2葡萄酒,红白250ml装 销售状况:第一月0瓶,第二月2瓶,第三月下架。 下架原因:第一个月自然点没客人点,第二个月推送效果也差。 分析: 1、餐厅装修、消费定位偏中高端,真二的包装偏低端年轻化。不符合定位。 2、喝葡萄酒的需求需要的氛围感这种小瓶装不能达到效果,感觉比较LOW,远远没有100多块钱的酒开瓶的那种仪式感来的好。 3、质量一般,卖不出好价格,太便宜的酒顾客也不愿意点,面子挂不住,还不如单杯点,杯子端上去还还好看些。 案例2:上海某葡萄酒进口超市 小瓶酒;375ml装,187ml、200ml、50ml装,有起泡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牌子如云岭冰酒、菲斯奈特、蒙大菲、圣艾玛等; 销售状况:销售量很低,只是作为丰富不同规格,一个月卖不到100瓶,初略计算占营业额的2%。 分析: 1、买酒的顾客群体很少是自己一个人喝的,不管是送礼还是佐餐,一般都是2瓶以上,只有小部分女性顾客会选择小瓶装自己一个人尝尝。 2、消费观念性问题,大部分顾客还是比较接受750ml装的,感觉上靠谱。 3、发朋友圈750ml的比小瓶装的要大气。 案例3:上海西餐厅餐厅: 人均400,主打龙虾和澳洲和牛套餐,直接不卖小瓶装。 一己之见:总体来说,小瓶装的葡萄酒的推广,在市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认知度上还是需要时间,短时间不是很看好,不适合作为主要盈利来源,陪衬品可能会更合适。 等 风 来 | 河南 等众小伙伴 我这边小瓶酒销量不温不火,买小瓶的主要客户以年轻人为主(30岁以下),主要是因为有各种方便:酒量小的人750ml的喝不完就开个187小瓶的;去吃个路边摊不可能有高脚杯提供,可以直接对瓶喝;去ktv不让自带酒水,口袋里可以一人塞一瓶或两瓶,一点都不耽误嗨歌的间隙顺便大家干一瓶;爱酒的女士出差旅游什么的包包放一两瓶也没负担... 按照卖大瓶的套路卖小酒,感觉不好推,我在卖小酒的时候直接就赋予小酒几个卖点标签:包装的新鲜感,瓶子小,可爱,携带方便,时尚,有点小逼格……从不提酒庄产区品种口感什么的,关键是他们也不关心这些,只关心瓶型和包装,很多年轻人都会抱着尝鲜的态度买几支或一提,重复购买率很低,不过尝鲜而购买的人还是不少的。总结:个人感觉虽然量不大,但可以作为给顾客提供多一种的饮酒选择。 李尧-川渝:小酒我之前设想得也很好:一、年轻人时尚方便携带;二、酒量不好的人正好控制量;三、听说喝红酒有好处帮助睡眠,每晚少喝点的;四、烧烤摊拼酒量,喜欢数瓶瓶计数的。 实验下来都不行,反而是月饼厂,蛋糕店,大学城附近的便利店,如果包装不错还有些量。小瓶的白葡萄酒最难卖,甜白也不行,干红相对好卖。十元以下没喝到过我喜欢的口感的,高质量的价格贵不少。小瓶酒的客户对酒质要求不高,颜值和价格很敏感。 熊刚-深圳:我观察到,在香港的便利店,如7-11或OK,都会有随手就可以买到的小酒,价格不高,螺旋盖居多,相信是以年青人,随机消费者市场为主,而在正规酒行和餐厅,反而见到的不多。 温青云-上海:我觉得小瓶酒最大问题是酒商问题,小瓶红酒的利润比红酒低,和大瓶都一样算一单销售,总觉得不带劲。我觉得爆款酒必须是让经销商有钱赚。这应该是为什么小瓶酒线上畅销线下难堪的一个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