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评课稿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9-03


作为“问题解决”的一次教学实践,这一节课有不少可取之处,特别是较好地体现了“做数学”这一基本思想,并使学生实际地体会到了操作在数学中的作用。但是,在对这一节课进行回顾时,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否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为了回答上述的问题,我让相关的学生进一步去求解某些类似的问题,如:“某女士外出旅行时带了三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四条不同颜色的裙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我们的学生还是继续使用“实验”的方法去求解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停留于所说的“实验”水平,也即始终未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由具体问题向相应的“数学模式”过渡,那么,我们显然就不能认为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不能很好体现“数学化”这一最为基本的数学思维形式。 
   尽管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搭配的顺序性,甚至建议学生通过对代表同一类对象加以编号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认为应当超越问题的现实意义而上升到抽象的高度,也即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搭配中的学问”这一内容而言,符号、编号应当逐步地予以淡化。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把“生活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